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汽车是哪个公司的_起亚汽车品牌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的华丽转身
1.5g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吗?
2.中国豪华车崛起第三道路:红旗汽车以“技术自信”重构市场
3.说到云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4.5g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吗
5.上汽通用,从天之骄子正在走向四面楚歌
6.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
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热潮。无论是像谷歌、百度、Uber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丰田、通用、福特这样的老牌汽车制造商,都在以大量的人力、资金向自动驾驶领域。
然而,无论是Waymo推出首个自动驾驶汽车商用服务,还是汽车制造商公布各种自动驾驶水平的原型车时间表,不少人仍然认为: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我们过于乐观。
他们认为,即使自动驾驶汽车时代终将到来,也不会像许多人所鼓吹的那样快速和顺利。大西洋月刊的作者Alexis C. Madrigal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整理,认为质疑的声音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自动驾驶能够像下围棋那么容易?计算机算法是否能真正保障乘客安全?能否应对黑客攻击?对缓解交通拥堵和降低碳排放是否真的管用?……
这些疑问一方面会提醒我们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商业化绝不会一帆风顺;另一方面,为解决这些疑问而进行的努力其实也会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化。
疑问1:汽车能否像人类一样聪明?
到目前,计算机还远没有接近人类的智能。在某些单一任务中,例如下围棋或识别中的某些对象,其表现可优于人类,但这种技能无法推而广之。
自动驾驶汽车的拥护者倾向于认为自动驾驶更像是“下围棋”:一项远低于人类理解世界所需技能的任务。但是,在2017年的论文中,罗德尼·布鲁克斯(的机器人学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领导者)反对基于一定“边缘情况”而提出的自动驾驶短期能力。
他写道:“即使有一套适当的指导原则,仍然会有许多感知上的挑战……这些挑战远远超出了当前开发人员通过深度学习网络所解决的挑战,而且可能是比迄今为止任何人工智能系统所能展示的更加自动化的推理。”,“我怀疑,为了做到这一点,为了妥善处理所有的边缘情况,我们最终会希望我们的汽车像人一样聪明。”
他仍然相信,总有一天自动驾驶汽车会取代人类驾驶员。“在读到这篇文章的许多人的一生中,人类驾驶很可能会消失。……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5g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中突然就存在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鄙视链。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就是开进口车的瞧不起合资车,开合资车的看不起国产车。“原装进口”在国内消费者眼里是非常有分量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虽然进口车站在鄙视链的顶端,但由于各类税费的原因,进口车的价格偏高,相比同价位的国产版本来说,配置上也占不到优势,日趋理性的消费者反而会选择合资车。目前,在车市低迷的背景下,进口车销量也呈现出颓势。再加国内疫情控制形势趋好,而国外形势严峻,外资车企为了在危机中降低自身风险,也开始放低自己“进口”的姿态,像保时捷、雷克萨斯等都曝出要国产的消息。今天,轱辘哥就来给大家盘点几款已经确定在2021年国产的“进口车”。
奥迪e-tron
在德系豪华三强中,奥迪曾经凭借e-tron完成华丽转身,这款纯电动车可谓是最早全球发布且最早在国内上市的。不过随着奔驰EQC和宝马iX3的相继国产上市,奥迪e-tron却成了最晚国产的一个。目前奥迪e-tron的国产进程还没有完成,预计要等到今年3月份左右才会正式上市。
对广大网友来说,想必奥迪e-tron已经不陌生了,自带豪华基因的MLB evo平台,高效的三电系统,先进的e-quattro电动四驱,超越国标的安全验证体系…对一汽-大众奥迪这种大厂来说,肯定会确保国产版车型在做工、品质方面均维持与进口版本高度一致的水准。相信大伙和轱辘哥一样,更关心的会是它的定价,参考奔驰EQC和宝马Ix3的售价,以及进口版车型的售价,它的定价很有可能在50万以下,竞争力提升那是相当的明显。
丰田Harrier
自从丰田Harrier要引入国产的消息曝光之后,这台对国人较陌生的车型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一款有着“雷克萨斯背景”等光环加身的车型,还没在国内亮相就已经是自带流量的网红车。近日,有媒体表示一汽丰田Harrier或在今年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首发亮相,新车定位介于RAV4与汉兰达之间。未来不仅由一汽丰田进行国产,广汽丰田也会进行国产。
从目前获取的信息来看,丰田Harrier用简洁而犀利的设计风格,整体看过去有几分雷克萨斯RX的味道。新车基于TNGA架构的GA-K平台打造,动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2.0L/2.5L发动机+电机两种混动系统,高配车型还将提供E-Four四驱系统。从产品和定位不难看出,丰田Harrier未来对标的就是冠道/UR-V等这些“大5座”中型SUV。
林肯航海家
