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涨停原因_长安汽车涨停原因有哪些
1.“智己”辣么大利好,上汽为何居然没涨停?
尽管今年新能源车市场的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妨碍所有车企布局纯电动车市场的决心。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长城汽车成立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纯电动品牌,定位高于长城现有的所有车型。据悉,该项目内部代号为“SL项目”,并已定名为“沙龙智行”,其实体上海沙龙智行实业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工商注册,长城汽车数字化中心执行官担任法人代表。未来,该平台可能生产轿车、SUV在内的高端产品。
在今年7月长城发布三大技术品牌时,作为长城汽车数字化中心执行官,发布了咖啡车内智能平台,当时他就表示:“大潮将至,我辈当躬身入局!”这句话,也被认为“一语双关”,预示“SL项目”即将上马。
在长城之前,我们已经看到包括上汽、长安、广汽和东风等企业,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其中,今年7月,东风正式发布岚图这个致力于零焦虑高端智慧电动品牌,并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就下线了首款SUV车型?岚图FREE,该车将于12月18日在深圳迎来首秀。
值得一提的是,岚图发展高端新能源的路径也比较巧妙,选择了从纯电以及增程式两个领域进军新能源市场,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众所周知,增程式电动车在开发初期就存在着成本较高,技术研发难度大等问题。但同时,增程式电动车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也很明显,相比纯电车型,续航焦虑问题可以得到充分解决。
在理想ONE推出之前,老实说增程式路线并不被看好,然而,市场却给予了积极的反馈,理想ONE的单月销量已超过4000辆。作为对标理想ONE的唯一竞品,岚图FREE也备受期待。
而支撑岚图实现以上优势的“法宝”,则是岚图汽车专属开发打造的新一代智能电动架构——ESSA架构。该架构核心聚焦在多场景动力解决方案、可OTA迭代的智能科技、全场景安全三大方面。
除了支持提供纯电和增程电动等多种动力方式外,可以提供先进的智能网联架构,应用5G技术和高算力中央计算平台,实现汽车和智能云的协同,满足用户多场景下的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功能需求。同时,可以通过ESSA智能网联架构的OTA功能,实现车辆的升级、优化、“可生长”,不断的完善相应功能,提升用车体验。
而且基于ESSA架构研发和制造的车型,除了主被动安全,岚图还构建了全景式安全体系,包括三电安全,专项开发了多项安全保障。其首创TRB+Patch复合结构热成型A柱,并在B柱用TRB铝硅涂层热成型材料的同时,还首次用2000MPa铝硅涂层材料的车门防撞梁,整个白车身高强钢占比达75%,其中1500MPa以上热成型比例高达31%,安全属性远超同级。
可以说,背靠东风公司在“新五化”方面的技术积累,岚图有着诸多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岚图更具竞争力,岚图用了“成熟车企+造车新势力”的融合发展模式,拥有全新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被称之为“造车新实力”。
“造车新实力”和“造车新势力”究竟谁能更胜一筹,其实很难从短期内分出胜负,只要能活下来,就有胜出的可能。
就好像去年,李斌还被评为“年度最惨的人”;今年年初,蔚来股价跌至1块多美元,企业命悬一线,但随着合肥市的出手,已经销量的逐月攀升,蔚来股价一度攀升至55美元,哪怕以现在的42美元计算,市值依然高达768亿美元,超过了奔驰、宝马这样的百年巨头。
这也是新能源车市场最大的魅力所在。没有太多条条框框,没有太多既定排位,谁受到用户的青睐,谁就能得到资本市场的巨额回报。同理还有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这两个品牌也分别凭借一款P7和理想ONE,股价飞升,士气高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品牌主打的都是3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因此作为新能源车市场的“后来者”,包括长城、上汽、长安、广汽和东风等企业也纷纷将新能源车品牌定位为高端市场。
长城汽车已经明确,“沙龙智行”的首款产品是一款高端电动SUV,将对标蔚来ES8。
今年是长城汽车全面发力的一年。无论是四大品牌数十款产品的集中发力,还是发布全新的三大技术品牌,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还是在创新营销领域的探索,可以说,长城给外界展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因此,“沙龙智行”项目曝光后,外界普遍表示期待,有专家表示:“沙龙智行有很大可能成为长城汽车品牌向上的突破点,因为它会得益于长城汽车在电动化和高端化的双重尝试。”
和长城一样,长安今年也跟“开挂了”一样,迎来产品、品牌、口碑、股价和市值的同步提升。
今年广州车展前夕,长安汽车宣布,将与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一个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包括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在这一框架背景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对汽车未来的形态进行了描述:移动的多功能空间、大型的智能终端、数据集载体、能源的储存单元。同时,长安的智能架构——方舟架构也首次对外公布。
