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_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新
1.成交喜报 | 爱普拉新能源签约尼泊尔100多台欧标充电桩
2.有志者,事竟成,长安汽车加速出海,“因地制宜”征战全球
3.电动汽车的这一轮出海 | 汽车产经
小汽车的背景
全球来看,欧洲的燃油经济性指标及碳排放标准影响最大环保要求也最高。关于碳排放标准,包括欧洲、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在内的主流国家及地2005年碳排放标准最严格要区,求为欧洲提出的160G/KM。而2020年这一标准同样是欧洲提出的96.6KM/G。当前的能源、发动机热效率等均与碳排放标准这一下降趋势相悖,且发展到了瓶颈期,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的政策频出,加大力度推广新能源电动车的重要原因。
中国主要通过双积分政策对企业生产车辆的碳排放进行管理,所谓双积分政策,即“企业平均 燃 料 消 耗量 积 分(CAFC)”与“企业新能源乘前者用车汽车积分(NEV)主要针对燃油经济性,后者主要针对车企生产新能源电车的比例进行约束。
根据OICA、EV VOLUME等国际权威机构的预测,截至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的渗透率会达到13%+。由2019年的2.5%到2025年的13%+,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几年发展做出了以下预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19年全球汽车总销量在90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0万左右,渗透率在2.5%,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还有45倍的空间!
成交喜报 | 爱普拉新能源签约尼泊尔100多台欧标充电桩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计算方法是,预期市场需求/潜在的市场需求。
这个词的全名应该是“市场渗透率”,属于管理学营销学当中的一个概念,具体的意思是指一个产品在某个时间段里面,在市场所有同类型产品中可能达到的比例。
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的第三节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国家预测我们的新能源车到了2025年,渗透率可以去到20%。其中新能源车就是这个产品,到2025年是时间段,20%是比例。
汽车销量
预计市场需求与潜在市场需求都是预估值,所以算出来的渗透率并不是准确的,因此2025年渗透率达到20%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有可能达不到也有可能超标完成。2021年1月至11月,狭义乘用车的累计零售销量是1804.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的累计零售销量是251.4万辆,在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当中的占有率是14%。
我国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1%是在2015年,到2019年上半年,渗透率才达到5%,到2020年底,渗透率一直无法突破6%,但现在2021年还未过完,渗透率已经飙升到14%,不需要到2025年,提前达到20%渗透率的目标似乎难度不大。
有志者,事竟成,长安汽车加速出海,“因地制宜”征战全球
爱普拉新能源欧标充电桩被应用于俄罗斯、新加坡、巴基斯坦、印度、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并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公司和尼泊尔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再次成交114台充电桩。印度战略合作伙伴也陆续下单中,此次下单的18台充电桩已出货完毕。
爱普拉新能源克服疫情影响、物流紧张、材料上涨、交期紧迫等困难,保质保量快速推进生产进度。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达784万辆,占 汽车 总量的2.60%.。欧洲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迅速提升,预计2021年欧洲新能源 汽车 销量有望达220万辆以上,即使受疫情影响,仍同比增速58%。
随着全球碳减排行动的逐步推进,新能源 汽车 的销量和保有量有望进一步扩张。新能源 汽车 的逐步推进,也带来巨大的充电桩市场空间。未来,爱普拉新能源将继续深挖国际充电桩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电动汽车的这一轮出海 | 汽车产经
2023年的上海车展,长安汽车以“海纳百川”为主题,正式发布海外战略,同时制定了2030年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目标。
值此全球汽车工业变革之际,今日的“海纳百川”,会是未来一个世界级中国品牌的高声呐喊吗?