如果问2020年最有印象的汽车品牌,轱辘哥的答案里可能会有林肯。这一年,林肯销量创造了入华以来的最高纪录,销量首次突破六万辆,达到61761辆,同比增长了32%。这其中国产的冒险家与飞行家出力不少,它们凭借美式豪华风范,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趁热打铁,林肯在2021年又带来了在华的第三款国产车型——林肯航海家,新车预售价为:33.08万-48.58万,作为豪华SUV在这个级别性价比很高。
在设计方面,国产航海家与家族设计风格统一,星辉式进气格栅、灯组的位置以及保险杠的点缀都如出一辙。最核心的动力性能上,入门版配备2.0T发动机+8AT组合,高配车型还有CCD自适应悬挂系统和智能四驱系统可选,而总统版车型则有同级唯一的2.7T 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这般动力总成,已难觅同级对手。届时,长安林肯的“海陆空”能闯出怎样一片天地?一起拭目以待吧。
起亚嘉华
2021年对于起亚汽车来说,应该是一个格外重要的大年,先在年初发布了全新标识和品牌标语,今年又在国内推出多款重磅车型,其中最受期待的就是国产起亚嘉华。这款问世于1998年的MPV车型,目前全球的销量已累计超过200万辆,而其第四代车型在韩国本土市场一经推出就迅速成为市场最畅销的MPV车型。
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中,全新嘉华就已经迎来了国内首秀。空间座椅是全新嘉华的一大卖点,第二排座椅除支持传统的前后以及靠背角度调节外,还支持水平横向调节,方便第三排乘客进出;同时,第二排乘客可享受独立扶手、腿拖、独立空调、220V电源接口、后排遮阳帘等配置。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3.5升V6发动机,匹配的是8AT变速箱,这算是同级别当中性能规格最高的一款动力了,无论是排量还是参数都明显高于对手。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海外品牌都特别看重中国市场,纷纷将一些主力车型引入国内生产。而部分车型国产后的售价也将大幅下降,这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与此同时,更希望国产后的“进口车”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品质,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豪华车崛起第三道路:红旗汽车以“技术自信”重构市场
一谈到5G,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人工智能、移动医疗、物联网等关键词,其实这些技术都是需要依托于5G来实现的。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因为它具备机器学习能力,可以对数据进行过滤、整理以及深度分析,并从中汲取知识经验来提升自己。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在数据方面的优势则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互联网技术相对普及,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让很多科技服务企业都掌握着大量的数据信息。然而,在数据规模持续上升的同时,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5G技术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具有更大的带宽、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通信延时、更高的可靠性等优势。人工智能在5G时代下,可以提供更快的响应速度、丰富的内容、更智能的应用模式以及更直观的用户体验。可以说,5G不仅是提升网速,更将补齐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短板,成为驱动人工智能的新动力。
说到云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023年的中国车市,开年即开战,在多家合资品牌都发起价格战的大背景下,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屡创新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为52.8%,同比上升10.1个百分点。即便是在豪华车市场,过去ABB一统天下的情况也正在被打破,中国品牌正以新能源、智能化、科技感重构豪华车市场。
在豪华车市场中,中国品牌已经明显形成三个道路。这分别包括以新势力、传统车企的新高端品牌以及红旗。不同于前面两种,红旗始终是中国汽车市场上最独特的存在。红旗拥有中国汽车最悠久、最辉煌的历史,它的品牌故事是成为一个豪华品牌最深厚的积累。
这三股力量共同推动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变革和新豪华主义的兴起。与其他两种模式的平地而起不同,红旗是其中最有品牌积淀的车企,它完成了自我转型并带来了新的豪华主义,这又促进了前面两者的发展。
在过去五年间,红旗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也完成了品牌焕新。今年,红旗再次开启转型大幕,全面向新能源迈进。实际上,在新能源上红旗已经是小试牛刀,展现了极强的竞争。统计数据显示,在豪华大型SUV市场,红旗E-HS9的月度销量表现良好。
E-HS9代表了红旗全新竞争实力,而红旗H9/E-HS9的新高端组合,也以中国式风尚设计、创新科技和细节呈现的品质感,获取大众市场的积极反馈。打破、重建、刷新,这正是红旗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呈现出的精神风貌。这也是品牌能够与时俱进,在创新中获得新生的关键所在。当红旗的新能源大布局迅速展开,其又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豪华车市场中掀起大浪。
红旗不仅是中国豪华车市场的精神领袖,也将再次成为变革的先锋。
红旗的5年跃迁之路
在65年的发展历史中,红旗始终坚持向前,在打造中国人自己的豪华车梦想之路上努力前进。时间回到五年前,当时,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在高端化上进行多次冲击,但均未实现重大突破。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共识是:中国自主一定会诞生豪华品牌,但问题是这将是怎样的一个豪华品牌?
