1.陕汽SHACMAN品牌是哪个型号的车?配有哪种型号的发动机?

2.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德国大众 有什么不同?

3.大众与我国哪几家汽车制造商有合作关系

4.吉利汽车2月销量同环比双增长,技术蓄力加速向前

5.车辆(汽车)制造技术在现代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6.北方奔驰和德国奔驰有什么区别?

哈沙克斯坦进口汽车品牌_哈萨克斯坦汽车厂

可能有一些小伙伴已经听说了,原定于3月3日开幕的瑞士日内瓦车展因为瑞士出现了肺炎疫情而取消了,原本要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新车,大部分都改为线上发布。

原本是有两家中国车企要在车展发布新车的,其中有长安的UNI-T轿跑SUV、爱驰U6?ion电动轿跑SUV。

其实中国品牌参加海外车展,不算什么新鲜事,比如吉利曾多次参加法兰克福、北美车展,长城参加巴黎车展,传祺GA4曾在北美车展首发。

海外参展容易,赚钱不易

出去走个T台,其实更多的是品牌层面的提升,但能把东西卖到人家手上,钱装进自己兜里,才是真本事。

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大国,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名号就戴在了头上。这个全球最大市场,确实为我们中国汽车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提供了不少方便。只要能咬住了国内市场,吃饱喝足就不用发愁了。

但是呢,也有不少企业并不满足于此,近些年纷纷进军了海外市场。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数达到了122万台,比2018年的115万辆增长了6%。

而2001年的时候,我们刚刚加入WTO,我中国的乘用车出口总量才3500辆左右(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中国汽车出口的过去

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品牌才刚刚起步,很多民营车企都是刚取得“准生证”,奇瑞在1999年下线了第一台量产车——风云。

(奇瑞风云)

吉利在2002年才推出了优利欧(之前“黑户”时代还有豪情、美日)

(吉利优利欧)

大多数小伙伴可能对那时候过于普通的国产车没有太深的印象了,但是“国民跑车”美人豹应该还有人记得吧?

(吉利美人豹)

那个时候,我们自主品牌生产的车只有一个优点:便宜。

不仅便宜,出口量还少,这就远远谈不上什么“海外市场”。出口到的国家也多是非洲、南美、东欧的一些工业落后的国家。而且即便就这么一点量,还不稳定,属于这里踩一脚、那里踩一脚,没有什么长远规划。

比如2008年,俄罗斯、乌克兰是我们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到了2009年,出口量前三的目的地国家又变成阿尔及利亚、越南和伊朗,俄罗斯和乌克兰连前10都没进。(有一部分金融危机的原因)

这些年的进步

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成长是可见的,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的品牌已经站稳脚跟,销量不错,并且有了不少爆款车型。

(哈弗H6)

(五菱宏光)

而在汽车出口方面,我们也有进步,比如吉利博越,全年出口量已经突破4万5千辆。已经在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马来西亚“宝腾版”吉利博越)

另外,号称“收购狂魔”的吉利还承包了伦敦的出租车。

(吉利TX5)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宝骏,更是玩起了单车多品牌战略,在国内叫宝骏530。

而在印尼则贴的是五菱标,作为ALMAZ

在南美作为雪佛兰科帕奇

在印度则是名爵Hector

我们走出国门的品牌不少,车型也很多,但是,也要看清现实,我们出口的总量还是太少。

出口总量依旧太少

2019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量达到122万辆,而中国在2019年的汽车总产量是2572.1万辆,总销售量是2576.9万辆。

这个出口量放到国内来卖的话,也就半个月就没了。如果说我们的汽车走出了国门,那也只是刚刚踏出家门第一步。

汽车本身对于全世界消费者来说,除了极少部分玩家会有“情怀”因素,对于大多数人就是一件非常理性的大宗消费品,所以就怕货比货。

这里不得不跟大家泼一盆冷水,我们近些年好像都在说“韩国车不行了”,韩国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确实不如以前强大。但是如果按照全球销量来看,现代起亚集团在2019年的总销量达到719万,稳居世界前5。而在韩国国内只卖了126万辆,只占总量的17.5%。

在中国市场,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加起来总销量差一点到100万。中国市场只占了他们总销量的14%。

而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吉利集团,2019全球总销量是136万,出口仅有5.8万辆,本土市场的销量占比95.7%,这个差距是巨大的。(虽然上汽是第一,但其中合资品牌占比过多)当然,这也和中国市场和韩国市场的规模差异有关。

所以,现在还远没有到我们骄傲的时候,相比之下,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因为放眼世界,没有哪一家世界一流车企是走不出国门,只能关上门在自己家院子里玩的。

国内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海外市场目前却很难有大的突破,这就要说到中国品牌目前在出口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难。

出口的困难与现状

出口目的地国市场本身小

中国汽车出口目的地国家主要是亚洲、非洲、南美和欧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汽车工业薄弱,经济增长速度上也跟中国没法比,所以那里的消费者购买力并不强。与中国国内市场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规模大、成熟的市场很难插足

而全球的汽车市场目前除了中国,比较繁华的就是北美、欧洲,但是那边的本地的汽车工业非常强大,说句实话,我们产品目前还很难和他们抗衡。

而且北美和欧洲的市场已经太成熟了,该瓜分的早就被瓜分完毕,新的竞争者很难插足。

技术壁垒

美国、欧洲也这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地方,通过设置排放限值、安全标准等障碍可以很好地做本地保护(其实我们也有)。而中东和南美一些国家因为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他们一旦参照这些标准,就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车出口。

大家可能还知道,近些年汽车方面的知识产权官司我们没少打,总体来说有输有赢。在咱们的地盘上还能护个短。可到了人家的地界,人家护不护短呢?