最好的出海时代,有志者,事竟成
对于目标是星辰大海的“有志者”,这是最好的时代。
据《央视财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40万辆,同比增长55%,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年度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90%;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内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出口量达82.6万辆,同比增长82.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24.8万辆,同比增长1.1倍。
从这两份数据中可以提炼出一个信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成为驱动中国汽车出海的中坚力量。诚然,新能源时代的到来,为中国汽车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纵观国内市场,坐拥八成市场份额的中国品牌在新能源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实并非没有合资、外资品牌做新能源汽车,即使过去内燃机时代形成的传统竞争体系很难被撼动,但如今时代变了,换了个赛道,中国品牌与外资站在同一起跑线,基于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主流中国车企实现技术集中突破,论技术、论价值,还是中国造新能源产品最“能打”。
此外,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9年长安汽车的市场占有率逐年递增,从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而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更达到8.54%,其中长安品牌的利润占比达85%,而在目前纵然已经完全放开了外资股比限制,国内尚且有很多企业的主要利润依靠合资伙伴产出,所以说,长安汽车是实打实地靠自己。
能够超越大部分合资、自主品牌,自然是因为长安汽车已经获得中国消费者认可,在国内市场,长安汽车已经基本“稳了”。
而一棵大树要长得更加高大,不仅要将根系扎得更深、还要将根扎得更远,海外更加广阔的市场,能够给长安汽车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
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计销量8.4万辆,同比大增105.4%,长安智电iDD系列销量也突破了1.5万辆,当前中国市场仅新能源品牌就有70多个,内卷化的市场、内卷化的产品抬升了消费者心目中理想产品的上限,在这样环境下能够被认可的长安新能源产品,自然也有能力与实力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
要把目光放长远,技术积累成就反向输出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
160年前,长安汽车前身——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上海洋炮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石之一。或许上海洋炮局建立开始,“要把目光放长远”,就成为了长安汽车代代相传的经验。
而早在1991年,彼时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尚且在外资冲击下如一叶孤舟般飘摇,长安汽车已经开始为海外事业筹谋,至今,长安产品已远销70余个国家及地区,形成10个重点海外市场,拥有400余家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点。
此外,长安汽车的“前瞻性”还体现在“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或许从2003年的意大利都灵开始,长安汽车的目标就不单单是为了集聚全球反哺中国市场,而是为今日的厚积薄发打基础。
在全球,长安汽车已经建设有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国际工程技术团队1.7万余人,成员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而在2022年,长安汽车新增申请专利4910件,发明专利3548件,同比增长195%。
但可贵的不是技术专利多,可贵的是技术专利多还都能够做到行业领先。
作为中国品牌最早的新能源战略之一,自2017年新能源“香格里拉”提出以来,长安汽车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执行者,同时融合智能化“北斗天枢”,实现电气化与智能化发展“并驾齐驱”。
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掌握低碳核心技术600余项,打造出行业领先的“零起火”电池、“七合一”长安智慧芯。此外,目前长安汽车还拥有囊括视觉感知、多模融合等200余项核心技术,以及IACC、APA6.0、智能语音、飞屏互动等80余项实现量产化的先进技术。