当时行业中虽然有新品牌发布,但是整体都处于探索状态之中。而红旗大刀阔斧的改革引发了热议。“传统豪华品牌往往代表着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质上乘和奢华感十足,而中国年轻一代的豪华品牌消费者,对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创新要求更高,与BBA相比,红旗作为中国本土的高端品牌,一方面具有深厚的品牌积淀和传承,又能够基于消费需求更快做出调整,以适应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加速定义“科技新豪华”,同时强化与用户的联系,这是红旗的思路,也是当下这些新品牌能够取胜市场的关键。可以看到,在2018年红旗品牌新战略发布,红旗一个核心的改变其实是对底层逻辑的改变。红旗建立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理念,随后一系列的创新营销举措,以及随着更加年轻化、亲民化的产品矩阵的推出,红旗在庄重之上,新增加了活力,飞入了百姓家中。
要支撑这一切,还需要在体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研发。一汽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车企,在研发上实力强劲,尤其在改革之后,红旗重构了其研发体系,并打开大门面向更多的优秀人才。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红旗研发体系逐步形成,这成为了后续红旗爆发的源动力所在。
现在,红旗已经构建了1+12+X的全球研发布局,吸纳来自全世界的顶尖技术人才,建立了一支超过5,000人的全球化优秀研发团队;全面借鉴全球顶尖品牌质量保证的经验并建立合作关系;全新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质量标准,以及极其严苛的过程质量控制标准。
此外,新红旗全新建立了新的供应商体系,坚持使用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和技术最领先的合作伙伴;投入建设全球顶级标准的制造工厂。建成后的新红旗繁荣工厂,将成为中国最先进的“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智能化工位占到全部工位数量的80%以上,单车制造的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得益于上述多方面的努力,红旗品牌在快速突破10万辆年销量之后,在2021年销量突破30万辆,2022年销量再度同比微增3%,达到31万辆,持续向一线豪华品牌阵营发起冲击。相比于传统豪华品牌,红旗品牌用了5年的时间,走完了传统豪华品牌近10年的发展之路。
产品实力打出来的市场奇迹
红旗的发展是一汽人拼出来,同时也是以产品打出来的。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生存已经不易,而要在豪华车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是艰难。那么,红旗是如何做的呢?这在红旗H9和首款MPV车型HQ9,这些产品中都清晰地展现了红旗这些年产品上的崭新变化。
比如,红旗H9车身用了包括3D打印轻量化铝制底盘结构、六位一体防碰撞主动安全系统、全车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多项独创的技术,还搭载了一款拥有60+项功能的全场景智慧生态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实现智能家居互联、远程车辆控制、远程医疗诊断等多种功能。红旗HQ9还拥有23项健康专利,车内饰用天然植物材料制造,首发纳米离子真皮技术,配备三重空气质量防护系统,车内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相当于森林公园的60倍。
在安全性上,红旗系列车型也做到了极致,比如红旗H9车身用了同级独有的“9H”笼式车身设计,高强钢比例高达67.7%,最高强度2000MPa,而一线豪华品牌高强钢占比仅60%左右。在中国汽车品牌质量排行榜上,红旗品牌超越60余家中国汽车品牌,荣列2022中国汽车品牌质量排行第六名,自主品牌第一名。
在智能化上,红旗H9还配备了同级最多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和5个摄像头,具备同级最丰富的19项主动安全功能,可对盲区、变道、开门、超车等几十种场景进行危险预判,最大程度保障出行安全。可以说从硬件软件,再到设计和品牌,一个中国豪华品牌一直在华丽转身。
这两款车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内饰设计,都有着浓浓东方意境的优雅大气,承载着中国精英商务人群在豪华方面的感官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作为新红旗战略发布以来的首款旗舰C+级豪华轿车,红旗H9具备双色车身,直瀑式中网造型、“梦想之翼”前灯组,以及“红光闪耀”的贯通式尾灯,都会展现出流动与飞扬的动态视觉体验,极具仪式感。在内饰上,有全舱环绕的中轴布局、随笔写意的悬浮中控、若隐若现的山水纹理以及达到256色的氛围灯光点缀其中,优雅大气。