这个消息一公布,长安汽车的股价连续多日涨停。由此可见,外界对于长安高端新能源车品牌的期待。
同样是在广州车展上,上汽乘用车R品牌也正式从荣威品牌中独立,在产品、营销、销售方面用全新模式,主打15-30万元的中高端新能源市场。
几乎与此同时,备受关注的上汽集团高端车L项目浮出水面,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三方合资的高端纯电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正式签约。据悉,这次是集团层面的合作,上汽与阿里将成立一个新的公司,斑马将提供车联网业务支持。
为什么在有独立的R品牌的基础上,上汽还要成立另一个高端纯电汽车品牌呢?由此可见,上汽发力新能源车市场的决心。更很重要的是,与其他所有品牌不同的是,“智己汽车”是真正的三方合资公司。在这种全新合资模式的赋能下,上汽将更快地推进智己汽车的产品迭代、品牌塑造,甚至资本化进程。
正如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杨晓东所说:“新势力有互联网基因,有新的商业模式,是个人IP;传统车企有匠心造车的基因,有体系保障的能力,是团队IP。用户需要的是‘品学兼优’的‘双优生’。”
如果说以上品牌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同样在广州车展上宣布独立的广汽埃安则是不折不扣的“前辈”。早在2017年7月,广汽新能源品牌就宣布正式成立。2019年4月,埃安首款产品埃安S正式上市,目前该系列已有Aion?S、Aion?V和Aion?LX三款产品在售,第四款车型埃安Y也在广州车展上进行全球首发。
与其他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不同的是,埃安一开始就主打中高端市场,而且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认同。最新数据显示,广汽埃安11月销量达7216辆,同比增长20%,今年累计销量已突破5万辆大关。
独立之后,广汽埃安将与广汽传祺并列为广汽自主乘用车“双子星”。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表示,广汽埃安将主打高端品牌,2025年产销达到35万辆。“广汽埃安是一家创新型科技公司,未来将在体制机制创新、营销创新、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进行变革。”
一个个来势汹汹,一个个雄心勃勃,但是,如此整齐划一地扎堆高端电动车市场,是否是明智之举呢?值得注意的是,从明年开始,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和本田等豪华和合资品牌,也将推出众多新能源车型,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但自古华山一条路,不试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登顶?
可以预测的是,如此众多的品牌,一定会有脱颖而出的,也一定会有默默无闻的。只不过,相比“新势力”时刻面临生死存亡的问题,“新实力”由于背靠大树,比较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但也因为如此,可能会制约其效率。
从今年新能源车市场表现来看,政策的扶持和企业的热度,并没有在终端市场激起太大的火花。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10.9万辆,同比增长3.9%。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明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180万辆,同比增长40%。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大众品牌执行总监马振山也认为,“随着主流合资车企在2021年正式入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动能。”
由此可见,市场的大门已经在逐渐打开,那么,现在比拼的就是谁跑得更快,谁的持久力更强。任何市场,总有陪跑的人,只不过,这个全新的赛道机会更均等。我们可以大胆地判断,在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一定会中国车企会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至于是哪家,谁也不敢打包票。目前要做的,就是——冲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智己”辣么大利好,上汽为何居然没涨停?
将征收城市拥堵费与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结合起来,将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归还给市民。既给汽车消费松了绑,又以经济手段推动市民选择最合理的出行方式,一举两得。
文丨AutoR智驾?子不语
调查
今天(2月17日)自春节期结束以来倍受打击的汽车相关股票迎来接连上涨,其中长安汽车等多支股票涨停。
而在四天前,中汽协公布的202年1月份乘用车产销预计环别下降33.9%和27.1%,同别下降27.6%和20.2%,而2月份普遍预计将再下跌40%左右。
*空荡荡的京城?摄影?付丁
*这样的城市你是不是有些怀念?