此外,长安汽车还手握氢燃料电池系统、长安智电iDD、原力电动三大新能源动力,还有兼容ICE及其电气化产品的MPA架构、面向主流电动车市场的EPA架构、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CHN平台、“软件定义汽车”的SDA机构,以及可为用户带来“诸葛交互、诸葛智驾、诸葛生态”三大核心体验的诸葛智能品牌。
当初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外资基于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强势入驻中国市场,抢占大量市场份额,今天已经实现技术“抢滩”的长安汽车在品牌规模、经营质量、创新能力、研发水平、品牌布局、品牌价值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是时候引领中国汽车工业对海外市场进行“反向输出”。
“因地制宜”征战世界,覆盖90%+全球市场
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味实不同。
就像很多车企引入中国市场的产品,都要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与需求进行调整,长安汽车要成为世界级中国品牌,要造令海外用户认可的产品,必然也需要“因地制宜”。
为此,长安汽车制定了关于产能产品、品牌建设、营销服务、完善市场、组织人才的“五大布局”。
首先,基于“一区一策、一国一策”规划,到2030年长安汽车推出60+全球车,同一款车将会有中国版、美洲版、欧洲版等多种版本。
同时,在更依赖石油的南美洲和中东区域主推传统汽车;在南美洲、东盟、澳新等追求实用性、没有政策限制的地区主推皮卡;而欧洲作为新能源汽车政策最激进的地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早,北欧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甚至超过了50%,比如在今年2月,挪威市场就达到了92%,基于此,长安汽车将在欧洲市场主推新能源汽车。
为了提升品牌海外影响力,除了加强海外广宣投入,2024年,长安汽车将进入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2030年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并在海外市场建立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建设3000+海外网点,完成东南亚事业部,欧洲区域总部的建设,适时在美洲、非洲等区域建立区域总部。
基于即将在泰国打造的“右舵生产基地”,辐射澳新、英国、南非等全球右舵产品市场,以此为跳板,花费2-3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布局,从而实现欧洲市场突破30万的销量目标。
国内很多企业“走出去”很多只是在海外建个工厂,将中国本土产品生硬的“复刻”到海外,难以在海外打开市场缺口。而海外市场也并非一片空白,欧美日韩等“老牌”企业早已踏上了品牌全球化之路,要站在对等的位置同他们竞争,就需要更加灵活的策略,相比于一些品牌“出海”只是为了“镀个金”,长安汽车是真心实意地想要打通海外市场。
侃车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安汽车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与野心,有160年历史铸就大海般深厚的底蕴,百年内燃机时代的中国汽车,仅参与了一个结局,面向未来,有长安汽车这样的实力引领者,在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将会是下一个百年的主角。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大众侃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最近几年,很多自主品牌开始让电动汽车出海销售。
去年,长安让首批奔奔E-Star开到了哥伦比亚;出口大户奇瑞将艾瑞泽5e驶进了巴西;上汽大通MAXUS则将旗下的电动MPV出口到了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
欧洲市场尤其热闹。
去年5月,比亚迪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挪威为试点,首发了车型唐EV;今年宏光MINI EV疑似将用“Freze Nikrob EV”的名字亮相欧洲市场;前段时间蔚来也打包了一整套用户服务运营体系,正式进军挪威......
不过,虽然趟这个水的品牌有很多,但拓荒拓出成绩来的目前还比较少。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全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累计出口只22.29万辆。
业内一资深人士告诉我们,22.29万辆还是加了二轮车、三轮车的数据,实际的电动四轮乘用车出口量大约只有2万辆,几乎全部在欧洲。“2021年加上特斯拉(上海)出口欧洲的量,预计超过10万辆。”而略微尴尬的是,欧洲市场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美好。今年以来,雷诺ZOE、大众ID.3等热门车型都出现了月销量腰斩的情况。有人因此说,欧洲市场这两年的盛况,莫名有几分像中国2017年靠补贴撑起来的花团锦簇。
这也让人不得不怀疑,自主品牌让纯电动车出海闯荡的梦想还有必要继续吗?又应该怎么继续?
1
纷纷提前预订席位