关税壁垒

我们目前出口的主要方式还是整车出口,很容易受国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影响。比如刚才说了俄罗斯、乌克兰这些东欧国家,经常会成为我们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2008年金融危机,俄罗斯在当年就把关税提至15%,且单车关税在金额上不低于5000欧元,后来在2009年又提高到30%,这一下就让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直接打了3折。还有一些国家甚至颁布了进口许可证制度,更是连门都敲不开。

中国品牌未来有看头

为了更稳定地输出,现在有一些中国品牌也在海外建厂,但目前因为目的地国的工业水平较差,建的大部分都叫KD工厂(Knocked?Down工厂),也就是组装厂。我们把零件运过去,他们在当地组装成一辆车(和当年的我们很像)。比如长安汽车,在墨西哥和埃及的工厂就是这种。

(KD?工厂)

建厂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出口的稳定性,但肯定还是比不上那种集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齐备的整车制造厂来得划算。但这种工厂本身又是一笔巨大的投入,需要和市场规模相匹配,而且还需要铺设完备的经销商网络、售后网点。

这就形成一个循环:市场不够大、不值得建厂、产品量上不去、经销商门店少、没有知名度、没人买、市场不够大、不值得建厂、产品量上不去……绕到最后你也搞不清到底哪个才是根本原因……

这里请允许我吹一波“一带一路”,与沿途国家互利共生,帮他们发展经济,他们兜里有钱了,我们的东西当然也会更好卖。

目前中国在海外建的四大工艺齐备的整车制造厂有多少家,我没有具体数据,但是长城汽车在2019年6月份刚刚竣工的俄罗斯图拉工厂,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建成的第一家。

(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

这个工厂预计年产量15万辆,所生产的车不仅供俄罗斯市场,还会出口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附近的国家,算是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还有一种模式就和我们中国的“合资车企”很像,比如奇瑞、长安已经和巴西本地的企业CAOA合资建厂,生产的都是“巴西本土化”的奇瑞、长安品牌汽车。

(CAOA奇瑞的巴西)

写在最后

虽说这些年,我们的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国门的步子迈得有些艰难,但是放眼全世界的汽车市场,中国品牌在本国以外的市场成长其实是最快的。

只要我们的汽车品牌都能用心把产品做好,未来的世界市场,不说包揽吧,肯定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能有很多方式可以体现,比如每年GDP数字的增长。而作为世界强国,我认为反而需要通过各种细节来支撑,比如每一件印有“Made?in?China”的小物件所带来的民族自豪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陕汽SHACMAN品牌是哪个型号的车?配有哪种型号的发动机?

江淮汽车参股浩物股份、飞龙股份、博俊科技、隆基机械、双林股份、凯众股份、川环科技等公司。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产销于一体、以先进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并举,涵盖汽车出行、金融服务等众多领域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

先后荣获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汽车品牌前5强,是全国首家荣获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的综合型汽车集团。江汽集团拥有一支5000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坚持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网联、舒适的关键技术研发路线,形成整车、核心动力总成、试验验证和标定开发等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

国际出口

江汽集团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坚定不移地实施国际化战略,由单一汽车出口到全产业链输出,迈向了以全球化经营为导向的企业全球化。2019年,江汽集团成功参与收购哈萨克斯坦最大汽车工业集团Allur集团,成为江汽集团开发关税同盟市场和中亚市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起点。

借助国家政策的东风,江汽集团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沿线国家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增长,2020年江汽集团出口市场覆盖近70个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沿线国家,出口量约占江汽集团出口总量的8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大众 一汽大众 德国大众 有什么不同?

SHACMAN重卡出口车辆覆盖陕汽生产的所有型号,产品类型覆盖自卸车、牵引车、载货车和各类专用车地盘,产品系列有X3000,新M3000,德龙F3000,德龙F2000等。发动机可选潍柴,康明斯等品牌,型号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匹配!

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由中国500强企业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出资组建,是负责陕重汽国际贸易的专营全资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自营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环保以及汽车科学技术开发、成果转让,咨询服务,国际、国内招投标代理等。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24日,注册资本1500万元,员工人数将近300人。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建立了强大的海外销售网络和全球标准化的服务体系,以海外子公司、办事处、4S店、服务维修站和配件中心布局316家网点,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载陕汽国际市场的分销和综合服务业务。在产品方面,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具有完整的出口产品研发体系,已开发和优化细分产品有热区产品、经济型寒区产品和改进型寒区产品等8大系列,并通过产品适应性与差异化改进和深化产品认证工作,跨越贸易壁垒,树立SHACMAN国际化的品牌形象。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以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哈萨克斯坦、伊朗、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实现本地化生产,全力提升陕汽SHACMAN品牌价值,树立行业第一的“服务型制造”品牌,打造工程外带车辆第一品牌和海外服务第一品牌,出口量和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茅,同时,公司积极探索进口工作新方法和新思路,加快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通过进口工作拉动陕汽制造现代化进程。

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作为有目共睹,连续获得国家汽车出口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国家货车出口贡献奖、陕西外贸突破百亿美元“金牌奖”企业、陕西省国际知名品牌、进出口优秀企业等由国家、行业协会和陕西省授予的各项荣誉,陕汽的国际化水平也成为地方和行业的标杆。

自步入国际市场以来,陕汽国际化团队以本土化发展为理念,坚持服务型制造的经营模式,健全完善产品售前、售中、售后及产品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走出一条有陕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2013年,陕西重型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本地化项目再添新军,标志着陕重汽渠道发展进入新纪元,作为陕西省出口第一大户,为陕西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众与我国哪几家汽车制造商有合作关系

德国大众具体参考://baike.baidu/view/29823.htm

二者都是德国大众的合作商,可以说德国大众是母体,而一气和上海则是子体。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是中德合资的企业,成立于1985年3月,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合同期限为45年。经过多次的增资发展,目前上海大众的注册资本已达到100亿元人民币。

公司位于上海西北郊安亭国际汽车城,占地面积 32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8万平方米。目前已形成四大生产区域(汽车一、二、三厂和发动机厂)和一个技术中心的格局。产品已由最初的桑塔纳系列发展到了今天包括桑塔纳、桑塔纳3000、帕萨特、波罗、高尔、途安在内的五大平台六大系列几十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超过45万辆,是目前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2005年4月11日,上海大众与斯柯达汽车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欧洲享誉百年的斯柯达汽车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

2005年7月5日,上海大众累计生产的第300万辆轿车在汽车三厂下线。至此,经过20年的发展,上海大众成为国内首家也是惟一一家累计生产达到300万辆的轿车企业。

产品系列

年,上海大众第一辆桑塔纳轿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敲敲打打造轿车的漫长历史,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走向了现代化的规模生产。发展至今,上海大众桑塔纳已进行了几百项技术改进,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被誉为中国车坛的“常青树”。

1999年12月,浓缩了当今世界中级轿车最新技术的上海帕萨特轿车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帕萨特拥有2.0L、1.8T、2.8V6三款,车型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今年上半年,上海大众又陆续推出帕萨特2.8V6豪华商务版、帕萨特05款、帕萨特2.0超值款、帕萨特1.8T增值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02年4月8日,代表着当今汽车工业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大众POLO隆重上市。在这款国际紧凑型的最新车型的引进中,上海大众真正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生产同步上市。自上市以来,POLO以其“高科技、高工艺、高安全”的特性,成为同级市场上公认的高端车型。

