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_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电话
1.东风雷诺,这次真的倒下了!
2.东风汽车公司的领导团队
3.撤出东风雷诺!雷诺却依旧要在中国加大投资
4.东风雷诺宣布退市,法系车真的玩不转?
5.联姻到分手东风雷诺仅用7年,心有不甘再加码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
雷诺在中国内地的布局相较于其他世界级车厂是相当迟缓的,05年才传出与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消息,不过因为设厂的争议,至今没有一台中国制的雷诺出现。雷诺在部分内地省份有代理商,负责进口整车。
雷诺在香港的业务也只算小本经营,目前由香港沃尔沃的代理商维信汽车代理,引进车款包括Grand Scenic、Modus以及Megane RS等。
一般相信,雷诺未来会在中国设厂,只是时机未定,但其商用车的合约在内地似乎较为明朗。
雷诺的中国行动:宣布策略 提升品牌 展示技术
“我和所有可能合作的人开过会,但是我不能告诉你我和谁开会。”这是雷诺汽车亚太区总裁戴伯乐对记者提出的雷诺在中国的合资伙伴问题时的回答。在福特、大众、丰田等世界级汽车生产商都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今天,作为世界第5大汽车生产商的雷诺目前还没见显著动作。而就在上周五,雷诺宣布将自己的旗舰产品 ---威赛帝正式进口到中国。 这是否意味着雷诺中国策略的开始?尽管戴伯乐在接受记者访时用词很“外交”,但从中不难窥见雷诺今年在中国至少要做的三件事。
有可能生产三厢车 雷诺的合资伙伴是谁?将在中国生产什么样的车?会不会和日产合作?这些问题一提出来,戴伯乐露出了法国人特有的微笑,他告诉记者说:“我们总裁今年夏天将宣布在中国的战略。雷诺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他进而强调到:“我个人猜测总裁在宣布中国战略时,肯定会涉及本地化生产和进口车。”至于在中国生产的车型,戴伯乐依然没有明确回答,他指出:从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看,目前大多数消费者比较认同传统的三厢车型,雷诺公司有可能会先推出一两种三厢车型。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不断与外界沟通,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也会逐渐转变,会被最新的潮流推动,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创新的、大胆的、个性化的车型,这恰恰是雷诺的强项。
建立品牌是重点 新到中国的威赛帝车极显技术与个性,体现了雷诺一贯的技术领先风格。而谈到品牌,戴伯乐告诉记者: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向客户提供最新、最个性的产品。对于雷诺而言,今年需要一个集中展示产品、技术和公司形象的机会,这个机会应该是将于6月举办的北京国际车展。记者猜测雷诺很可能会利用这次车展公布它的中国策略,这样会吸引众多关注车展的目光,有效提升雷诺的品牌认知度和形象水平。
借F1打技术牌 在威赛帝上市活动中,一个F1车模的钥匙坠泄露了雷诺今年的品牌策略,那就是打技术牌。今年F1头两站比赛中,车队的两辆赛车均获得积分的车队只有两个,法拉利和雷诺。众所周知,F1运动是技术与速度的结晶,而雷诺车队今年肯定会在上海参加比赛,这对于雷诺今年倡导技术领先的品牌推广无疑会起到最好的证明作用。
从威赛帝的上市也可以看出,雷诺将要在今年重点展示其高技术,高科技,张扬个性的特点。作为今年推向中国市场的第一辆车,威赛帝一改国内市场上常见车型的风格,突破了传统豪华车设计陈规,仅从外观即可对雷诺追求个性,技术领先的理念有所体会。
雷诺瞄准高档车 威赛帝上市走低价策略 “豪华车,却是两厢;3.5排量不到70万元。”这些是雷诺新引进中国的旗舰车---威赛帝给人的最初印象。它传递出雷诺对威赛帝的两个定位:一是技术领先。作为全球首款二厢豪华轿车,“威赛帝”赋予“豪华”以全新的标准---突破三厢豪华车的传统禁锢,用二厢设计,整车设计令人瞩目:线条简洁、气质高雅、活力充沛;车身轮廓饱满、质量考究,尤其是尾部设计独特,其外观与国际汽车市场上常见的高档车迥然有别,散发着法兰西特有的人文韵味。二是低价策略。威赛帝市场售价68万元,是相同排量进口车中价格最低的。据代理商北汽众兴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岳臣介绍,威赛帝不追求高利润,定价低是为了更好的进入市场。它的市场客户群属于很有个性的人群。他们有实力开豪华车,但不想拘泥传统,有自我主张。 据了解,威赛帝首批进口50辆。 面对快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从1999年至今,雷诺先后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和兰州任命了七家地区代理商和36家二级分销商,销售区域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1999年之前,雷诺在中国市场仅销售了极少量的整车,主要面向外交官和外籍人员。1999年,预计到中国即将加入WTO,雷诺着手在中国市场建立专门销售进口整车的网络。从2 000年起,雷诺向中国市场先后引进了风景、梅甘娜经典、梅甘娜敞篷车、梅甘娜古贝和风景RX4,其中在中国享有良好声誉的风景一直为主销车型。2003 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雷诺引进了中高档轿车拉古那。2004年4月初,雷诺旗舰豪华车威赛帝登陆中国。2005年1月底,风景II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在拓展销售网络的同时,雷诺始终把售后服务放在第一位,努力为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每个授权的雷诺维修站中,雷诺严格挑选合格的技术人员,并派他们到新加坡雷诺培训中心,接受为期60天的高水平售后培训。在雷诺北京代表处,由中方和法方技术人员共同构成的售后团队,与整个网络紧密配合,为网络提供技术支持和不间断的培训。 2004年初,还刚刚确定在中国生产商用车的法国雷诺集团,此时又打出了手中的另一张王牌。
6月底,雷诺公司向中国媒体公布:雷诺将和东风汽车公司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生产其第一款四门轿车梅甘娜MeganeII)。此项目从2006年开始投产,分两个阶段进行,最终达到年产30万辆的目标。
至此,世界汽车工业6+3格局中的各路诸侯在中国聚齐。
梅甘娜开道 在中国的处女车型梅甘娜(MeganeII),此前已为雷诺在全球市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以下一组数据就可充分佐证:
19年,MeganeI上市,7年间,全球共售出470万辆;
2002年底,MeganeII在欧洲上市,至今,销量突破100万辆;从2003年起,成为西欧最畅销车型;其间,MeganeII还以独特的设计,充满活力的风格,被评为“2003年风云轿车”,被定为同级车最安全车型。
2004年前4个月,MeganeII在西欧市场份额达到4.7%。用雷诺集团总裁路易.施伟泽的话说,“这一销售佳绩归功于雷诺在18个月内相继推出了7个不同型号”。其中包括2002年上市的5门轿车和3门轿车; 2003年亮相的Scenic、4门轿车、旅行轿车和硬顶敞篷车;2004年初推出的GrandScenic;最后一款亮相的运动轿车。
除此之外,雷诺还将推出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另一款车型--Logan的改进版。路易.施伟泽表示:“凭借雷诺的雄心和实力雄厚的中国合作伙伴的支持,该项目将使雷诺从2006年起便能驻足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2002年增长64%?2003年增长68% 。” “同时,该项目还属于雷诺赢利性增长战略的一部分,这一战略旨在可使雷诺在2010年实现年产量400万辆的目标。并且对东风而言,也将使其进一步巩固在中国汽车工业骨干企业的地位。” 其实,对雷诺而言,此时也应该是其最佳出手时机了,因在今年上半年,雷诺已在全球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雷诺集团公布的最新公告显示:2004年上半年,雷诺集团共销售汽车1306454辆,同比增长6.5%,占全球市场份额4.3%。
在西欧,由于梅甘娜系列的成功拉动,雷诺占据了轿车和轻型商用车10.9%的市场份额。在亚太地区,雷诺集团共销售雷诺汽车6887辆,日本、新加坡和地区的销售分别增长了47%、74%和18%。这一切,都不得不促使雷诺把其拿到目前世界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来生产。
坎坷中国路 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讲,也许雷诺是世界汽车6+3格局中“最不熟悉”的汽车企业。但对雷诺自己来讲,在中国的道路却并不陌生。雷诺进入中国已有10年,这10年对雷诺来说既曲折又无奈。
1994年,匆匆进入中国的雷诺与三江航天集团共同出资9800万美元在湖北孝感匆匆上马了其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个项目--三江雷诺汽车公司,三江集团持股55%,雷诺持股45%,合作期限30年。按照最初的设计,当年以CKD方式投产,到19年,产销量达到千辆。1998年底,涂装、焊装、总装三条生产线全面建成,具备年产15万辆的能力。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在1994年至2001年的8年时间内,“塔菲克”客车总共却只销售了4000多辆。年均不到500辆,这显然不是雷诺想看到的结果。
后据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中法双方在决策意见上不合,中方认为,法方合资8年一直坚持用进口发动机,使“塔菲克”的市场价格就比其后引进但是用国产发动机的竞争产品高出5万多元,产品丧失了竞争力。
到了2000年8月,三江航天集团黯然退出,其后,中方股东又几度异主。至此,三江雷诺就一度处于真空状态。三江雷诺的失利挡住了法国雷诺在中国发展的步伐,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关部门对雷诺再次寻求新合作者亮起了红灯。
在经过一系列的变故后,雷诺终于发现,要想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就必须找上一家像一汽、东风、上汽这样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时,正好其控股的日产汽车公司正在与东风汽车公司进行全面合作的谈判。法国雷诺公司持有日产44.4%的股权,是日产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全球合作伙伴。
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本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组建一家名为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公司,各持50%股份,包括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及客车,通过合资,新“东风汽车”成为了中国国内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产品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 但谁也没想到,东风与日产的一系列大动作背后,一直闪现着法国雷诺的影子。在东风与日产的合作进程中,雷诺一直在扮演着一个“红娘”的角色,在当年日产派出的谈判代表团中,有雷诺的高层人士就是最好的例证。
虽然此次合作内容并未涉及雷诺,但东风集团董事长苗圩在签署协议时就明确表示,由于雷诺是日产最大的股东,因此此次合作将最大程度地利用三方各自的优势,比如东风的品牌、网络优势,日产的技术、管理优势和雷诺在商用车方面的优势。
2004年1月17日,雷诺总算如愿,在巴黎同东风汽车公司签署了原则性协议,将在东风柳汽基础上建立合资公司,生产卡车及卡车零部件。
雷诺“野心” 在中国市场几经波折的雷诺,虽然已拥有三江雷诺和东风柳汽商用车项目,但乘用车项目却一直只能徘徊在中国市场的大门之外。
这当然不是其作为全球汽车巨子的作风,雷诺在中国的“野心”,绝不仅仅限于卡车,而是等真正能生产轿车的机会。
其实早在两年前,雷诺就曾表示,2002年启动中国轿车事业发展战略,将雷诺控股的韩国雷诺-三星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出口到中国市场;2003年后希冀在中国实现生产轿车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却并没有实现,这与其全球第五大汽车生产商的身份确实不符。
在1999年,雷诺公司收购了日产汽车44.4%的股份,日产则持有雷诺15%的股份,2002年3月又在交叉持股基础上,设立了雷诺-日产有限公司,现已跻身于全球第五大汽车制造集团。
雷诺现在这么急于在中国生产轿车想来也不足为怪了。路易.施伟泽表示:“雷诺与东风未来的合资公司将是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公司合作的延伸,它将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利用共用平台战略,共享在研发、动力平台、供应商等方面的,提高企业竞争力。”
东风雷诺,这次真的倒下了!