而红旗HQ9的设计则直接以“和”为道,外观从容不争而气场十足,内部用了2+2+3的7座布局,第二排配备两个独立航空座椅,拥有173°同级最大舒躺角度,还能通过控制器对空调、影音等进行操作;第三排座椅则是用4/6式的结构,可以放倒并且前后移动。相比普通MPV,拥有更舒适的乘坐享受和更尊贵的用车体验。
红旗HQ9
这才是真正的“中式豪华”,这也在红旗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这样的设计还有很多。不同于德式豪华、美式豪华,中式豪华车的韵味正如同山水画,意境绵延回味无穷。
All in新能源再攀高峰
品牌的温度、产品竞争力、对抗市场竞争的投入度,是红旗品牌赢得市场的底气。而随着智能化、电气化趋势的加速,红旗品牌也在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希望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占据鳌头。
今年1月8日,红旗品牌新能源战略正式发布,按照规划,未来一汽红旗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新增产能都将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到2030年,整体销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销售主体。同时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等,也将和销量指标一起,进入世界高端品牌的第一阵营,真正达成“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真正实现新红旗新能源强势崛起。
中国汽车经历了70年的发展历程,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也诞生了多家年销售规模在200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但上述人士认为,中国品牌“大而不强”的情况目前依然存在,这是由中国品牌的后发历史所决定的,而新的智能化电气化时代,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对消费者的精准洞悉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已经让中国品牌有了“换道超车”的机会。
为实现新能源核心技术突破,红旗打造了高端电动智能超级架构——FMEs。它汇聚了R.Flag阩旗技术发展战略8大技术领域群,115项关键核心技术,旗下拥有旗羿电动化、智能化集成平台HME,主要包括高能安全电池、高效电驱、高功智慧补能和智驾安全底盘四大系统。此外,红旗还打造了包括先进电子电气、自动驾驶、舒享座舱三大系统在内的,“旗偲”智能化、体验化集成平台HIS,共同致力于未来全新车型的打造。
“旗帜”超级架构充分运用了红旗布局全球的研发,将于2023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所有开发工作,届时将拥有近10,000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将满足红旗品牌旗下绝大多数车型的开发制造和使用需求,在两年内快速推出3款全新车型。第一款产品代号E001,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第二款产品代号E202,预计今年年底登场;第三款产品代号E702,将于2024年上半年和消费者见面。未来3年推出15款新能源智能产品,分别覆盖A、B、C、D级轿车、SUV及MPV全部细分市场。
在包括芯片和操作系统在内的两大“灵魂”核心领域,红旗还联合了国内优势企业共同了领先全球的五位一体(车控、智驾、座舱、通信、安全)的舱驾融合智能芯片——“旗智”芯片,以及强实时、高兼容、广开放的整车级操作系统“FAW.OS”,这两项核心基础技术将于2023年下半年和2024年逐步推向市场,将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到2025年,红旗在海外建成超过700家红旗体验空间、超1,000家服务网络、60万个补能终端;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10%,当年海外销量同比2022年增长20倍;2030年实现海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达25%。
从设计语言到品牌营销,红旗品牌已经将“文化自信”深深地植入了品牌基因。而在未来5年,红旗品牌还将通过All?in新能源和智能化,让“技术自信”在全球市场绽放,改变豪华车市场竞争格局。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明镜Pr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5g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吗
曾经韩系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想可以概括为:入门级首选、经济适用甚至是屌丝专用。与同级车型相比,韩系车低价入市的手段,确实能够快速的打开中国市场,为销量提供可靠地支撑,但要是说品牌溢价,这点依旧是韩系车企的软肋。不过近年来,韩系品牌也在凭借着自身的努力,扭转低端廉价的品牌形象。今天,小编有幸试驾了东风悦达起亚针对国内火爆的SUV市场而推出的全新车型—KX 5,在它的身上,我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近年来韩系车在品质上所做出的变革。