2003年2月,GOL开创了国内两门轿车产品之先河;2003年8月,GOL四门轿车与广大消费者见面;2004年4月,两门运动版GOL旋风上市;2004年12月,拥有更富个性化的外观色彩和内饰的四门GOL旋彩上市,再次吸引了时尚一族的眼球。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GOL已形成了自身的优势。

上海大众首款自主开发的产品---桑塔纳3000“超越者”于2004年3月成功上市。“超越者”是桑塔纳2000型的垂直换代产品,不仅外观更加时尚现代,同时在空调系统、电控系统、舒适系统上也有较大的提升。超越者的诞生,不仅是桑塔纳品牌自身的发展超越,同时也是上海大众一次自我飞跃。

上海大众多功能轿车途安MPS于2004年11月正式上市。作为国内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轿车,途安应用简洁、时尚的设计理念,在家用、商务和休闲性上达到了完美结合,兼具轿车的舒适、安全和MPV的多功能性,以科技化、人性化和多样化为中国汽车市场树立了全新的标杆,面世后一举夺得“最值得期待车型”、“最佳制造工艺奖”、“CCTV2004年度多功能轿车奖”、“最佳空间表现车型”等多项大奖。

质量和服务

在质量管理上,上海大众秉承德国大众“像制作工艺品那样精工细致制造轿车”的精神,精益求精,保持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质量是上海大众的生命”的方针,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曾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是中国汽车行业中首家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的企业。

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全自动化的冲压生产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大量焊接机器人、先进的激光焊接技术,确保整车的精度与刚度;模块化生产方式的总装线、先进的激光在线检测设备,保证轿车制造质量稳定可靠。

“造第一流的车,提供第一流的服务”,上海大众努力让所有的顾客都感受到——“拥有上海大众轿车,走遍天下都不怕”。从开始生产上海桑塔纳轿车那天起,上海大众就着手建立自己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从最初的8家特约维修站开始,到现在上海大众“四位一体”经销商和特约维修站总计达到1200多家,全国的地级市覆盖率超过70%,南至三亚,北至漠河,东至佳木斯,西至喀什,形成了分布最广、布点最密的轿车售后服务网络。

向社会提供一流产品的同时,上海大众承诺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产品、活动及服务中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并于19年12月在国内汽车行业中率先取得ISO14001环境体系的认证。目前,上海大众各类车型均比国家法规规定的时间至少提前了2年达到排放法规的要求,其中PASSAT和POLO、途安的排放标准可以达到欧洲4号标准,成为国内首家全部实现绿色产品的轿车生产企业。

自主开发

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大众已创建了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产品开发队伍。为了增强产品开发实力,上海大众严格考核选拔了一批年轻的专业人才,赴德国进行为期三年的轿车设计开发全过程培训。同时,公司投资近二十亿元人民币,扩建了包括试制试验基地和轿车试车场在内的技术中心。国际先进水平的轿车道路试验场地,以及整车台架、电磁干扰、碰撞安全、声学试验、燃油蒸发试验等开发试验方面的先进技术装备,不仅大大提高了上海大众整体开发水平,也为企业从技术引进向自主开发转变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上海大众开发的出口版右置方向盘POLO轿车,2003年起成功批量出口澳大利亚。上海大众自主开发的第一个产品——桑塔纳3000“超越者”也已得到国际的认可,当年10月实现批量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它的诞生不仅提升了上海大众开发体系的能力,更表明上海大众不断超越自我的决心。

腾飞

今年,上海大众已经步入了发展的第21个年头。上海大众第300万辆轿车的下线,也确立了中国汽车史上的新高度,验证了上海大众产品的精良品质和优质服务,更融会了300万上海大众汽车用户的支持与信赖。以“追求卓越 永争第一”为核心价值观的上海大众,不仅要成为全国一流的企业,更要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跻身世界一流的轿车企业行列,努力为中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1年2月6日正式成立,19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2004年12月7日,一汽-大众公司轿车二厂正式建成投产。经过不断发展,一汽-大众公司现已形成日产1000多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同时实现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的出口。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当今世界名牌产品—捷达、宝来、高尔夫、开迪、速腾、奥迪系列轿车。它的建成,使我国轿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时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确认一汽-大众为“技术先进企业”,国家统计局授予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制造名优企业”,国家机械局授予一汽-大众为“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者”一等奖。1998年,一汽-大众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一汽-大众通过ISO9001(2002版)标准认证,并荣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4年3月20日通过了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üV cert认证公司审核,获得了VDA6.1补充证书。公司生产的产品还于2006年1月荣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从1991年生产第一批捷达轿车至今,一汽-大众公司从一个注册资本只有37.12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总资产276亿元人民币的大型汽车企业。目前,一汽-大众公司累计向国家上缴的税金达到400多亿元人民币。

目前,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员工总人数超过9300人。

吉利汽车2月销量同环比双增长,技术蓄力加速向前

江淮汽车。

2020年5月29日上午9时,北京,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战略合资合作协议签署暨启动仪式举行,让一直在资本市场上引起高度关注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最大规模合作尘埃落定。

随着江淮汽车近期在资本市场上的亮眼表现,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全面合资合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7年6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联手成立江淮大众汽车公司,首款纯电动SUV产品已下线。此次的签约,是江淮汽车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全面深度合作的标志。

同时,诞生于安徽的中国动力电池研发龙头企业国轩高科,也引入了大众汽车这个战略投资者。

扩展资料

江淮汽车与德国大众汽车、康明斯发动机、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知名企业分别建有合资公司。已经与南美、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拥有JAC日本、JAC意大利两家海外研发中心;在俄罗斯、越南、肯尼亚建有子公司;

在墨西哥、哈萨克斯坦等地建有19家国际产业基地。截至2019年底,江淮汽车累计出口超64万辆。中高端轻卡连续多年行业出口第一。

江淮汽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出口市场覆盖8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出口量约占江淮汽车出口总量的75%,近三年累计出口约15万辆。

2019年,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江淮汽车成功参与收购哈萨克斯坦最大汽车工业集团——Allur集团,成为江淮汽车开发关税同盟市场和中亚市场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起点。

江淮汽车-公司简介

安徽新闻网-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签下重量级合作协议

车辆(汽车)制造技术在现代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3年开年,一众自主品牌迎来销量开门红,在整体下滑的市场当中保持住了增长趋势,并且更值得关注的是全新技术与面向中高端是擦很难过全新品牌的接连发布,这其中较为亮眼的便是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增长的势头在2月持续,其中新能源销量大幅攀升,极氪、几何纯电系列同环比均实现强劲增长,领克全面加速电气化。2月23日,吉利品牌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正式发布,迈入全面向新发展新阶段。?