这一冷一热是资本市场和汽车业人内人士认为,真正的汽车救市政策要来了。
国家在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的发表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一文中关于汽车行业的部分被各界解读。
其中“要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
当前中国共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等8个城市和海南省依然实行汽车限购。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被认为这些城市将放开限购或至少增加指标配额。
2019年,有中国第二堵城之称的贵阳取消了汽车限购政策,广州、深圳在不同程度上放宽了汽车限购政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将增加中小客车增量指标10万个,深圳市将增加投放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8万个,相当于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近80%的配额。
2019年8月30日,海南省商务厅等部门联合发文,宣布通过增加当月普通小客车增量指标和将上年度同期废弃指标计入当月指标。据9月5日海南车展上透露的消息,截至2019年8月26日,海南省第一批到期作废的指标约有5000个左右。
这可以说也是变相增加了购车指标。
但是有一个现象,即便有院的政策文件,只有一个城市例外,北京。
在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经实行的限购、限行政策应当取消,并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已实施汽车限购的地方应根据城市交通拥堵、污染治理、交通需求管控效果,加快由限制购买转向引导使用。
2019年8月,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也指出,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
在2019年北京市没有对上述文件进行任何正面回应。
2019年,北京市针对汽车市场,既没有回应为促进汽车消费增加购车指标的要求,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不得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限购的相关规定。
2019年北京是全国唯一对新能源汽车要限购要求的城市。
2020年,北京市对于上述文件终于进行了回应。
今年2月7日,北京市小客车指标办公布了2020年小客车指标年度配额,总数为10万个,其中普通指标额度4万个,新能源指标额度6万个。其中,普通车个人指标38200个;新能源个人指标54200个,比2019年个人指标额度(普通车38000个,新能源54000个)微增400个,其中普通指标和新能源指标各增加了200个。
是的,你没有看错,在总额度10万个指标未变的情况下,个人购车指标增加了400个。
这一公告发布后,外界希望的北京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愿望再次落空。
截止2019年年底,超过333万人参加了普通指标摇号,轮候新能源指标的人数则突破45万,按现在的额度需要9年才可能排到。
在国家***亲自讲话提出“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的情况下,北京市会放开汽车限购这一延续近十年的政策吗?
外界的预期是普遍不会,再增加部分名额的可能性是有的。
但增加多少,事实上北京市民并不乐观。
*北京拥堵全国第一
北京实行与全国各大城市不同的汽车政策有没有北京这座城市的特殊性呢?
当然有。
*2月10日的北京,出行人锐减,经济活力大幅下降?摄影付丁
但是智驾君可以借助此次国家对汽车消费的重视进行更全面的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智驾君认为北京市可以一面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的限购政策,一面以特定时间特定地段收取城市拥堵费为平衡。
这其中有两点需要解释。
其一在国家将新能源汽车做为汽车产业的战略性选择之后,在汽车限购的政策上全面放开新能源汽车指标,而对燃油车延续每年6万辆的指标。
这并不是歧视燃油车,当前北京市每年燃油车置换的销量已可以维持燃油车市场的稳定发展。
新能源汽车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推动纯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其二,以收取拥堵费提高用车成本是用经济调控的方式取代纯粹的调控的管制手段,将购车选择还给消费者。
与房产一样,拥有一辆汽车是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基本的经济自由,是市民实现出行自由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疫情背景下,各地鼓励市民驾车出行,而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将购车自由还有消费者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今天北京市政策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在首都之窗公布,该中表示北京将完善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加大打击租售指标力度。
其核心内容是:
今年,北京将按照“优供、控需、强治”总体思路,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理念,实现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5%,路网交通指数控制在5.6左右,高峰时段公交车与小汽车速度比达0.7:1。
行动明确提到,今年研究完善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继续实施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更加精准地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这一文件引发各界猜想。
有认为增加购车指标者,也有认为北京市将开启征收城市拥堵费的政策。
对此,北京开征城市拥堵费并无不可,但需要与保障市民的出行需求相配合,既不剥夺北京市民合理的出行需求,也不加大普通市民的出行成本。
这需要北京市更强大的出行供给服务弥补因城市拥堵费导致的市民驾车出行下降。
而当前北京市的公共出行服务基础设施已经为城市征收拥堵费提供了条件。
2020年北京将开通运营26条轨道线路,形成“三环四横八纵十二放射”的网络运营格局,加上有轨电车,运营总里程将达到900公里以上。
按照《北京市“十三五”轨道交通建设》,北京市中心城区750米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达90%以上,这意味着中心城区绝大多数市民从家里出门步行距离在750米以内就能搭乘轨道交通,极大地提高了居民日常乘坐轨道交通的便捷性。
此外,日均客运量也将由目前的1100万人次增加到1850余万人次;轨道交通将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占比达到58%以上。
同时,北京16区将实现区区通轨道目标。其中,在13个区开通轨道交通线路;S2线、京张铁路服务于延庆区;S5线、京沈客专服务于怀柔区、密云区,实现怀柔、密云等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
也就是说,伴随着北京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可以给市民提供自驾出行之外更高效的出行选择。
将征收城市拥堵费与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结合起来,将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归还给市民。
既给汽车消费松了绑,又以经济手段推动市民选择最合理的出行方式,一举两得。
当然“拥堵费”收取的方式,地段的设定需要城市管理者细心规划,新加坡自20世纪70年代已开始征收,新世纪以来伦敦和斯德哥尔摩也已试行多年,2019年4月,纽约州公布2020年财政预算,纽约市将开始收取“中央商务区费”,即在高峰期期间进入中央商务区(曼哈顿60街以内)的车辆都必须强制缴纳一定费用。
这些城市的经验都堪借鉴。
而我们需要大声疾呼的是,这些城市都是汽车不限购的城市。
而对于北京市民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推动北京市放开新能源汽车限购,你支持特定地段特定时间征收拥堵费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周五,上汽集团的股价大幅高开,并一度冲击涨停。诱因,当然就是上汽集团于当日发布了一则关于投资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的公告。
这个公告翻译一下,其实就是由上汽牵头,找了一堆“朋友圈”一起干“高端智能纯电汽车”。这波“朋友圈”不光有张江高科,更关键在项目中,出现了与阿里巴巴合作投资的信息。对标的项目,则暂定名为“智己汽车”。
于是乎,投资者将其视为“重大利好”。想想看,“高端智能纯电汽车”,联合“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着力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芯片”和“纯电”等等。从规模来看,首轮融资100亿——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新势力。
再看看纳斯达克的蔚来:市值已过700亿美元,差不多快“一个半”上汽集团的总市值了。特斯拉的市值更是达到了“宇宙级”的55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十个上汽集团。照这个预期想下去,上汽集团的股价最起码翻两倍啊!
就在不久前,市场上似乎已有一个先例。11月5日掌阅科技公告控股股东向字节跳动(旗下的量子悦动)转让股份,引发了连续六个交易日涨停,股价在两周内翻倍有余。
于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还犹豫什么?一个字:追!
然而,为何最终收盘,上汽集团连一个涨停都没封住呢?
其实,冷静想想,这很正常。原因,有以下三个。
无法确定的概念,对于大市值公司影响力有限
我们知道,当下的市场早已不像当年,公司改个名字就能一飞冲天。尤其是像上汽集团这样的“巨轮”,大量的机构持仓。股价上涨,必须要有一个足以让人信服的逻辑。套用巴老的一句老话,只有“未来现金流折现”的预期有了质变,才有可能引发股价的短期暴涨。
那么与阿里合作,推出高端纯电的智己,能不能实现这一点呢?亦或者说,它能否提供给投资人这样的“预期”呢?
诚然,首轮融资百亿,超过了当年的蔚来、小鹏等等。然而圈里人都懂,这个规模摆在“造车”这件事面前,只能算是“起步价”而已。
关键是,这件事儿虽然概念很好,也契合热点,但毕竟不确定性太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目前还处于“蓝图”的阶段。
就好比蔚来、小鹏,它们首轮融资的时候,市值是多少?别忘了就在一年多前,蔚来的市值只不过相当于现在的五十分之一……
也许你会说,一年前“风没到”,连特斯拉的市值也一般。当下不同了,正在新能源的“大风口”。
既如此,为何有那么多新势力“暴雷”了?
回想就在两年前,是不是还有很多人觉得拜腾要比小鹏、甚至蔚来都靠谱呢?然而现在拜腾的市值能有多少呢?