屡战屡败雷诺品牌在华发展历程回顾
2020年4月14日,东风雷诺宣布重组,雷诺拟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将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然而,这已经不是雷诺的在华合资公司第一次折戟沉沙,本文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雷诺品牌在中国20余年几度辗转的发展历程。
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改革开放后,大批进口轿车涌入中国市场,其中就包括来自法国的雷诺18。在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国进口的轿车大多都是前置后驱结构,而雷诺18则用了前置前驱设计,这在当年属于创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汽车合资浪潮的兴起,广州标致、神龙汽车分别在1985年和1992年成立。雷诺汽车紧随其后于1993年11月6日,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合同。同年12月31日,合资公司在湖北孝感正式组建。三江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投资为9800万美元,航天三江占55%,雷诺占45%。
作为当年航天系统最大的民品合资项目以及雷诺在华唯一的轻型客车合资企业,三江雷诺最初主要生产初代中期改款塔菲克(Trafic)系列轻型客车,1995年6月22日正式投放市场。塔菲克系列既包括7座、8座、12座商务车,还提供警务用车、救护车、运钞车、邮政车等多种专用车版本。
国产塔菲克用了原装雷诺发动机,大部分零部件也是由法国直接运来进行散件组装的。此外,合资公司还曾以CKD方式少量生产过MPV车型第三代Espace。由于国产化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三江雷诺的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销量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最辉煌的一年,合资公司产销量仅为1700辆。
2000年8月,航天三江宣布退出轻型车整车生产。2001年5月,航天华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由华晨与航天科工集团合资组建)拟接手航天三江在三江雷诺的55%股权,从而发展轿车项目。不过,华晨在2002年发生股权纠纷,导致三江雷诺的重组暂时搁浅。
2003年8月,重卡行业曾经的领头羊——湘火炬,收购了华晨持有的航天华晨50%股权, 并成立了航天火炬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湘火炬希望通过此举打通与雷诺的合作渠道,从而进入乘用车制造领域。可惜,双方未能就如何获得轿车生产资格以及车型引进等问题达成一致。2004年6月,湘火炬将其所持航天火炬50%股权转让给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34%)和沈阳航天新光集团(16%),三江雷诺的重组再次搁浅。
此后十余年,雷诺品牌在中国市场一直以进口形式进行销售,2008年全年销量还不足900辆,但2009年引入科雷傲后出现了大幅攀升,2010年一跃达到1.47万辆,2012年进一步提升至2.万辆。重启国产化也因此被提上了日程,这一次的合作对象是东风汽车,生产资质将借壳三江雷诺(仅有SUV和MPV的资质)。
在重组三江雷诺的基础上,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雷诺按50:50股权比例设立了合资整车生产企业——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2013年12月2日,东风雷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16日,东风与雷诺正式签订合资经营合同,并于2014年1月26日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
2016年3月18日,东风雷诺首款国产SUV科雷嘉上市。随后,东风雷诺又导入了雷诺品牌一系列的SUV车型,科雷傲和科雷缤(参数|询价)。同时,东风雷诺的经销商网络也同时销售国产车型和进口车型。2017年年中,东风雷诺终于获得了轿车生产资质。
在商用车领域,2017年12月,华晨与雷诺共同组建了华晨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利用雷诺的技术和华晨的品牌,实现、华颂、雷诺三大品牌协同发展,开创了在合资公司同时开发和经营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全新模式。
同样在2017年12月,东风汽车集团与雷诺-日产联盟合资成立了一家联合开发电动汽车的企业——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eGT),东风、雷诺、日产分别持有易捷特50%、25%、25%的股份。2019年成都车展,易捷特首款纯电动小型SUV雷诺e诺(K-ZE)正式上市。
此外,在新能源领域,雷诺还于2019年7月以10亿元入股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雷诺持有该公司50%股权,江铃集团持有37%股权,剩余13%股权由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持有。雷诺还将把在电动车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方面积累的经验运用到该项目中,借此扩大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东风雷诺在2017年取得了7.2万辆的销量佳绩后便一路下滑,2019年销量仅为1.85万辆,同比下滑63%。2020年1-3月,受疫情影响,东风雷诺累计销量仅为663辆,同比下滑88.65%。鉴于经营状况欠佳,雷诺宣布转让合资公司股份,但这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未来,雷诺在华发展重心将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其中,轻型商用车业务通过华晨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开展,电动车业务通过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开展。
结语:从三江雷诺到东风雷诺,上世纪90年代至今,雷诺品牌在中国市场已经遭遇了两段失败的合资合作。其实不只是雷诺,近年来法系车在华的整体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如今,在中国市场雷诺选择对传统乘用车领域“放手”,将重点聚焦到轻型商用车及电动汽车业务,此番战略转型是否找准了方向,相信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
东风汽车公司的领导团队
谁也未曾料想得到,2020年以来第一家宣告倒下的合资车企竟来得如此之快,而压倒其的也并不是别的什么新鲜事,正是当下全球蔓延的肺炎疫情。
4月14日,东风汽车集团发布最新公告,鉴于国内汽车市场下滑及东风雷诺的经营状况,公司与雷诺双方拟对东风雷诺进行重组。雷诺拟将50%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也将会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东风雷诺也是2020年以来首家宣告重组的合资品牌车企。
据数据显示,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其由公司与法国RENAULTS.A(以下简称雷诺)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双方各持股50%。在当时,东风雷诺汽车公司还为其打出了"风雷聚、创未来"的广告宣传语,可见其"雄心壮志"。
在合资公司成立初期,东风雷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17年更是突破了7.2万辆的巅峰销量,旗下科雷缤、科雷嘉、科雷傲"三剑齐发",放在当时来看,其所取得的成绩其实相对而言已是很不错的了。
只可惜好景不长,在取得了7.2万辆的巅峰销量之后,受车市整体下滑因素影响,2018年东风雷诺就走起了下坡路。据数据显示,2018年东风雷诺在国内市场全年累计销售18607辆,同比下滑高63%,至此也导致其全年营收和利润都受到了比较大影响。
到后面,关于东风雷诺工厂停工、员工人数一度从2000人裁到300人的相关消息也是不绝于耳,再到后面东风雷诺就传出了将重组的新闻。其实,今年1-2月份,东风雷诺武汉工厂就已经停工生产,两个多月时间里工厂都没有一款新车下线,由此也释放了其经营不善的现状。
在刚刚出炉的3月份销量产销数据中,东风雷诺产量仅为14辆,而该数字也为一季度整体产量;3月销量则为77辆,?一季度销量为663辆,同比减少88.65%。