3月6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公布最新销量数据:2月乘用车销量108701辆,环比增长超5%,同比增长约39%。吉利汽车的智能化转型与核心技术升级正在加速推进。?

新能源转型成果明显?

“吉利”杀入中高端市场?

2月,新能源(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销量23283辆,环比增长超111%,同比增长约63%。?

其中,全新潮流科技品牌极氪交付5455辆,同比增长超87%,环比增长超75%。目前极氪001已经在市场当中站稳脚跟,在30万级市场当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极氪009也以极致安全、极致豪华、极致性能开辟了全新的细分市场,并斩获2022寰球汽车年度盛典“年度车大奖”。?

2月13日,极氪完成7.5亿美元A轮融资,所募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极氪产品及技术研发、全球化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助力极氪持续开拓豪华新能源市场。近期极氪第三款产品“ZEEKRX”相关信息在市场当中也激起了涟漪,以“A级SUV性能天花板”为目标的它也有望成为后续极氪全新的增长点。?

面向大众纯电市场的几何系列在2月销量达15237辆,环比增长约162%,同比增长约98%。值得注意的是几何系列目前的产品矩阵愈发丰富,例如面向微型代步车领域的“萌系纯电新物种”熊猫mini借超萌外观、硬核产品力热销6661辆,实现“上市即热销”。?

2月,吉利几何E超吸粉特别版正式上市,全系指导价7.98万元起,甜美造型、0敏座舱、轻松好开、安全可靠的产品力,尤其受到年轻用户与女性用户的热捧。综上可以看到,几何纯电系列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各个细分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完全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针对目前市场当中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的诉求,吉利品牌在2月23日正式发布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吉利”,发布会上,吉利智能电动原型车“之光”也首次亮相。?

面对市场上繁多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吉利选择“两条腿走路”,以契合消费者对于日常用车的多个诉求,并打消焦虑。吉利品牌之下有两个序列,分为“智能电混L系列”和“智能纯电E系列”,2年内该系列将推7款全新车型。?

吉利系列发布当晚,该系列首款智能电混车型吉利L7全球首发并开启预订,预计今年二季度交付。?

作为一款A级智能电混SUV,L7专为家庭高品质智能出行而来,搭载了吉利新一代雷神电混技术“雷神8848”、神盾电池安全系统、NOS三大智能电动重磅科技,实现百公里加速6.9秒,百公里亏电油耗5.23L,续航里程可达1370公里。?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L7汇集了目前市场当中领先的技术,且带来也优异的数据表现;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该款产品的亮点极具针对性,基本上是对目前消费者表达出的痛点给予了解决,为A级市场带来高价值新选择。?

经典序列产品活力依旧?

领克加速全面EM-P化进程?

除了独立的新能源序列,吉利的传统优势项目依然活力十足。2月份吉利品牌(含几何)销量90333辆,环比增长约4%,同比增长超42%。?

今年吉利将CMA打造的中国星系列与BMA打造的缤系列等一系列经典序列产品合并成“吉星系列”,抱团合力放大经典爆款产品优势。其中,中国星高端系列销量22771辆,环比增长约8%;双缤家族销量20918辆,同比增长约74%;博越L市场热度持续攀升,2月销量11637辆;帝豪家族销量达14052辆。?

这其中很多产品的平均售价都已经打入了合资竞品圈,打牢了吉利品牌以及产品矩阵不断向上攀升的根基。?

面向高端市场的领克在2月的销量也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其中2月销量12090辆,环比增长超9%,同比增长约15%。针对目前消费者的喜好,以及结合亚运会这样一个消费者关注的,领克也推出了特别版车型,持续焕新产品活力,并拉动销量。?

像领克03+Cyan定制版开启首批限量公售;领克01亚运纪念版正式上市,针对目前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需求,该款车型标配沃尔沃Drive-E2.0TDT5+8AT黄金动力总成,并以15.99万元的领享权益价提升质价比,强化车型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

此外,面对市场快速推进的混动化浪潮以及对于新产品、细分产品的消费需求,领克品牌目前也开始提速。?

从今年2月份开始,领克在售车型加速EM-P化进程,全面焕新的领克05EM-P即将上市;日前,自TheNextDay概念车发布后的首款全新量产车型正式定名领克08,领克08定位新能源中型SUV,是领克首款全阵列用新能源技术驱动的车型。?

出口同环比持续高增长?

海外业务版图持续扩大?

随着吉利汽车多品牌战略的前瞻性布局完成,配合更加完善且覆盖细分市场的产品阵容在市场当中持续发力,其海外销量表现与业务版图也随之进一步提升。?

吉利汽车集团的海外业务保持快速增长,2月出口销量达17522辆,环比增长超16%,同比增长约78%。多区域市场销量同比持续大幅攀升:东欧区域市场同比增长86%;中东区域市场同比增长54%,拉美区域市场同比增长22%。?

星越(Tugella)在哈萨克斯坦上市;几何C正式亮相乌兹别克斯坦,并在首都康帕斯购物中心展出,这也是吉利新能源产品在中亚地区的首秀。2月8日,科威特第二家吉利网点在杰赫拉正式开业。?

此外,2月4日,领克品牌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体验店全新开业,这是继慕尼黑、汉堡、柏林之后,领克在德国开设的第四家线验店,也是领克在欧洲开设的第11家体验店,能够在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实现持续推进,所表现的也是消费者对于产品更高的认可度。?

技术蓄力,持续向上?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赛道加持下,全球汽车工业正在迎来新的格局,这给了中国自主品牌一个全新的契机,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谁能把握住机会,便能借助这一向上的助推力打开品牌的全新篇章。?

吉利汽车在销量稳步增长当下,并没有放缓自身的脚步,“吉利”的推出便是向外界传递出做高价值新能源车的信号,并且强化自身的品牌标签,力争成为中国新能源进入“价值向上”的发展新阶段的领导者。?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北方奔驰和德国奔驰有什么区别?