更关键的是,即便多数投资人相信上汽和阿里巴巴这对“金牌搭档”,也不足以激起太大的水花,因为上汽集团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
一般来说,单纯靠概念引发股价上涨仅适用于小市值公司。例如不久前飞涨的掌阅科技,起涨时的市值不过百亿。关键是,它是一个总资产不过20亿,营收不过20亿,净利润仅1亿出头的“小公司”。有了字节跳动的参与,市场自然可以“畅想”它能够迅速实现营收、利润的翻倍。
而上汽集团呢?是一个总市值、净资产都超过3000亿,营收8000亿、净利200亿级别的“巨轮”。且不说市场“抄不抄得动”,单看预期:即便智己能成功,区区百亿的起步投资,要想让它实现“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大幅增长甚至翻倍,估计市场上没有一个人乐观到这种程度。
智己的成长性: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被市场“一致性看好”
诚然,上一个章节的观点你可以从两方面驳斥。
第一,?蔚来、小鹏目前的营收都不高,利润更是负值,但丝毫不影响它们市值纷纷超过上汽集团。
第二,?智己目前并不只是“蓝图”。它的实车已经初步成型,并要开始路试,很快就能量产上市了。智己并不是现在才开始从零起步,而是属于上汽“L”的落地。而这个项目,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启动了。
第一点我们不讨论,这又会回到蔚来、小鹏当下这种“市梦率”估值是否合理的“老问题”上。
我们现在想说的是第二点。正因为智己属于“L”的落地,我们才认为市场并不会将智己与蔚来、小鹏等同看待。
也就是说,市场可以给蔚来、小鹏“市梦率”,但并不会给智己。
大家应该注意到,蔚来、小鹏,还包括理想等等,它们身上有个显著区别于其他车企的特点。用套话来说,就是“互联网造车”、“新势力造车”。
别看不起这个词。这其实才是市场能给这些车企“市梦率”的关键。
什么叫“市梦率”?就是你可以尽情的畅想、做梦。用“正经”的话来说,就是对行业模式的颠覆、革命。就如同当初数码相机革了柯达的命、智能手机革了诺基亚的命一样,这些“新势力”迟早将革了“传统车企”的命。
这才是蔚来市值超宝马,特斯拉市值超包括BBA在内的所有豪华品牌车企市值总和的深层次原因。无论你接受与否,市场的多头们就是这么看的。你觉得“无法理解”、“不可理喻”,只能说明你是空头。
大家注意,多头看待这些“新势力”有一个“洁癖”,就是不能沾染“传统车企”。这也是为什么宝马推出了i系列,奔驰推出了EQ系列,甚至大众有了MEB,市场却仍然不愿意给出高估值的原因。
因为市场认为:没有人能革自己的命。奔驰宝马不能、丰田本田不能,大众不能,当然上汽——也不能。
这些年,上汽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不少。三电技术,也发展了一代、两代。从Ei5,到现在的R系列,高端也有?MARVEL?X。然而市场为什么并没有因此给上汽太高的估值预期?原因就在这里。
再看这个智己。各种宣传都是“新势力套路”,也有阿里的“站台”(但其实持股20%都到不了),但它骨子里,依然是“上汽新能源”。
没错,恰恰就是因为智己,本质上就是上汽“L”的落地。而这个“L”,市场已经预期两年了。所以这则公告对于深入关注上汽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突发消息”。
而智己本身,如果从行业类比来看的话,它不像蔚来、小鹏,更不像特斯拉,而是更像广汽新能源的Aion,亦或者类似于吉利的几何、北汽的极狐。
是的,它只是上汽想要重新打造的一个新能源品牌,然后定位会往高端靠而已。有了之前MARVELX的表现,你指望市场能给这个新品牌多少预期呢?
作为参考,大家不妨可以去看看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以及北汽蓝谷这一年多的股价表现——也都涨了,但和蔚来、小鹏、特斯拉是没法比的。
股价走势何去何从?核心还是看上汽集团自身的周期性
至此文章标题的答案应该是已经有了,即由于智己的影响力有限,而且市场的预期并不像很多追热点想的那样,所以才出现了“辣么大利好却一个涨停都封不住”的情况。
平心而论,这个智己对于上汽股价的影响力,恐怕还远不如ID.4?X的投产来得大。这样一个消息,让一个市值3000亿+的公司,一天之内股价涨了8%,已经是超预期(涨得过多)了。
然而可能大家仍觉得不过瘾:说了半天,上汽集团未来的走势到底如何?是涨还是跌?