其实,如果没有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可能东风雷诺还不会那么快地进行重组,但是作为企业毕竟得要生存,所以其不得不加快对成本控制的步伐,因此眼下对现有业务进行转型升级可能会是最好的结果。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次重组几乎并不会影响到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雷诺集团与日产汽车的三方合作,而此次重组的主体,雷诺汽车也与华晨汽车组建了合资公司华晨雷诺,以求在中国市场开启新的发展布局。
至于原先三方所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易捷特(新能源),目前整体也是运转良好,而且三方还会继续在新一代发动机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另外,雷诺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还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展创新性合作。
快评:东风雷诺的资产重组也预示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环境正不断变得恶化,今时今日是东风雷诺,未来可能就是另一个"东风标致"亦或者"东风雪铁龙",因此,还望各大车企品牌存有危机意识。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撤出东风雷诺!雷诺却依旧要在中国加大投资
竺延风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朱福寿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党委常委
李绍烛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童东城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范仲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
欧阳洁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
刘卫东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周文杰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马良杰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周强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常委 2011年10月20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莫斯科举行了东风汽车俄罗斯有限公司成立仪式。这是东风有限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举措。
时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东风有限董事长徐平为新成立的东风汽车俄罗斯有限公司授牌,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有限副总裁童东城代表东风公司讲话。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官员、俄罗斯官员及武汉市官员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该公司将在俄罗斯销售东风有限旗下的东风品牌系列主要产品,融入俄罗斯汽车市场竞争之中。 从1992年与法国雪铁龙联姻成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以来,东风和国际大腕的联姻接二连三,和法国PSA标致雪铁龙、美国康明斯、韩国起亚、法国雷诺、日本本田和日产等,有的还不止一次地联姻,直至走出十堰,布局全国,成为一家实力日益雄厚的大型汽车集团。但其间,经历了种种曲折和困难。
1992年,东风与本田在惠州开始零部件制造方面的合作。广州标致项目失败时,东风带着本田一起进入广州标致项目,与广州市商谈项目重组,但在最后一刻,由于与广州市在股权比例上没有谈拢,广州标致项目被拆分成“一二三”,即一个项目、两个公司、三个合作方:广州市跟本田合资50对50,搞了个整车项目——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偏安一隅,在那个院的一个小角里,跟本田一起搞发动机项目。虽然这个项目后来也很成功,但东风始终不甘心。
2000年,东风汽车公司结束多年的亏损局面,实现扭亏。如何使东风汽车公司走上一条长治久安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摆在当时的当家人苗圩面前最主要的问题。基于中国还没有加入WTO,外国汽车公司欲进入中国汽车市场还受到严格的控制和限制的历史机遇,本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东风的战略考虑,苗圩提出将东风汽车公司除了已经与法国合资的神龙汽车,以及非汽车主业需要分离的部分,其他的全部资产拿出来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的这一大胆思路。虽然面临种种质疑和反对,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2003年6月东风和日产成功联姻,东风拿出了主业的70%,日产拿出同等价值的83.5亿元现金,建立了迄今为止仍属国内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东风人过得并不轻松。上半年,东风较早的合资公司神龙汽车业绩首先出现下滑,同比销量下降13.4%,而前一年与日产全面合作成立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表现也低于预期。“销售的丰田,技术的日产”,在许多人看来,东风和日产合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力发展乘用车。1~8月东风有限乘用车只卖了3万多辆,远远低于年初8万辆的目标,反倒是东风原有的商用车业绩出众,共销售13万余辆,占到整个东风有限的80%。合资一年后,东风不仅没有喝到日产带来的乘用车的粥,反过来还要将碗里原有的商用车的粥分一半出来给日产。一时间攒了一把合资公司在手的东风受到冷嘲热讽,东风走的合资多元化道路被说成是“一女多嫁”、有悖于常理,而东风取的派驻员制管理模式更是被认为值得反思,原因是东风派往各个合资子公司的派驻员根本就流于形式,其最大的合资公司东风有限偏重日产管理模式也成了佐证,甚至有传言称日产已经夺取了中方伙伴东风在东风有限的话语权。
这一次已从单纯的技术合作延伸为整个产品价值链的合作。眼红的不止是东风的竞争对手,东风的老牌合作伙伴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在东风和日产签订合作协议后的一个月旋即把合作关系从雪铁龙层面提升到了PSA集团层面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今年上半年整个乘用车市场低迷,各大品牌价格一降再降,连一直力扛不降价大旗的老牌合资品牌奥迪也出人意料地在10月初给出了跳水价。赶上了“市场荒年”,收成自然好不到哪儿去,更何况是成立仅一年的东风日产。一脚踩到了水坑并不能说明选错了路。
合资一年的时间中,日产一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企业的基础管理上,引进了日产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用了矩阵式组织结构,成立购规划管理总部,进一步集中购。把下属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划归到公司的财务总部,再作为财务总部的派出人员分配到各个子公司,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从而使购更集中、财务更清晰。建立了全员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层层分解公司中期事业到每个子公司、部门,乃至个人。在生产单位全面推行QCD(质量、成本、交付期)改善活动,实行看板管理,鼓励创新。
细细比照合资前后就会发现,日产非但没有颠覆老东风的管理模式反而是很好地对老东风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细化和改进。东风有限依旧是“集中管理、分块经营”。这还是东风现任总经理苗圩当年接手东风时提出的理念。意义就在于把下属子公司分成若干个经营板块,作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进行管理,总公司以投资决策中心的角色用经济增加值对各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进行考核,把市场压力层层分解到各子公司、部门,乃至个人,并且每个利润中心内部责权利相对明晰,从而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