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竞争环境与对策

铁路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命脉,深刻影响着所在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土安全、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地缘政治的深入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凸现铁路产业的比较优势。全球范围内对铁路运输需求的上升,促进了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分析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环境,研究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而提出提升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环境分析

(一)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各国加大了对铁路产业的财政资助和政策扶持力度,国际铁路市场出现了可持续的复兴态势。以日本、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高速列车技术和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为代表的重载列车技术,体现出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的铁路发展趋势。

1.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市值分析

全球铁路市场的年产值为1033亿欧元,按市场范围划分机车车辆市场居第二位,为280亿欧元。按地理位置划分,西欧是最大的机车车辆市场,每年可达到的总量约为95亿欧元,亚太地区紧随其后,为89亿欧元,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NAFTA)位居第三,市值约为45亿欧元。

2.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增幅预测

今后十年,全球铁路市场年增幅为1.5%到2.0%。非洲/中东地区的年增长率预计是3.7%,东欧地区的年增长率预计是3.5%,独联体地区约3.3%。其中东欧的机车车辆增幅最大为8.2%,独联体各国为4.0%,非洲/中东地区为3.0%,亚太地区为2.5%。

3.国际机车车辆产品结构分析

2003年,世界铁路设备市场总值约为567亿欧元,机车车辆市场的交易总额为222亿欧元,其中动车和动车组交易额为53亿欧元,占24%,货车交易额为46亿欧元,占21%,客车交易额为20亿欧元,占9%。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间,全球动车和动车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年增长率约为5%,从而导致传统的客车市场实际上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境况。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中,预计高速列车增幅最大;同期,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市场将成为东欧、独联体和亚洲市场的重点,值得关注;截至2003年全世界约有480万辆货车,预计亚洲、独联体及拉美市场将成为货车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区域,而作为全球最大货车市场的美国、加拿大货车市场则预计将以每年2%的速率递减。

(二)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经营现状

1.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供求关系

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总体形势是供大于求,据有关资料显示,1994—2009年间国际机车市场供求关系约为1:0.47。目前,跨国公司垄断大部分的国际机车车辆市场,并不断拓展新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在此市场上,跨国公司之间、发展中国家机车车辆企业之间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国际竞争复杂激烈。

2.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主要供货商

庞巴迪(Bombardier)、阿尔斯通(Alston)、西门子(Siemens)和通用电气(GE)、通用汽车(GM)是当今世界铁路设备市场的五大供应商,占据了全球市场约75%的销售份额。

(1)加拿大庞巴迪

收购Adtranz公司后,庞巴迪运输(集团)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与轨道设备生产商,其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目前努力向亚洲、非洲扩展,200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23%,年销售额约为70亿欧元。

庞巴迪在中国建立了三个合资企业:

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主要从事高档客车、普通客车车体、电动车组、豪华双层客车、高速客车及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制造。目前运行中的直达快速列车80%的车厢由BSP提供,BSP还为青藏铁路提供了361辆可适应高原环境的列车。

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CBRC),主要从事铁路客车、地铁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和生产。现已获得广州地铁1号线156辆地铁车辆,深圳地铁一期132辆地铁车辆以及上海地铁1号线60节地铁车辆的追加合同。

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BCP),主要从事铁路车辆牵引设备的制造、销售和维修。

(2)法国阿尔斯通

作为高速列车和摆式列车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第二的阿尔斯通交通运输系统部,以欧洲市场为中心,向北美、亚非扩展,2004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8%,年销售额约为51亿欧元。

阿尔斯通已在中国成立了11家合资企业(在香港设有2家分公司),并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比如,为香港地铁公司和九广铁路公司提供1100辆地铁车厢;2004年与长客股份合作,获铁道部60列200km/h动车组合同;与大同电力机车合作,获铁道部180台电力机车合同;在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SATCO)生产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SATEE)生产推进设备,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CASCO)生产信号设备;在青岛铁路设备公司生产DISPEN减振器等。

(3)德国西门子

通过并购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西门子运输系统集团公司成立于1989年,主要产品包括高速列车、机车、动车组、摆式列车、客车和地铁轻轨车辆,2004年其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4%,年销售额约为43亿欧元,居世界第三位。

西门子与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1999年合资成立株洲西门子牵引设备有限公司,已获得上海地铁4号线(明珠线二期)168辆、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120辆地铁车辆的合同订单;2004年12月起,与株洲电力机车厂合作,拟为中国铁路提供180台DJ4电力机车,合同额约8.8亿美元;2005年11月,与唐山机车车辆厂签署了60列300km/h的高速列车购和技术转让协议。

(4)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美国是货运机车技术水平最高、产量最大的国家,通用电气公司运输系统部(EMD)和通用汽车公司电气动力部已成为世界重载内燃机车的主要制造商。目前其市场由欧美向亚洲拓展,200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各为10%左右。

2004年,中国铁路购买通用电气公司运输系统部422台C38-Ache型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用于青藏铁路;2005年,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与通用电气合作,获铁道部300台4470KW交流传动内燃机车合同。

(5)印度铁路技术经济服务公司(RITES)、韩国车辆公司(ROTEM)

印度铁路技术经济服务公司隶属于印度铁道部,其产品技术紧追世界先进水平,先后与美国GM公司、原德国ABB公司、LHB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已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高档客车和100km/h的新型货车,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已出口到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塞内加尔等亚非国家。

韩国车辆公司由韩国原有的大宇重工、现代精密机械、汉津重工三大主要机车车辆公司于1999年7月合资组成,是韩国最大、最具实力的工业企业之一,技术水平居中上等。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也有部分出口到加纳、越南、泰国、缅甸、美国和省等。

中国机车车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仅要面对庞巴迪(Bombardier)、阿尔斯通(Alston)、西门子(Siemens)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竞争,同时也要迎接印度、韩国等产品技术水平相当国家的机车车辆企业的挑战。

(三)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为以行业集中化为特征的兼并重组、战略联盟和以布局全球化为特征的研发、投资、生产、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的产业一体化。

1.重组兼并和战略联盟加快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机车车辆市场产能过剩,企业重组、并购速度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大。为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机车车辆制造巨头更加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来共担成本和风险,促进技术创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如GEC和Alston的联合属于重配置的战略联合;GM和Siemens合作提供交流传动机车所用的牵引电动机属于技术优势互补的联合;Alston和Siemens共同投标台湾高速铁路项目则属于共同利益促使下的战术联合。