在说车之前,我想告诉观众们一个有趣的情况,由于东风悦达起亚喜欢在国内使用“一款车型,多代同堂”的销售策略,这点在KX5上也不例外,狮跑、智跑和KX5其实就是sportag的二、三、四代车型,单单是通过简单的对比,你也能够很轻易的看出东风悦达起亚这些年来的进步表现。
既然是一款典型的韩系车,我们自然要提起它的颜值喽,在这方面来看,韩系车普遍不会让我们失望,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人见人爱的韩国欧巴、或是鬼斧神工的整容医生,而是因为他们有彼得·希瑞尔,一位汽车界的设计教父,欧洲三大汽车设计师之一。自从2006年加入起亚以来10年后的起亚汽车,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目前,彼得·希瑞尔已经为各位消费者带来了福瑞迪、索兰托、智跑、起亚K9、起亚K5、K3等经典车型,而KX5可以说是有着这位大师的最新设计理念。
在这几日的试驾体验中,我驾驶着KX5行驶于城区、乡镇甚至于蜿蜒的山路,但我确实能够感受到人们关注的目光。独特的虎啸式前脸,十分具有攻击性,能够让人过目不忘,可以说,起亚已经把虎啸式进气格栅,运用的像宝马的“双肾式”进气格栅那样深入人心。
而且,在延续家族DNA的同时也融入了更多现代科技的元素,比如四点投射高聚光率雾灯和三点投射头灯,基本上从灯光上就已经可以认出这是一台KX5了。
都说KX5是KX3的放大版,不过大尺寸带来的好处除了视觉上更加宽大外,优异的空间表现才是最主要的。相比智跑来说,KX5车身尺寸增加30毫米达到4480毫米,而增加的长度几乎全部用在了轴距上,整车轴距从2640毫米升级到2670毫米,这样一来,KX5的内部空间终于赶上了主流紧凑级SUV的空间了。
尾部的造型玲珑有致,贯穿式的尾灯同样用LED光源,精心雕琢的LED光带点亮后美艳动人。加之镀铬条的装饰,令KX5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同时整车的造型也更加具有立体感。
而在内饰设计上,KX5在选材和做工上的细腻表现还是值得称赞的,例如选材,更多深色的软质塑料和真皮的巧妙搭配,搭配少量的银色饰条,稳重而内敛。
但我想要说的还是中控区的划分,按照现如今的潮流趋势,中控应该用大屏、简洁和少实体按键为主,不过KX5貌似有些反其道而行之。虽然中控台上密密麻麻都是按钮,但排列有序整齐,我在习惯时候能够快上手,能够准确的在第一时间完成想要的操作,这点确实要比在中控屏里慢慢找有效的多。而且8英寸的屏幕,无论是反应速度还是灵敏性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至于配置,东风悦达起亚的车型与同级别对手相比,向来都是逆天的存在,不过那都是顶配车型的表现,而现实中买顶配车型的人向来都是少之又少的。此次小编借的试驾车,是KX5车系中的次顶配,1.6T自动两驱Premiun版,售价为19.38万元,属于整个车型中,消费者关注较高的车型之一。要说一下的是,价格为18.98万元的2.0L两驱Premium版与1.6T自动两驱Premiun版,在配置方面完全相同,二者4000元的差价仅在于1.6T+7速双离合和2.0L+6AT两款动力总成的差异。
相比1.6T两驱DLX车型,Premium版虽然贵了1.7万元,而这1.7万元差价换来的配置包括:18英寸轮圈、胎压监测、全景天窗、方向盘加热、定速巡航、座椅高低调节、腰部支撑、主/副驾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加热、日间行车灯、自动大灯以及内后视镜自动防眩目等。这些都算得上日常能够使用得到的舒适配置,所以还是值得一买的。
对于空间来说这台紧凑型SUV足够满足日常使用,小编身高在1.75m左右,日常使用中,没有感到明显的压抑感,只是中间座位的舒适性远不如两边,车辆满载时后排舒适性有所下降。
动力方面,这台1.6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77马力,最大扭矩265牛·米,与之相配的则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这套动力总成目前已广泛服役于起亚与现代的众多车型上,相信大家对它已经不再陌生。对于双离合变速器在平顺性方面的担忧,怀疑者也许不在少数,这套动力总成在但是的K4上存在过降挡速度过慢,导致动力无法顺畅的释放的问题。
如今在KX5身上这台7速双离合变速箱终于不再是一副懒洋洋的姿态,换挡速度有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市区道路行驶时,这台双离合变速箱总能在低速行驶时保持着合理的档位,虽然在低速状态下还是能够感觉到些许的顿挫,但对于舒适性的影响很小,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且KX5所配备的是一套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的四轮独立悬架系统,工程团队通过一系列调校之后,令新车的底盘开起来非常扎实,充满韧性,完全没有那种松散的感觉。非铺装路面上的碎石和坑洼所带来的颠簸绝大部分会被隔绝在驾驶舱之外。
其实不难看出,相比于奇骏、RAV4、CRV等车型。KX5已经在产品竞争力方面拥有较为充足的实力,而且用相同平台,相同动力总成的全新途胜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月销量过万的人气,而更具设计感、更加个性的东风悦达起亚KX5相信会令更多追求个性、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同时,随着高端车型的不断引入,品牌向上带动销量提升或许会成为东风悦达起亚今年实现68万辆销量目标的有一大保障。