东风有限的业务是按照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零部件事业部、装备公司及股份公司五大板块分的。购规划管理总部下仍然有商用车零部件购部、乘用车零部件购部、材料购部、工装模具购部,物流购部和服务支持购部。只是在此框架下使得管理更加精细化罢了。就连效果最显著的QCD改善活动,也和多年前在东风推行过的“一个流”的精益思想同出一辙,甚或还能从中找到一些更具传统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影子。“现在和以前惟一的区别就在于执行上,现在是更加制度化了。”东风有限商用车车架厂的一位车间主任一语中的。
其实,管理模式没有优劣之别,只有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在合资企业里,只有合资双方互相包容,取对方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够有好的发展。
东风有限的乘用车项目经历短暂的磨合和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05年前后东风十堰商用车项目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候,来自东风有限乘用车项目的大量的资金帮助东风商用车项目度过了难关,实践证明,东风借与日产全面合资再造企业的战略取得了成功。
集团管理是一种集权和放权的平衡艺术,成功管理集团的关键就在于有收有放,掌控好其间的平衡。汽车业是一个价值链较长又极度讲求规模效应的行业,平衡技巧更是讲究。攒一大把合资品牌在手的东风,其平衡之术就在于颇具东风特色的派驻员制度。
派驻员制度就是向合资公司经营决策层派驻高管,这些派驻员不拿合资公司的工资,他们与集团总部签订劳动合同,向集团总部定期通报合资公司情况,总部依照所在合资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资本保值增值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对这些派驻员进行考核。从而使这些派驻员能够在与合资的另一方发生利益冲突时敢于保护合资公司的利益,从而保障集团作为出资人的利益。这种管理模式在汽车业很普遍,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东风的派驻员制更有组织性。
东风总部派驻到各个合资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层的派驻员清一色都是由集团党委开会提名选定的。“当合资公司要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时,经营管理决策层中的派驻员会先在内部开会对决策内容进行协商。”以占据新东风业务70%以上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依据合资双方50∶50的持股比,该公司的董事会和经营的最高决策层——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的中方、日方代表各占一半。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共8名成员,其中的4位东风派驻员徐平、李绍烛、童东城、欧阳洁,无一例外都是由东风党委会提名选出的。经营管理委员会每两周开一次会议,商讨解决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每次参会之前这4位派驻员都会先进行协商。这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还被延伸到了基层,走在东风有限下面的许多工厂里,你总会不时地看到胸卡上标有党徽的工人,有的胸卡上则标着团徽。车间里的管理看板上还专门设有党员活动的记分栏。该记分栏里的得分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本人最终的绩效成绩。
东风很清楚,单单做出资人是不可能在汽车业成功的,因为目前国内汽车业在技术和研发上对外国企业依赖性较强。换个角度分析,如果东风只是个资产管理公司的话,对日产可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东风并非是单纯的出资人,还兼有经营者的角色。 市场份额达到15%,并且具备行业里领先的盈利能力。东风品牌在世界 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41位,品牌价值已达218.23亿元。
各整车企业将推进营销转型,促进新车型顺利达产,同时加强现有车型的持续营销,确保产品生命周期内的销量持续稳定。
根据对未来市场形势的判断和东风汽车集团的发展规划,未来两年,东风汽车集团将继续强化SUV领域产品的推出(全新&换代产品共计有14款)、4款新能源产品、10款轿车产品,整个乘用车领域全新及换代产品数量达到30款,其中自主品牌全新及换代产品达到10款;而商用车方面将有3个系列的中重型卡车新产品和1个系列的轻型卡车新产品推出。
东风雷诺宣布退市,法系车真的玩不转?
从2013年的12月16日到2020年的4月14日,东风雷诺终究没能熬过7个年头。
4月14日,雷诺集团发布在华全新战略,宣布将全部转让其在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至此东风雷诺有限公司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这一纸文书终结了东风与雷诺不到7年的合作关系,从此江湖再见,至多也只是“曾经爱过”。
“败走早有迹象”
此时,打开东风雷诺的,车型推荐、试驾预约、服务保障等引导条依旧在网页上循环播放,和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有媒体报道,距离雷诺发布公告的24小时之后,有些东风雷诺的经销商仍然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出售的汽车品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故。
雷诺选择在这个时候从东风雷诺中抽身,确实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在2019年10月25日,东风雷诺还大张旗鼓地宣布着全新的品牌战略,表示未来三年,将一年投放一款国产车、一年导入一款进口车、保证每个重要细分市场都有一款主力车型。同时,在2022年,雷诺在中国市场投放11款车型,2025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而仅隔173天之后,这些目标中,或许也只有最后一点可能实现了。
“(退出东风雷诺)是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的一个积极的应对措施,因为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可以看到,中国汽车的销量2018年比2017年有所减少,2019年比2018年也有所减少,所以我们根据这样的一个市场竞争环境下,做出了改变。”
雷诺中国区媒体负责人顾明所说的大环境或许是让雷诺陷入压力的原因,但直接“逼退”雷诺的,还是其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自2013年成立以来,东风雷诺也不是没有过“高光时刻”。尤其是在2017年,在所有法系车均惨遭下滑之时,雷诺却成为了一匹黑马,当年销量超过7.2万辆,实现同比剧增140.6%。
在这样的势头下,东风雷诺发布了“2022年愿景”,提出到2022年,公司实现“每年推出2款新车、经销商数量提升2倍、年销量增长超过5倍”,同时达到年销量40万辆的目标。
但是现实“打脸”的速度却快到让东风雷诺有些措手不及。2018年,东风雷诺的年销量下降至5.01万辆,而到2019年,这一数据更是下滑到了1.86万辆。进入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第一季度东风雷诺的销量仅为663辆,同比下滑近90%。
微乎其微的销量或许给了雷诺最后的决心,从东风雷诺中彻底抽身而出。
而选在当下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还有疫情的原因,尽管顾明表示,作为一家拥有112年历史的公司,雷诺有信心来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变化,但目前全球,尤其是欧洲的疫情前景并不明朗,市场需求的恢复时间也不能预期,因此对雷诺而言,选择抽身,掌握更多现金流,或许是更好的结果。
为何是江铃和易捷特
“雷诺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并且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即使此前已经重复无数次,但面对第一电动网的提问,顾明还是不容置疑地又强调了一次,“而且在中国市场上,雷诺还希望长远地发展。”
而对于留在中国的入口,雷诺选择了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但这两个细分市场,能够撑起雷诺在中国的野心吗?