2.产业链配置的日益全球化

世界机车车辆制造巨头利用全球和战略布局,优化配置投资、开发、生产、购和销售等产业链环节,以适应不同市场偏好,具体表现为供应商数量增加,供应链管理加强,属地化经营深化和适应性技术转移,同时促进了东道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3.技术“归核化”趋势显著

机车车辆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改变了国际机车车辆市场的竞争格局,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由于技术较量占有重要位置,世界机车车辆制造巨头“归核化”趋势显著,集中于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重视构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外包、分包和“技术转让”、“生产许可证”等合作方式,将车体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和零部件生产转由低成本企业承担,体现出更大程度的专业化和灵活性。例如西门子更加专注于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通用电气更加专注于重载内燃机车。

4.配件销售和售后服务比重增加

机车车辆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成本较高,而竞争加剧导致整车单价逐渐降低,因此,配件收入和售后服务对机车车辆制造商日益重要。如西门子公司在重要配件电机及电气制造中遥遥领先。在机车车辆修理、改造等领域,售后服务已成为整车供货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服务业务的增长将使市场分布发生改变,服务收入所占比例将不断增加。

二、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指机车车辆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和整合的相对优势及能力,包括整合劳动力、资金和自然等传统要素的能力;掌握信息、知识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驾驭外部环境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环境、制度、能力、是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实现了历史性的展,机车车辆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产品水平和品种数量基本适应了铁路运输市场需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200公里以下铁路机车车辆产品系列,动车组技术引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在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一)外部环境

从国际环境来看,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一体化进程日趋明显,全球技术扩散的格局已初步形成。转移成本降低,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全球化为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展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内环境来看,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国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的路网建设为机车车辆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由于机车车辆业关联度较高,受产业链上相关行业影响作用较大,而中国铁路产业已经具备强大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较强的系统集成和适应性优势,可以适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铁路市场的需要,完全具备参与全球铁路竞争的能力与实力。因此,加快建立国内铁路建筑、机车车辆制造、运营管理等行业的战略联盟,有效整合、合理配置铁路产业,值得探索。

(二)产业政策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把轨道交通装备确定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十个重点之一,要求“掌握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的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其中机车车辆购置和技术改造投资将从2006年的440亿元达到2500亿元。根据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将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中国铁路机车车辆水平。目前,中国在政策、体制、资金、税收等方面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

(三)内部环境

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行业集中度较高。200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后改组为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南、北车集团)两家寡头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成了内部的整合,总体实力相差不大。2005年末南车集团资产总额28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北车集团资产总额26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95亿元。

从双方的核心资产来看,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是南车集团旗下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长江车辆有限公司也是南车集团的核心资产;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是北车集团的核心资产。从双方的市场结构来看,南车集团在电力、内燃机车新造和内燃机车、客车修理等方面市场占有率较高;北车集团在客车新造和电力机车修理方面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时速300公里的列车,南车集团下属的四方机车和北车集团下属的唐山机车车辆厂都有制造;货运机车方面,北车略占上风,北车集团下属的大连机车车辆厂和大同机车厂分别获得了500台货运机车协议,南车集团的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也获得了部分合同。从双方资产运作能力来看,南车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两家A股公司(南方汇通和时代新材)和一家H股公司(株洲时代电力);北车集团的资本运作稍逊,还没有上市公司。

南、北车集团基本形成了相对均衡的竞争态势,提高了机车车辆行业的整体水平,两大集团制定了国内市场有序竞争、国际市场携手合作的战略原则,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产品结构

南、北车集团所属公司包括机车车辆新造、配件生产和修理企业及研究所,国内布局较为合理。较高的产业结构配套要求构成国内的市场准入壁垒,同业跨国公司短期内也无法直接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只能依托中国企业逐步进入。中国已经形成不同功率各个等级的干线高速动车组、客货运大功率机车和调车机车、工矿机车的系列化,客运车辆形成了高速客车、专线快速客车、准高速空调客车、双层客车、高质客车、豪华高档客车等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客车系列,货车产品也已发展到重载化、专用化、散装化和提速增效的新阶段。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已经具备了全方位向外输出的完整产品结构。

(五)技术水平

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要求,在铁道部的扶持下,南、北车集团低成本成功引进了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四家时速200公里及300公里以上动车组技术;以及阿尔斯通、西门子和美国GE、EMD等公司的大功率电力、内燃机车技术。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历经仿制、技术引进结合自主研发、合资合作等形式,正处于一个技术升级换代的时期,关键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差距,逐步建立起自有技术研发和生产体系,和谐号动车组与和谐型大功率机车已经投入运营。但在高速技术、重载运输等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能力的要求以及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均有较大差距。

中国机车车辆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完备、国际标率较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中国机车车辆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高,引进后突破性再创新方面还存在不足;信息化设计开发应用不够普及,缺乏先进、配套的实验手段;尚未真正形成高效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型技术创新体系。

(六)人力

和能力形成竞争力,而人力是和能力的共生体,因此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人力成为了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截至2005年底,两大集团共有职工20573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55461人,约占1/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999人,也约占1/4;具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6641人。从人才结构来看,人力结构单一,普通人员相对过剩,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少、比例低,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从人力利用效率来看,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人才储备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七)国际化经营能力

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尽管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产品系列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产品结构趋同、品种较为单一,产品模块化设计、生产起步较晚。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已普遍提高、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与国外同质产品相比具有性价比优势,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市场需求较为吻合。迄今,部分机车车辆整车产品和关键配件已经打入亚、非、欧、美、澳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口比重逐年增加,销售领域逐年扩宽。

在整车出口方面,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已经取得了伊朗地铁、铁路客车,伊拉克内燃机车,巴基斯坦机车及机车散件,哈萨克斯坦电力机车,马来西亚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等大宗项目合同;继向坦赞铁路出口机车和向南非出口机车后,与苏丹签订机车购合同,取得了非洲市场开发的新突破;向阿根廷出口机车和客车,使中国机车车辆首次成功进入由欧美厂商长期垄断的阿根廷市场;向纳米比亚、委内瑞拉出口动车组,标志着中国动车组首次进入非洲、南美市场;出口澳大利亚的双层不锈钢客车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机车车辆行业最大的出口项目,也是向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探索;为新西兰提供铁路轨枕货车使中国铁路车辆整车第一次打入新西兰市场;与越南签订“革新号”机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开创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整车技术输出的先河。