上汽通用,从天之骄子正在走向四面楚歌
作者 | OdinAsgard
来源 | 虎嗅APP (ID:huxiu_com)
2019 年,曾被大众视为 5G 元年,而“5G 元年”也曾被视为"2019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
尽管如此,由于很多人仍然未能感觉到 5G 的改变,因而觉得它只是个“更快的 4G”而已。
但虎嗅先前就提到,苹果推出 5G 版本的 iPhone 12,代表宣告全球手机业务全面进入 5G 时代;据天风证券指出,5G 板块中的主设备板块已经进入盈利阶段,未来这一年将会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从这角度看的话,2021 年,才算是 5G 时代正式开始。
也许,大家仍然感受不到 5G 的存在,但科技界为什么仍然觉得 5G 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 5G、Wi-Fi 6 以至窄宽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并不是让一般消费者更快地刷网页的工具、也不是让网红直播时更便捷的工具。5G 骨子里是一个改变科技产业的架构的新技术,有人将这个改变,称为:
新 IT 时代。
在接着的部份,笔者会为大家分享以下内容,包括:
以 5G 为首的新式网络,为何如此重要?
新 IT 时代到底是什么?
海外的科技巨头,如何在新 IT 时代转型?
中国科技企业又如何迎接新 IT 时代?
01
5G 为何如此重要?
尽管很多人认为 5G 是某些企业自吹自擂、招徕客户的宣传攻势,但在吃瓜群众领域以外,不少国家、以至各大跨国企业,早就把 5G 视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战略。毕竟就连当时还是的特朗普 (Donald Trump),也曾在 2019 年公开表示:
现在,我们必须取得 5G ,而 5G 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它将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和出行的方式。它将使美国的农场更有生产力、美国的制造业更具竞争力、美国的医疗保健更完善便捷。基本上,它涵盖了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各方面。为什么特朗普觉得 5G 很重要,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产业近年在实现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出行等多个改变人类生活的愿景时,必须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全新技术;但要使用上述技术时,往往却遇上不少困难。这些困难除了来自算法的不完善,更多来其实来自数据传输能力的不足。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十分依赖大数据,而大数据除了来自互联网之外,也需要真实世界的的信息。但我们要搭建物联网来集真实世界的信息,却需要部署成千上万计的传感器,并要在短时间之内,把这些海量传感器信息,上传到云端处理。
可见,人工智能所必须的海量机器连接数量、以及巨大的数据量,均对网络质量有着巨大的要求;但旧式的 4G 或 Wi-Fi 网络,均无法稳定地连接海量传感器,也无法将如此海量的物联网信息,实时回传到云端(上图)。网络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产业无法开发出更靠谱的智能技术,智慧城市的愿景更是遥遥无期。
想像一下:这就像你在玩帝国时代 (Age of Empires) 和文明 (Civilization) ,当你想从工业时代快速升级到未来时代,但发现科技树却被卡在“网络”关键技能点之上。但以 5G 为首的各种新式网络技术,正正就是点亮这棵科技树的关键技能。
5G 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更快的网速,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设备能同时连上网络,也能实现更可靠、更快速的响应。因此,我们才能集海量的物联网数据,通过云计算来构成实际意义上的大数据,有了真实世界的大数据,才能让人工智能算法更为可靠。
接着,笔者将会以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例子,具体解释为什么 5G 是点亮科技树的关键技能。
02
以车联网为例
目前,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强如特斯拉,最近也不得不公开承认,自己未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毕竟,特斯拉和优步早前就数度因为机器视觉系统出现问题,无法正确地察觉路面的危险因素,导致严重的自动驾驶意外。可见目前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也远叫不上成熟。
为什么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多年,仍然无法成熟?