按说,这样的“话题”不属于本文探讨的范畴,但有人关心,我们不妨说说我们的观点。
汽车是消费股还是周期股?有争议,但我们的观点肯定是后者。只是,它的周期不像钢铁、水泥、石油那么明显。
上汽集团,则是所有车企上市公司里,最符合周期股特征的。亦或者说,上汽集团是最能体现整体行业周期的公司。
所以上汽的涨与跌,与中国车市的行业周期特点密切相关。这一点,与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等整车上市公司是有所区别的。
例如我们注意到,上汽集团的利润,是2018年出现峰值的,从2011年的202亿逐年递增,达到了2018年的360亿。之后的2019年,首次出现利润下滑,跌到了256亿(今年截至目前看,依然是同比下滑)。上汽集团的股价,也理所当然地在2018年创造了历史新高,之后逐步下滑,从33.69元(前复权)跌至今年年初的“疫情底”16.58元,刚好腰斩。
所有这些,都符合“价值投资”的特点,即股价长期“称重机”,与业绩对应。
那么现在的关键是,下一步上汽集团的业绩到底是见底回升还是继续下探?这一点大家通过今年的各种行业分析也看到了——你说是疫情后的刺激也好,是行业真的转暖也好,总之今年下半年确实是好消息不断。这也是促使今年整车板块“疯牛”的原因(长城、长安均暴涨)。上汽集团的股价,也从16.58元回升至(最高)28.8元。
对此,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满意。长城汽车目前的股价差不多是“疫情底”时候的4倍,长安汽车一个扣非净利亏损的公司,目前的股价也相当于“疫情底”的3倍,凭什么上汽连翻倍都做不到?有没有可能借着智己来一轮“补涨”?
我们的观点是:可能性不大。
上汽与长城、长安的成长逻辑有很大不同。例如,有无数人可能对于上汽的低估值无法理解——同样是整车股,上汽只有十几倍的估值,而长城估值达百倍,凭什么?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上汽的利润全都来自于合资公司——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为主。上汽自主板块,这么多年了,一直是亏损的。你没看错。别以为荣威、名爵现在很火,它的这部分仍然是亏损的,并且连毛利率都是负值!
而且!它的亏损幅度还在增大。以三季报为例,其自主板块的经营性净利为-16亿,同比增亏3亿,环比增亏5亿!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靠合资公司赚取利润的上市公司,估值都不高,因为这背后的成长逻辑掌握在外企手中。
这方面有个“血淋淋”的教训。当年的长安汽车,估值同样只有十几倍的时候,也就是它创造股价峰值的时候,业绩就是主要依靠长安福特支撑,而自主板块一直亏损。后来的长安福特怎样了大家都看见了——从盈利支撑变成了巨额亏损。长安汽车的股价,也从最高值25元跌至最低值5.53元——并且估值越跌越高,活生生的戴维斯双杀!
我们倒不是说上汽会重蹈长安的覆辙。大众、通用也绝非福特可比。我们只是说明这背后的估值逻辑:上汽目前的低估值是合理的。
再看“周期变化”。目前来看,通用看起来像是走出了周期低估,今年以来呈现增长态势。上汽大众则似乎还没完全“缓过劲儿”来。自主板块虽然新品叠出,但从投资者角度似乎也还没看到扭亏的预期。
这种情况下,凭什么让投资者可以把上汽的股价“买到翻倍”呢?
那是不是意味着上汽就只有“跌”一条路呢?
也不是。
被忘了,还有MEB、还有ID.4。当前,上汽的股价在整体行业板块不出现大幅下挫的情况下,应该处于一个平衡点。而决定未来涨跌的因素,除了产销报告以外,更关键的恐怕就是ID.4?X的表现了——如果好于预期,再上一个台阶,甚至摸一下历史新高(33.69元)并不是没有可能。反之,如果ID.4表现平平,股价在这里做个小双头之后回跌,回到前期21-25这个平台区间整理,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么,说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呢?嗯,所有的买卖都是有多空预期决定的。那就要看基于以上的分析之后,你目前的观点会是“多”,还是“空”了。如果非要问我的立场,面对目前的股价,结合整个行业的疯狂程度,我属于“空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