在零配件领域,曲轴缸套等产品已先后进入北美和欧洲市场;已获得为俄罗斯铁道部门生产摇枕、侧架的资格;超过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国民锻造公司,成为印度市场最大的机车曲轴供应商。

同时,通过与巴西铁路同行签署合资建立货车组装厂的协议,首次把企业办到了国外;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建立了中国机车车辆业第一个海外联合研发中心——ZELRI—MSU电力电子系统研发中心。

三、提升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铁路复兴、中国良好的对外关系和铁路产业的发展成果,已为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创造出新的机遇。中国机车车辆企业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合理的性价比、较好的售后服务等优势得到了国外用户的认可,已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走出去”仍以产品出口为主,海外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很小,国际化经营模式等级较低。因此,实现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创新,打造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铁路企业和行业标准,对于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进而加强中国铁路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明确目标市场

应以全球市场为导向,抓住铁路复兴契机,加强对已有、可能和潜在市场的研究预测。通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将细分市场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化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实现从机车车辆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日本等国为代表的铁路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为世界几大机车车辆制造商所垄断,市场正趋于饱和,且技术壁垒较高,但对普通机车车辆产品和配件存在需要。应从关键零部件生产起步、以普通客货车作为整车出口的切入点,树立品牌形象。以俄、印、韩和一些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技术自我配套的国家,其机车车辆工业体系比较完善,产品基本满足本国需要,但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随着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取得重大进展,将会成为潜在的新兴海外市场,当前应加强对该区域市场的追踪调研。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机车车辆工业体系,市场前景广阔。应充分利用中国与其良好的地缘、政治及经济关系,充分发挥性价比和适应性优势,加强售后服务,将此区域的整车市场作为“走出去”的重点。

(二)转变经营模式

与世界机车车辆巨头相比,中国机车车辆企业的企业规模、关键技术、资本运作等差距较大,国际化经营业务模式比较单一,仍以产品出口为主。

应加快资产业务重组和行业整合,加大供应链延伸和管理力度,加强与关联产业、支撑机构的前后向联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现范围经济;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着力增强自营营销能力,重点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利用多双边机制,商签间协议,推动铁路大项目合作。

应加快建立与国际国内知名制造商、开发商、承包商和勘察、设计、咨询公司的紧密合作,将业务范围向产业链高端和项目源头转移,有效融入世界机车车辆制造体系,提高全球产业分工份额。抓住用好铁路装备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期,不断研究、探索境外设厂等业务模式,扩大中国标准的影响力。与中国铁路建设等相关行业的战略联盟,有效发挥铁路产业整体的系统集成和适应性优势,打造中国铁路区位品牌,是提升中国机车车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铁路产业竞争实力的现实抉择。

(三)自主技术创新

机车车辆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轨道交通运载装备的重要载体。产业总体技术能力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中国机车车辆工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机车车辆企业应发挥创新主体的职能,积极开展前瞻性和适应性技术研发,加快建立海外研发中心,重点研究开发高速轨道交通控制和调速系统、车辆制造、线路建设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通过技术引进与原始创新相结合、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战略,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发挥后发优势。对目标市场的市场环境和客户要求重点调研,提高定向开发制造产品的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将适应性技术和产品性价比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形成可遵循的、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创造中国铁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促进民族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

应以积极的产业、金融政策为保障,继续协调科技、财政、金融、税收、保险等相关部门,在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结构优化、国际市场开拓、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机车车辆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欧洲铁路工业联合会(UNIFE):《全球铁路市场研究——现状与2015年展望》,2007年。

《2006中国北车年鉴》,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2006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年鉴》,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国家统计局:《中国铁道年鉴》(2002—2006年),中国年鉴社。

《铁路“十一五”规划》,://.china-mor.gov.cn/tllwjs/tlwgh.html。

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组:《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科学出版社2006年。

科学技术部专题研究组:《主要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及经验》,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资料。

蔡毓国:世界铁路设备市场年增长百分之四,《国外内燃机车》,2005年第1期。

陈春阳、李学伟:中国机车车辆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中国软科学》,2006年第12期。

郑昌泓、刘凯: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的策略,《综合运输》,2007年第2期。

一个是国产,一个是进口,进口的在品质和材料控制比较严格,国产的要略差点。

下面来说说进口和国产的区别:

进口车我们通常把它们分为三大车系,即:美国车系、欧洲车系和日本车系。 美国车系技术发达、资金雄厚,无论是通用、福特还是克莱斯勒,其动力强劲、极尽豪华、用材奢侈、乘坐舒适、驾驶安全、通过性好等突出优点。对于中国百姓而言,其最大的缺点是油耗高。但近年美国汽车公司也通过兼并,吸收了欧洲和日本车系的理念和技术,推出了 一些针对中国消费特点的经济实用型轿车。 欧洲车系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张扬,最有名的四大品牌异彩纷呈:奔驰豪华、高贵的品质早已成为尊贵的象征;宝马则带给追求驾驶极限的人们以最高层次的享受;VOLVO被称为世界最安全的轿车;奥迪的一贯主张是技术领先,同时以其极高的性价比征服了越来越多已步入成功的家庭。此外,法国的标致和雪铁龙是欧洲车系中最贴近普通民众的产品,意大利的法拉 利、波尔舍等是世界闻名的跑车。 日本车系也可以包括韩国和台湾,无论是丰田、日产、本田还是三菱公司的轿车或越野车,其节能性和性价比方面都无可匹敌,韩国的大宇、现代、起亚等也是后起之秀。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技术精湛、经济实用,这也是日本车系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个人建议不买日本车,一,民族气节,二,小日本在中国的车子是定向二级质量市场,和他干爹美国老市场质量是区别很大,三,省一万字) 国产汽车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三大车系的基础上,合理的消化吸收它们的优点,充分考虑 到中国国情后发展起来的。 其中欧洲车系的上海-大众的桑塔那、帕萨特、波罗;一汽-大众的奥迪、宝来、捷达;神龙 富康、毕加索等; 美国车系的有上海通用的别克、北京切诺基、通用的雪佛兰等; 日本车系的长安奥拓、羚羊;广州本田、奥德赛;风神蓝鸟;长峰猎豹等。 那么,在制定购车的时候,我们就面临着进口车还是国产车的选择问题。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进口车在心目中的地位都是要高于国产车的,但 从一个即将购车的消费者的角度上,就不应该这样简单的考虑了。 进口车从质量上看要明显优于国产车,但从综合利弊方面来分析,进口车与国产车相比,价格要高出许多,其中各种税费占了车价的很大比例,而且日后的配件及使用费、折旧费较高。 不是“实力型”的人士在购买进口车时,应多权衡一下其性能价格比。 无论是“老三样”(桑塔那、富康、捷达)还是“四小名旦”(夏利2000、赛欧、派利奥、波罗),以及公务用车奥迪、广本、别克,只要您搞清了它们的“血统”,就可以知道,这些车型在国际市场上有过不俗的表现,外国车被引进国内时,遵守同样的质量标准。它们的国产化,必须接受原厂严格的质量监督。零部件的生产也必须严格按照原厂标准进行。 为适应中国用户的需要,厂家可能降低某些配置。例如减小排气量、自动变手动等等, 但