先看轻型商用车。自2017年12月与华晨成立华晨雷诺汽车有限公司以来,华晨雷诺的成绩其实并不算优异。尽管在2018年,华晨中国兼董事吴小安曾表示,希望通过借助雷诺技术及市场化的管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争取到2021年扭亏为盈。
但是,这两年内,无论是产品还是市场化经验,雷诺似乎都没为华晨带来想要的效果。成立至今,公司只推出了一款观境SUV,且自2019年4月上市以来,累计销量仅为2720辆。
不过,从东风雷诺中脱身之后,雷诺似乎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财力,开始关注于此。“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品牌,甚至有‘360行,行行出’这样一句话,它曾经在中国也保持了19年轻型商用车领域销量冠军的成绩。现在这些年,出于历史原因,它的产品可能有一些老化,我们接手后,会利用雷诺的技术和联盟的技术,对产品进行技术上的升级,还会带来很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工程体系来对公司和产品进行提升。”顾明表示,“这些技术的更新和新项目的导入,都是需要投资的,因此雷诺在中国的投入肯定会持续进行。”同时他透露,华晨雷诺未来可能也会生产新能源产品。
这边对于轻型商用车,雷诺有信心让重回巅峰,而在电动车领域,雷诺似乎也有着完备的。
继续进攻中国本土市场,雷诺把希望寄托在了江铃之上。2019年7月17日,雷诺集团以10亿元人民币,购买下了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50%的股份。之所以此次选择江铃,而放弃了东风,雷诺看中的还是其曾经的辉煌。
“江铃新能源从成立到现在,先后已经销售了10万辆电动车,在鼎盛时期,在市场上可以排在第六、第七这样的位置,所以江铃新能源是很有实力的,同时他在中国有大约数百家经销商,市场覆盖领域很广。”
同时,这也是一次双向的选择,顾明表示,“雷诺在电动车业务方面,在欧洲也是排名第1的地位,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20%,有1/3的市场保有量,技术是非常领先的,这也是江铃新能源非常看重的,因为它也很希望能够引进欧洲先进的技术,有更多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顾明透露,“未来我们将增资扩股成为它的大股东。”
除了江铃新能源之外,在雷诺集团的全新战略中,还提到了一家名为易捷特的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据了解,易捷特是2017年12月20日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东风集团和雷诺日产联盟分别持股50%,其中,在联盟的持有股份中,雷诺和日产又各占比25%。由此可见,即使在公司中持有一定股份,但易捷特对于雷诺而言,更多的可能还是配合联盟的发展。
即便如此,对于这家公司,雷诺也有着一定的打算。顾明透露,这两个企业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易捷特的产品将由东风、日产和雷诺三方共同开发,通过原来东风雷诺的渠道进行销售,同时还承担着向海外出口的任务。
虽然对于未来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发展,雷诺都做好了,但是江铃和易捷特,一家在商用车方面明显更有优势,一家所有的产品几乎都要从零开始,与东风汽车深度合作都未能实现的目标,这两家公司或许也挑不起这个大梁。
最后,顾明仍然强调,“雷诺在中国将继续投资、继续转让技术、继续创造就业机会、继续进行产品出口,这4个继续也会有力地支撑着价格战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联姻到分手东风雷诺仅用7年,心有不甘再加码轻型商用车和新能源
“我的科雷傲是不是就没人管了?”、“我去年才买的科雷缤不就瞬间贬值了吗?”、“以后雷诺二手车还卖得出去吗?”、“雷诺车的售后保养还有保证吗?”……
据说,“雷诺要撤出中国市场?”昨天,30万中国雷诺车主肯定被吓了一跳。可是,人家雷诺集团说了,谁说要撤出中国市场?只是以后不做乘用燃油车了,专心做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罢了。
经销商喊话还卖进口车
关于燃油乘用车,雷诺集团已与东风集团达成初步协议,将雷诺集团在东风雷诺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简单说,东风雷诺这个合资公司没了,国产三款燃油SUV科雷傲、科雷嘉、科雷缤在中国停产、停售。
“唯一一款新能源国产车e诺一直还会继续销售,而且一直卖得不错。”《大家车观察》第一时间联系了北京东风雷诺4S店的销售顾问表示,“国产雷诺车型后续保修不受影响,而且店里后续还会卖进口的雷诺燃油车。”
“这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事儿。”雷诺4S店的销售顾问的这句结束语,我们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方面,是给自己打气;另外一方面,只能说明国产雷诺车型销量实在太惨淡了,早就可有可无。
甩掉一个大包袱
资本市场却不这么认为。昨天,东风集团股份在港交所公告一发布,股价动荡,最终以下跌1.39%收盘。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雷诺在华业务的调整,绝不是一时兴起;更让业界不看好的是,东风集团除了雷诺,还有烫手山芋雪铁龙和标致。法系车的惨淡是赤裸裸的。
雷诺在华战略调整其实早有端倪。早在去年年底就爆出,为推进降成本,雷诺不排除退出部分市场的可能。原因很简单,也很直接,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下滑、欧洲排放新规定的影响以及英国退欧的压力,还有不得不提的“戈恩”的影响。今年年初,戈恩还起诉雷诺要求得到25万欧元退休金。