在长远而言,业界认为只有车联网技术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才能实现真正自动驾驶。所谓的车联网,其实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把马路上的汽车、行人、道路、交通灯、路灯以至路障等各种在马路上的物件,通通连接到网络之上。
车联网效果示意,为虎嗅所加。来源:V2X Supporters for Transportation Safety。
只要自动驾驶汽车的机器视觉,能与车联网紧密协作,就能通过云端接收各种环境信息,掌握更多、更远、更快、但又更精准的实时路况,并作出更合理地、更精准的路径规划。试想想,即使汽车在当时视野不佳、或是遇上机器视觉的盲点;自动驾驶系统仍然能通过车联网掌握路况,提早知道机器视觉所无法知道的危险信息,并及早回避(上图)。
尽管车联网如此美好,但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推广?原因有二。
首先,目前 Wi-Fi 或 4G 等无线网络的连接能力相当有限,无法稳定地连接马路上成千上万的汽车、行人、路牌、交通灯以至各种事物;其次,这些旧式无线网络的响应速度太慢,无法做到无缝的实时传输。请再想想:当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前方盲弯时,突然有汽车超速接近,如果网络信息不够可靠,避险指示迟了一秒才传达行车电脑里?就这一秒之差,这辆车子就可能就来不及回避,造成意外。
因此,要发展智能的车联网技术,就必须要有 5G 的海量的机器通信、以及超高速的响应速度,因此,5G 才被国际电信联盟 (ITU),视为能点亮自动驾驶科技树的其中一个关键技术。
来源:新通信。
换言之,有了以 5G 为首的新式网络技术,就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有了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才能推动智能出行和智能物流的发展。同样地,有了这些新式网络技术,制造业者才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制造;农夫也能取得海量数据,实现智能农业。有了这些智能化的行业愿景,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智慧城市的来临(上图),进入新 IT 时代。
03
新 IT 到底是什么?
换言之,所谓的新 IT 时代,就是从旧式的“信息技术”,转化为新式的“智能技术” 的新时代。
也许大家会觉得智能技术并不希奇,毕竟我们早就被智能手机所宠惯,早就适应各种新式智能功能。但在新 IT 时代里,智技术所影响的并不仅仅只有智能手机,而会进一步深化至出行、工业、农业、物流、教育以至医疗等方方面面,整个社会的面貌,也随着智能化而出现巨大变化。
举例说,今天物流业的最大挑战,是随着电商兴起,订单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他们往往要在最短时间之内,从海量的存货里,找出小量但正确的货件;然后把最多的订单并合在一起,用最少的运输次数,正确无误送到全国多个地点。但物流公司在为着这成千上万的小批量订单分拣货件时,必须一一计算其下单时间、货件占用的空间、以及目的地路况等;其数据量之大,绝非一般人所能处理。
智能物流的自动化分拣。请注意,Amazon、京东和菜鸟已引入更先进的机器小车,分拣货物。来源:CCTV中文国际。
因此,Amazon、DHL、京东或菜鸟等快递公司,近年积极智能物流,目的就是要通过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在海量而零碎的小批量订单,计算出最快、最正确的分拣和送货策略,再用机械化的手段,准确无误地执行这些策略(上图)。而且,在过程中更必须不断监察流程、记录出入库数据,保证流程正确无误。
同样地,传统 IT 下的制造业,仅仅是为了以降低成本、增加产能,以满足红海市场里多数人的基本需求(下图左)。但在新 IT 下的智能制造,却已变成要如何降低产能、增加产品种类,以满足长尾市场里少数人的个性化需求(下图右)。因此,先前虎嗅曾提到,今天的制造业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把零碎、小批量但多种款式的订单,以最低成本、但最有效率的排单方式生产。
然而,由于每个生产背后,均涉及购海量的原料、各种产品的库存量、以至不同时的工序等,排单时只要稍有错漏,在流水式生产线下,错误会积小成多,做成严重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智能制造也像智能物流一样,也十分依赖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这些小批量、多款式的订单,计算出最高效的生产流程,并通过机器化和智能化手段,精确地行这个高度复杂的生产排单。
可见,未来的智能技术下沉至社会的各方面,我们的生活也将会被计算所包围。因此在新 IT 时代,整个科技产业的架构也将会出现重大的变化,并导致科技产业的重新洗牌。
也许你仍然觉得这个说法太过跨张,但大家可能还记得在 2010 年之前,我们的生活仍然离不开 PC;我们的手机仍然只是用来打电话的设备。
但在 2010 年后,我们却不再怎样使用 PC,反而把本来仅仅用来打电话的手机,当成是 PC 来用--这个就是乔布斯所指的“后 PC 时代”了。
小小一台 iPhone,再搭配 3G 网络技术,已经把整个科技产业翻天覆地;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性能更强的 5G、以及全方位深入生活各方面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真的还能以为,5G 只是个噱头吗?