从本质上讲,不会影响整车的质量。 因此,在购车决策时,对车辆是进口还是国产,理论 上讲,不应过多考虑。 不可否认,国产车的质量与进口车是有差距的,主要是零部件质量和装配质量的差距。这些只能靠售后服务来解决。从汽车日后的修理费用、配件供应等来看,进口车并不占任何优势。国产车维修服务网点多,维修人工及配件价格都比较便宜,各方服务较周到;而进口车出现故障或事故时,修理起来相对麻烦。进口车的进口车配件价格昂贵,而且存在许多冒产品,令人防不胜防。由于进口车的结构、款式变化很快,一款车只有几年的寿命,整车一旦停产,零配件的供应就成了问题。同时,有些修理人员技术不全面,面对国外层出不穷的新车,难 以很快适应并提供高服务质量。因此,进口车越旧就越难修,费用也就越贵。 面对15年的汽车使用年限,国产车足已应付自如了。对于广大工薪阶层,还是选择国产品 牌车为好。无论从经济性还是实用便捷方面考虑,选择国产名牌车是明智的。 第六届汽车文化节暨第十四届车展专题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家用轿车将越来越普及。然而,面对五花八门的进口、国产轿车品种,人们又往往拿不定主意,到底选择哪一款为好?不少人在犹豫、观望,寄希望于今后关税降低后选购进口车。 其实,我国的汽车工业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引进、提高、发展,生产的各类型家用轿车其质量都与进口车相差无几,某些性能甚至优于进口车。虽然从整体上来说进口车还优于国产车,但买车要算“秋后帐”。从使用、修理、养护的角度看,国产车的优势明显要高于进口车。因此,选购一款合适的国产车不失为明智之举。国产轿车与进口轿车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呢? 同一排量的轿车,进口车往往是国产车的一至二倍,名车如奔驰、宝马的价格更是国产车的十数倍。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2002年12月20日公布的奔驰745LI税后人民币为143.5万元,而广州本田“雅阁”豪华型3.0V6仅为34.8万元。一辆奔驰车相当于四辆“雅阁”,十多辆“普桑”。如购买“雅阁”,即便二年更新一辆,八年后还是一辆新车,而八年后的“奔驰”已是“人老珠黄”了。 进口车大多卖的是“名气”,并不代表物有所值。虽然进口车关税逐年下降,即便今后下降为零,在国内销售的同一款车仍比国外市场高四分之一,这高出的费用主要是国家应收的其它费用,以及运费、装卸、进口商的利润等,想以国外的市场价买进口车是不可能的。 性价比对购车来说是一次性的,而日常使用、修理、保养的费用却是终身的。 进口车的零配件与整车价格是成正比的。车价高,其另配件自然不菲。它的价格大致是国产车另配件的3—4倍。以汽油滤芯这个需经常更换的消耗品为例,红旗轿车是58元一个,“普桑”更是只要8元,而奔驰车却大多在500元左右一个。加之发达国家的消费观与我们不同,车辆更新换代迅速,一旦车型淘汰,

其零配件也停止生产。到时候,你关键配件买不到,车子就要“趴窝”,或是高价买“古董”,岂不恼人!而国产车却无此后顾之忧,起码在车辆报废前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我国的汽配市场随着车市在不断升温,已成为“朝阳”产业,就连30多年前生产的BJ212吉普车,尽管早已停产,但其零配件依然很充足。选购国产车,零配件这一块无形中又省了一大笔钱。 车的售后服务如何,是买车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几家主要的轿车生产厂家都提供完美的售后服务,将此作为开拓市场的重要部署,甚至在沿海经济发达的乡镇也都设有厂家的特约维修点,并将“三包”的年限、里程数大大地延长。许多厂家还提供“购、用、修、养”服务,只需电话约请便可。即便过了“三包”期,照样热情服务不推委,且价格低廉。尤其是我国在2003年即将推出汽车“召回制”,更为消费着提供了一个可心的事业环境。 而国外一些厂家在我国大城市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特约维修点,且材料、工时费用昂贵。一旦涉及质量投诉、索赔,更是麻烦,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误事。试想,你的进口车有“病”,还要奔波千里去找“医院”,限于配件、技术工艺等问题还未必能遂愿,你烦不烦?前不生在武汉的“砸车”,宁波“气囊失灵”导致车主受伤,与国外厂家多方交涉,至今不能令人满意,就是一个例证。 由于国产车的设计都考虑了我国的道路、人的体型、驾驶习惯等特点,在一些配置上更适合国人的特点。如底盘较进口车高几公分,挡风玻璃则有一定下移,减震器的刚性较强等,其行驶的平顺性反而优于进口车。有人曾在一段“搓板路”上体验驾乘感觉,明显觉得国产车稳当。 而进口车则是依据发达国家的道路及人体设计,一些配置也都照顾了外人的需求,而对我们则是多余的。因此,除了一些专用或特种车外,就家用轿车而言,国产车更多地考虑到了国人的需要。许多驾驶过进口车的司机都反映,进口车功能较多,外表是显得豪华,但只能给人“增光添彩”,仅此而已,使用中还是国产车扎实! 国产车还具有容易排除故障,保险费率及相关费用低,上牌手续简单等特点。我国有能力购车的人,大多是“中产阶级”,经济状况并不十分富裕,在选购轿车的问题上,还是要量力而行,不可“崇洋媚外”。与其想靠车子要“面子”、“身份”,还不如要“实惠”、“实用”。 随着车辆的使用、维护,国产车的优点还会进一步显现,而这些“优点”又恰恰是进口车的不足。建议想买车的人在买车前不妨多听听一些行家里手的话,多考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