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汽车最新款_新款毕加索mpv

汽车设计是一门玄学,从来没有哪个设计师能够设计出一台令所有人满意的车,而他们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让大部分人满意就已经足够了,实在不行让领导满意也足够了。但是在汽车的发展历史中,总有一些车型的设计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总是令人喷饭,甚至怀疑设计师的脑袋是否被门挤了。

对于这款车的印象最早源自于大学时期,因为我们教学楼下就停了这么一款车型,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觉得这款车型与其他车格格不入,总是在想究竟是哪一个老师买了这一台车,难道是外国语学院教法语的老师?

法国人特立独行的浪漫主义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的设计,当然其中也诞生过无数经典的车型。而毕加索这款车型的名字源自于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也许雪铁龙想要这款车像毕加索一样充满着艺术气息吧。

当然,毕加索早些年在欧洲还是备受欢迎的,作为一款多功能混合型休闲轿车,凭借着超前外观设计、较大内部空间而受到消费者喜爱,2003年已经稳居欧洲同类车型销量冠军,年销量甚至一度超过20万辆。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尤其是为了增加A柱视野而设置的三角窗,以及车尾的设计都显得不太协调,圆滚滚的造型有点类似鸡蛋的样子。由于审美差异的原因,毕加索这款车在国内并没有太大的气色,现在更是踪迹难寻。

克莱斯勒PT漫步者2007年在国内上市的时候,曾经有文章用了“独特的设计,复古又时尚的外型,良好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使新款克莱斯勒PT漫步者完全符合中国汽车市场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来形容这款车型,上市半个月后,已经陆续接到了数十个消费者订单,没错,就是十多个!估计是看了外观真的没什么想要。

看到克莱斯勒PT漫步者的照片,独特的设计这个说法相信没有人会怀疑,毕竟这种造型也很难找到类似的,进气格栅的样子恍惚间还有解放牌货车的影子,高高隆起的引擎盖使得前面变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样子,地理学上管这个叫地形叫做高原。当你来到车尾,略有些驼背的造型简直不忍直视。

这款车型在推出的当年就被美国汽车杂志评为年度最丑的车,虽然美丑是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人觉得丑的车型必定不会好看到哪里去。在这种复古夸张造型的影响下,克莱斯勒PT漫步者的销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车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在搜索引擎中打上“世界上最丑的车”,那么这个车一定会榜上有名。好看的车都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丑的车却各有各的特点。菲亚特Multipla的设计师估计是从鞋拔子的造型上汲取了灵感,才打造了这么一款惊世骇俗的车型。

菲亚特Multipla于1998年上市,虽然空间宽大、视野开阔,座椅还用了3+3的布局,但是发动机与车厢的部分处理得十分违和,导致视觉上呈现一种上重下轻的效果,在观感上显得无比突兀。意大利人造车是很喜欢天马行空,和法国人的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的人们对于汽车的审美似乎更加开放一些,菲亚特Multipla销售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款车直到2010年,才彻底停产。

小飞度在年轻人的心目中还是有着很高的地位的,一提到这款车型还是会有很多人兴奋不已,第四代飞度距离上市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新款车型看上去更加时尚精致,两厢车小巧灵活的飞度形象一直深入人心,备受期待。

但是你可曾想过飞度曾经也是推出过三厢车型的,但是样子完全不忍直视,甚至认为是本田的“败笔”。从前脸上看,三厢版的飞度其实和当时的两厢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是到了侧面和车尾,顿时会有一种忍俊不禁的感觉,可能很多人对于飞度两厢的印象根深蒂固,所以看到这款车型还是会发出感叹,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飞度吗?

纵然国内消费者对于三厢车型有着无比的热爱,但是三厢的飞度的确在设计上没有达到预期,受制于尺寸的关系,造型会显得捉襟见肘,销量不佳的情况下也就很快停产了。本田后来还在飞度的基础上打造了另一款车型锋范,锋范的样子就和谐多了。

提到奇瑞QQ,很多人的脑海自然会浮现出它那圆润可爱的造型。在十多年前,这款车型凭借这个造型,加上实惠的价格,备受市场的青睐,一经推出便炙手可热,一举改变了汽车市场的销售格局,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第一台汽车。

但是奇瑞QQ的设计也有剑走偏锋的时候,其中QQ?me更是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笑话。如果说前脸的设计倒还是QQ的那个样子,但是把车尾也设计成车头的样子就有点不太能理解了,首尾呼应也不是这样呼的。除了看上去比较丑以外,开上路的时候还会给人一种逆行的错觉,这种前后不分的造型实在是过于奇葩。

不管怎样,奇瑞QQ一度成为国产车的代表之作,如果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延续到如今,相信成为国产车中的甲壳虫也不是不无可能。可惜的是甲壳虫如今停产了,奇瑞QQ也被市场边缘化。伴随着消费升级而来的是微型车市场份额的萎缩,这种背景下奇瑞QQ也寿终正寝,如今看来似乎还有点可惜。

东风关于这款车的介绍是这样的:东风轿跑车保留了一般跑车共有的特征和风格,是东风汽车公司根据国内外轿跑车的先进技术特点,整车形体流畅、前卫大方、时尚新潮,突破了传统的跑车设计思维定势,是结合中国跑车市场和用户需求,精心打造的一款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之一。