这个时间宣布只是择日而行。2月份,雷诺汽车集团财报显示,2019年营收555.4亿欧元,同比下滑3.3%;净利润仅为19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出现10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东风雷诺合资公司的结束,对于东风汽车集团来说,真是甩掉一个大包袱。3月31日,东风汽车集团发布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受神龙汽车和东风雷诺销量大幅下滑拖累,该集团2019年总销量与营业收入微降。数据显示,2019年神龙汽车累计销量为11.36万辆,同比下降55.17%;东风雷诺2019年累计销量仅为1.86万辆,同比大幅下降62.87%。
今年是雷诺和东风合作的第七年,但最终还是逃不过七年之痒,和平分手。按雷诺自己的话说,要开启雷诺在华的全新时代。
易捷特只负责生产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原来雷诺是在华拥有合资企业最多的外国车企。在与东风汽车集团分手前,雷诺在华一共有4家合资公司,分别为东风雷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华晨雷诺汽车有限公司。
其中,东风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东风、雷诺、日产合资组建,雷诺、日产分别持有25%、25%的股份,而东风持有剩余的50%。
易捷特是干什么的呢?听说过雷诺e诺、东风风神EX1和东风启辰e30这三款车吧?实际上,这三款车型系出同源,均由易捷特打造,同样诞生于CMF-A平台。我们可以理解为三款车型都是各自的换标产品。
雷诺亚太区裁福兰曾表示,“可以将易捷特看为一家主机厂,而东风雷诺是这家主机厂的客户,易捷特提供零部件技术”。也就是说,三家股东负责提供研发设计,易捷特只负责生产,不直接销售。
与东风分手后,雷诺集团表示将与日产和东风继续加强在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这一合资项目中的合作,将雷诺e诺打造成一款全球化车型。这也就意味着雷诺依然和东风保持合作,藕断丝连。由于易捷特只负责生产,那么e诺将来国内销售渠道还有待观察,原有东风雷诺经销商肯定要进行整合。
谁是新载体?
江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雷诺在2019年7月最新入股的公司,投资了10亿元人民币,占股50%,江铃集团占股37%,雷诺为实际控制人。
目前该公司旗下有一个品牌叫易至汽车,但是产品并不出彩,基本上都是些A级,甚至是A00级的纯电动小车,知名度比雷诺还低。
根据雷诺方面表示,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引进雷诺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在2022年之前推出4款车型。如无意外的话,雷诺将会把江铃新能源作为新战略的载体。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雷诺与东风集团分手的导火索,极有可能是雷诺入股江铃新能源这桩交易。试想一下,近年来雷诺在国内一直混得不咋地,在拥有东风雷诺和易捷特的前提下,还投资其他新能源车企,不集中火力与东风共渡难关,明显就是”感情破裂“的征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是雷诺“一脚踏两船”在先,逼着东风与其分手呢?
引进雷诺商用车?
最后一家合资公司是华晨雷诺汽车有限公司,顾名思义,嘛造面包车的,目前和江铃新能源一样,目前都没有挂雷诺标的车型在售。
不过雷诺方面表示,在引入雷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后,华晨雷诺实现车型的现代化升级改造,扩大公司产品线,在2023年之前推出5款车型。其车辆还将出口海外市场。可以预见的是,该合资公司依然会以生产商用车为主,业界猜测雷诺旗下的轻型商用车Kangoo、Master和塔菲克或将引进。
雷诺塔菲克
乘用燃油车卖不动,索性只卖电动车和商用车。虽说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但是雷诺今后想仅靠电动车和面包车就能刷出存在感?大家觉得可能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仅仅七年,东风雷诺就败走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
2003年12月,东风与雷诺正式签订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经营合同,雷诺正式宣布国产,东风和雷诺变成一家人。
2020年4月14日,因疫情影响仅复工20天,雷诺集团在华发布全新战略,明确提出雷诺集团将转让其在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所持有的股份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将停止开展与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
与其说这是一份雷诺集团的在华全新战略,倒不如说这是一份“离婚”公告。东风、雷诺正式宣布分手。
有人说,分手后的东风雷诺“生活无处不在”也将变成“生活不复存在”。在笔者看来,东风雷诺生活早已没有。
虽说东风雷诺2003年已经成立,但首款贴上“东风雷诺”标志的车型还是2016年3月上市科雷嘉,满打满算东风雷诺真正有销量时间刚好四年。
这四年时间,东风雷诺的巅峰时刻在2017年,销量为7.22万辆,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下滑,东风雷诺年销量下滑至5.01万辆,2019年继续下滑至1.82万辆,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前两个月仅有大约600辆的销量。
东风雷诺的四年,仅有17.1万辆销量。从2017年增长最快的合资车企到停止相关业务仅用了2年多一点时间。
车圈常讨论东风标致会不会退出中国市场,没想到东风雷诺会“抢先一步”退出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
法国人到底懂不懂中国人?东风雷诺为何这么不堪一击?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论坛和其它网站上也找到了一些原因,值得聊聊。
从建立合资公司至今,东风雷诺在市场上仅投放了四款车,其中三款燃油一款纯电,别说赶不上合资品牌的新车投放速度,连自主品牌的投放速度都赶不上,加之新车综合产品力基本毫无竞争力,有这钱消费者为什么不选择认知度更广日产?