其实,欧洲市场对电动车的接受程度并不比中国消费者高多少。比如今年4月,英国汽车协会(AA)最新的一项研究便显示,81%的司机仍然认为电动汽车价格过高,有56%的受访者都表示自己“不愿意”放弃传统的燃油汽车。跟国内消费者一样,他们对纯电动车有三个疑虑:第一,电动汽车充满电后的续航里程,不如加满油后的燃油汽车;第二,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太长;第三,充电基础设施不够可靠。
不过,尽管打开纯电动车市场仍有诸多肉眼可见的困难,但由于欧洲坚持“棒子+胡萝卜”的政策,多个机构还是对欧洲的新能源市场持乐观态度。比如,跨国咨询公司奥纬曾作出预测,203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20%。
这种乐观的情绪同样弥漫在各个中国车企的心目中。虽然短期内不能完全打开市场,但他们都更愿意为未来的席位做好提前的准备。
上汽是最看好的欧洲市场的自主品牌之一。他们曾公开表示,预计2021年或2022年,在欧洲等地形成3~4个5万辆级的市场。去年,上汽名爵EZS电动产品便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出口欧洲单一车型销量最高纪录,高达1.5万台。
长安汽车分管国际业务的副总裁李名才则透露,长安在三年前就组建专职团队筹备欧洲市场的工作,他还补充:“整个海外市场实际上都非常有潜力,我们的判断逻辑是——海外还有二倍于中国的市场。”
侧重欧洲市场的还包括创立初就声称要出口欧洲的爱驰,其相关负责人告诉汽车产经,爱驰汽车在2021年开年三个月,已登陆比利时、丹麦与法国等重要欧洲市场,接下来还将向北欧市场进一步扩张,全面覆盖中欧、东欧、南欧等国家。
据爱驰方面透露,爱驰第一季度出口量已成功破千,几乎要赶上国内的一季度销量。欧洲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爱驰能在欧洲取得顺利开局,一个原因是因为欧洲的新能源市场正处于极速上升期(受益于政策)。根据太平洋证券提供的数据,第一季度欧洲八国新能源销量37.7万辆,同比增加100%。3月份,欧洲八国新能源乘用车19万辆,同比增长170%。另一个原因则可能是爱驰的人机交互系统等智能化设备比欧洲本土车型更吸引消费者。
不过,随着出口的或欧洲本土的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多,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尤其我们能看到,像雷诺ZOE、大众ID.3这样的热门车型也遭遇挫折,自主品牌要在欧洲某一个弹丸之地立稳脚跟也并不容易。
也因此,选对路径非常关键。
2
“智”取欧洲对待欧洲市场,中国车企呈现出了当代中国投资圈的精神面貌:投资最大的恐惧,不是亏钱,而是错过.
为了不错过机会,各家车企似乎早就做好了“苟且于眼前”的准备。
比如对于蔚来登陆挪威,蔚来创始人李斌便表示:“欧洲短期内肯定是赔钱的。”
长安李名才也说:“十年磨一剑,海外市场还得下绣花针的功夫,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不现实,而且会踩坑。”
当然,尽管大家都是一道摸着过河,但各家的产品长板已显现出不同。比如,蔚来是在于狠砸血本的服务,宏光MINI则是别人都能以赶超的性价比优势。
不过,刨除要进攻欧洲的五菱,大部分车企的发展思路都非常一致。他们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可以靠“性价比”优势攻下东南亚等市场,但欧洲市场明显正迈入优质车型加速期,自主品牌在出口时应该在智能化等高价值层面带头冲锋。
北汽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刘磊表示:“小微型电动汽车出口的国家,一般是欠发达或者交通密集度高、环保要求高的国家,所以能看到包括五菱和北汽新能源在内的一些主机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
他同时指出,在欧洲等海外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是中国品牌的豪华智能纯电。“这跟需求是紧密相关的,可以参考特斯拉。”
区分策略最明显的当属长城汽车。
在去年2月的印度德里车展上,长城带去了欧拉R1和iiQ两款纯电车型。在今年3月第42届泰国曼谷国际车展上,长城又展出欧拉好猫、欧拉黑猫等电动车。这些微型电动车很大可能与欧洲市场无缘,因为长城拿来进军德国市场、欧盟市场的,是高端品牌WEY。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向汽车产经表示:“小型车领域我们具备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中、大型车上我们将打造更多的智能化优势。”
3
最后说说
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是,一旦在欧洲有群众基础作底,品牌高度基本可以吊打99%的自主品牌。
国产手机的出口之路就是典型映射。由于在印度、东南亚等市场如鱼得水,小米手机销量已经与苹果“不分伯仲”。但其在欧洲却不怎么灵光,长期以来份额都仅有三星份额的约五分之一。直到今年华为受到制裁、手机业务发展受阻,小米才成功替代华为,揽下欧洲市场第三名。
可以看出,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明显集中在中高端,攻下欧洲,也就是攻下了高端市场。
想来欣慰的是,这一次站在欧洲市场潮头的汽车品牌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手机品牌。我们看得见的,不是犹豫不决,而是他们直逼市场塔尖的虽幼小但却果断的姿态。
至于谁能成为未来又一个“华为”、又一个“小米”,或许在现阶段,还真不是那么重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