但是你看到实车的,映入眼帘的肯定是肯定是前脸那个类似于猪鼻子的进气格栅设计,这个造型过于形象化,很难想象当时东风将这款车型摆上展台的时候是哪来的勇气。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当你走到车尾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类似风琴箱一样的东西,实在看不出来这个造型究竟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据说当年东风给这车的定价高达20万元,但是究竟有没有人买过这个车就不得而知了,估计这么丑的车型也没有哪个消费者下得了手吧。

虽然这些车型都已经成了过去式,但是翻出来看还是让人忍俊不禁。可是即便到了2020年,其实还有很多汽车品牌的设计让你人摸不到头脑,汽车设计师这个职业,越是小厂越容易有发挥的余地,但如果成品太丑,估计除了带给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外,就再无其他用处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记得在十几年前,国内的一些汽车媒体垂直网站,会将车型产品的优点以及缺点,很直观的放在车型首页上展示出来。其中,有一款车型的缺点始终令我印象深刻,它是这样介绍这款车的:外形就像一个快要撑爆的菜青虫!

当时一直不知道菜青虫长什么样,后来发现,实际这款车长的应该更像一个“瓢虫”。知道是什么车了吗?它就是东风雪铁龙旗下的MPV毕加索。

提到毕加索,相信众多老司机的印象会比较深刻。作为一款MPV车型,当年它前卫的个性造型,受到了消费者的大量吐槽。但是,多数槽点只是集中在造型上,而对于毕加索本身的产品还是比较认可的。时过境迁,虽然东风雪铁龙毕加索早已停产,但它依旧在以进口的方式,传承产品衣钵。那么目前仍然在售进口雪铁龙C4?PICASSO,究竟有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吧。

外形个性依旧但更加精致

国内在售的C4?PICASSO拥有7座和5座两个版本车型。虽然整体造型差距不大,但仔细看去,却会发现有着明显区别。5座版的C4?PICASSO外形更加简洁,造型了延续此前毕加索的个性设计,看似去非常饱满,圆圆鼓鼓的。车头用分体式大灯、6边形大嘴,以及向两侧延伸的中网,属于比较典型的雪铁龙家族式风格。

7座版的C4?PICASSO被称作Grand版,与5座版相比,前脸看上去要更加精致。不仅在日间行车灯多出了一圈镀铬装饰,还缩小了大嘴面积,让保险杠下方的中网展开,延伸到雾灯处,使整个车头不仅更显层次感,更增添了时尚气息。

5座和7座版本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车身侧面。5座版与老款毕加索比较类似,外形就像要撑爆的小瓢虫。7座版明显和谐不少,当然,这也是由于车身尺寸更长的缘故,毕竟要更好满足第三排成员的乘坐需求。

另外,车尾部分,5座和7座版本的C4?PICASSO也有较大差异。7座版的尾灯用了C字造型,而不是5座版上简单的横条状,而亮银色尾灯,也比红色尾灯时尚耐看不少。

总的来说,C4?PICASSO依旧延续了此前毕加索的设计风格,车辆依旧饱含个性。只是,这种风格在当时来看,有些过于另类,但在目前看来,这种设计是很容易被人接受。所以说,个性不是坏事,只要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就能被认同与理解。

内饰充满法式浪漫视野极其宽阔

当年购买毕加索的消费者,很大原因是由于这款车的视野良好,空间利用率很高。如今C4?PICASSO也同样如此,并且在内饰设计方面,充分展现出了来自法国车的浪漫。

进入C4?PICASSO的车内,你会被那通透的车内空间所吸引。大面积的车窗车顶玻璃、前所未有的前后大面积三角窗、几乎延伸至主副驾头顶的前挡风玻璃,这些组合到一起,似乎让车辆的驾驶盲区都消失了,再加上良好的驾驶坐姿,你会感觉这款MPV是你坐过最特别的一款车。

当然,吸引你的还不仅如此。C4?PICASSO一改此前毕加索内饰的廉价感,用了深色内饰颜色搭配,潮流感与品质感更强。宽阔的异形中控台与个性的中置仪表盘等,让这款MPV活力十足。另外,作为一款法国车,浪漫主义设计必不可少,在C4?PICASSO上,它搭载了独特的怀挡以及独一无二的车内双后视镜,不断强调着与众不同的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C4?PICASSO虽然是一款MPV,但它似乎在有意显示它具备的驾驶性,例如手感不错的方向盘以及大尺寸换挡拨片,能够给予驾驶者一定的驾驶欲望,但是1.6T+6AT的动力组合,又会将它打回原形,毕竟是MPV,老老实实的驾驶就好。

车叔总结

车叔所熟知的那个小瓢虫,如今已是相貌大变,变的更加精致看好。但是,在骨子里,它还是原来的那款个性鲜明的MPV。宽阔的驾驶视野,良好的乘坐空间,精致的内饰做工,以及浪漫十足的法系设计,相信产品本身足够吸引人。但无奈,以进口车身份出现的C4?PICASSO,售价上实在不太亲民,超过20万的价格要面对太多强大的对手。所以,现在能真正下定决心购买这款车的消费者,那才是真爱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