先说说定价,东风雷诺极其傲慢。以科雷嘉为例,定价13.98-19.48万元,同平台的日产逍客定价15.49-18.59万元,配置相差不多的顶配车型,科雷嘉居然比逍客高出1万多。据匿名利息相关方透露,中方为定价的事情争取了三个多月都没有结果,法方始终相信百年雷诺的魅力,迷之自信。
售价定得高也不是没有原因:即便是国产后的科雷嘉与日产逍客同平台可以在供应商那享受到大批量的购价格,但法方坚持说要保证自身利润率,不少原本可以国产化的零部件都用进口的方式,即便是后来用了中欧班列零部件购成本也没能降下来多少。
而到后来,收到来自市场的反馈,生锈的生锈断裂的断裂,进口的质量还没有国产的质量好,坚持要用进口零部件,主要因为进口的零部件都是雷诺自己的合资公司或者独资公司。
你说它聪明吧,确实聪明,知道为自己公司考虑;你说它不聪明吧,也不聪明,赚多赚少都算不清楚。
再来说说人事,东风雷诺高层频繁变更。2016年5月,营销总部长变更,同年11月副总裁离职;2017年市场部部长离职;2018年10月,副总裁兼市场销售部部长变更;2019年4月总裁和雷诺集团中国区战略协同副总裁变更,同年7月,董事长、常务副总裁变更;今年,2018年10月刚上任的副总裁兼市场销售部部长也已经提出离职申请。
东风雷诺显然没有把销量不佳的原因放在产品上,而是频繁变更了市场部、营销部等高层。不同的***有着不同的理念,频繁更换势必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适得其反。
还有就是中方话语权太低。这一点不仅是出现在东风雷诺一家合资企业当中,在很多合资企业中都是这样,车型是外方的,设计是外方的,技术是外方的,中方很大程度上起到的就是一个生产、销售的作用,决策性的话话语权太少。近几年自主品牌发展强势,该情况已经有所改变。
东风雷诺则不是这样,话语权几乎没有,除了前面说到的定价,还有国产后的小细节变更权。据匿名利益相关方表示,科雷傲上市之后,TCS(品质保证部)受到客户反馈,中方试图通过提出方法解决问题,而法方更是直接指出中方没权利更改它们的图纸,它们的图纸在法国没有问题,在中国也没有必要修改。
另外,东风雷诺的研发部门权限极低,普通尺寸略更都需要法方同意,法规项目关键项目基本上没得谈,这样一来,研发部门在导入产品的时候没有任何话语权,本土化过程遇到的问题也就只能认命了。
综合来看,东风雷诺短短7年时间就从开始走到结束,中法方虽都有责任,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过分解读谁错谁对没有任何意义。当然,这也不值得去同情。
但笔者相信,更多人想知道东风雷诺的车主和经销商该之后该怎么办,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雷诺集团发布的全新战略中也明确指出:雷诺将通过雷诺经销商,同时利用联盟的协同机制,在中国继续为30万雷诺车主提供优质客户服务。
也就是说,东风雷诺车主的后续维修保养,由雷诺接盘,东风不再负责具体事项。不过工厂停产后,如果需要更换零部件,肯定会很难。虽然说没有原厂配置,科雷嘉和科雷傲可以靠着同平台的日产备件解决部分问题,但科雷缤与日产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售后会显得更难。
而后,随着经销商的陆续转退网,之前可能一个城市几个4S店,变成一个城市一个4S店,在变成没有4S店,维修保养势必会受到影响,服务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至于保养服务态度和维修时更换的原厂件,更不会此前那么有保障。而在这个时候,你懂的,势必会出现折扣,时间越久折扣越高,值不值得买?
现在的东风雷诺可是卖一辆少一辆,折扣后性价比肯定高,买吧?
工厂停产,库存没了之后,4S店退网,维修换件保养都难,不买吧?
各有考量,这里就不做过多评价。
工厂停止生产,留给4S店的选择并不多。东风方面表示,在停止经销协议的情况下,经销商可以进入东风销售网络体系内。
而对于东风雷诺体系下的1600多名员工,东风方面也表示将会妥善安置。主要分为3个方面:处理遗留问题留用人员;开展新业务留用人员;依法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东风雷诺,在4月14日画上句号。
但这不等于雷诺退出中国市场了,全新战略中明确指出:雷诺集团在华将把重心放在轻型商用车和电动汽车领域。也就是说,雷诺不再参与东风雷诺,但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法国雷诺此举其实并不难理解,先说把重心放在轻型商用车上的原因:中国对轻型商务车的需求很大,2019年中国轻型商用车销量达330万辆,市场保持上升态势。
众所周知,雷诺在2017年12月与华晨成立了华晨雷诺汽车有限公司,其中华晨中国汽车公司占股达51%,雷诺集团占股49%,致力于轻型商用车的生产与销售,将生产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个性改装商用车三大类车型。
在中国市场有较好的口碑和认知度,基本上是家喻户晓,在中国已经有150万的基盘用户。而在2019年,品牌汽车销量约为16.2万辆,较好的市场环境是雷诺将重心放在这里的重要原因。
再来说说雷诺的另一个重心,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雷诺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雷诺电动车目前已经在欧洲占据领先地位,而中国电动车的潜在销量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的四倍,抓稳中国市场是雷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条件。
2019年7月份,雷诺与江铃集团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增资10亿元人民币,成为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公司股东,拥有50%的股权。之后江铃集团新能源将引进雷诺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在2022年之前推出4款核心车型,中国电动车细分市场主要车型进行覆盖。
另外,在2018年8月份,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汽车成立了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其中雷诺、日产分别持有易捷特25%、25%的股份,而东风将持有剩余的50%股份。生产的首款纯电动SUV雷诺e诺已经正式上市。
雷诺对e诺的评价颇高,在全新占率中直接指出:雷诺e诺电动车的成功推出,展现了它在中国市场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在A级细分市场,雷诺e诺是唯一合资品牌电动车。
事实上,也只是夸大其词罢了。新车定价6.18-7.18万元,最大功率33kW,最大扭矩125N·m,综合续航271km。销量在网上难以查询,在车主之家上可查到的是,2019年9月份销量60辆,10月份323辆,11月份323辆,11月份1382辆,12月份1249辆,今年1月份销量90辆,2月份下滑至0。
从这份数据上来看,雷诺e诺只是昙花一现。之后雷诺还会推出什么样的新能源产品呢?能不能成功吸引消费者呢?能不能在对手饭碗了抢食呢?显然,这是一个巨大问号。
说到最后,笔者不禁想再问一个问题:雷诺,在中国还有多大的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