04
全新的 IT 架构
新 IT 时代又会如何重塑 IT 产业?
由于人工智能极度依赖大数据,所以我们需要万物联网来大数据,因此,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也将成为人工智能“计算”过程里的一部份。与此同时,由于人工智能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一般电脑或手机根本又应付不了,所以我们又必把“计算”的核心部份转移到云端,我们手上的手机或电脑,仅仅作为云计算的出、入口而已。
换言之,新 IT 架构,将是一个由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所组成的全新计算架构。
Verizon 使用 5G 的智能制造案例。来源:Verizon。
举例说,当我们以为工厂就是一帮低技术的廉价劳工,每天 996 地在生产线上螺丝钉。但实际上,像上图由美国 Verizon 支持的智能工厂,就在生产线里设置大量的相机传感器,实时将零部件的影像上传云端转;云端服务器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区分影像里的零部件质量是否合格,借此提高生产线的良率。可见在新 IT 架构下,工厂的每一个小小的零件,也变成“计算”的其中一部分。
日本电信 (NTT) 的智能畜牧业宣传片,来源:NTTテクノクロス。
更有甚者,当我们以为农业就只是“翻翻泥”、畜牧业就只是“拾牛粪”,与计算八辈子也拉不上什么关系。但从上图见到,在新 IT 架构下的智能畜牧业,每一头牛身上也通过传感器,记录牛只的状态和行为数据;然后这些数据也会传到云端变成大数据,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农场主制定各种策略。换言之,智能畜牧业里的牛只,本身也成为了计算的一部分。
从上述案例可见,不单工厂里的零件、农场里的牛只、甚至是在电脑面前看着这篇文章的你,也将会被新 IT 架构转化为大数据,并成为人工智能“计算”的其中一部分。但尽管如此,零件、牛只和你,也不是真正的计算机,真正发挥计算机角色的,却仅仅只有云端而已。因此,《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就如是说:
在过去,计算机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天,真正重要的是计算,而且它是无所不在。由于新 IT 架构的变化如此巨大,它将会完全颠覆国家、城市以至企业的架构。也因为如此,任何国家和企业要进入新 IT 时代,绝不可能一蹴而至,必须需要经过复杂而浩大的流程,才使不少人无法感觉到 5G 时代来临,并误以为“5G 仅仅就只是快一点的 4G“而已。
但无论再困难也好,和企业仍然不得不为新 IT 做好准备。
毕竟,就连全球最大的谘询公司 accenture,已认定新 IT “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必做之事” (Rotating to New IT: no longer an option — it's a must) ,也由于如此,不少的传统 IT 业巨头,早就开始从传统 IT 架构转型至新 IT 架构,并借着全球需要重塑 IT 架构的机会,找出全新的商机。
05
美国科技巨头的经验
微软 (Microsoft)、英特尔 (Intel)、英伟达 (Nvidia) 这三家公司,向来都是传统 IT 产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微软通过 Windows 作业系统在 PC 产业上的垄断地位,成为当时全球最赚钱的公司,英特尔也借着在 PC 处理器上的领导地位躺着收钱,而英伟达的显卡,也是不少 PC 游戏玩家和多媒体用户必须的设备。
没想到,由 iPhone 带来的移动设备革命,却永久地改变了这三家公司的命运。
最初,由于微软过于轻视智能手机市场,以为借助 PC 的领导地位,就能轻松击败对手;没想到就算花大钱买了诺基亚回来,仍然无法让 Windows Phone 获得用户青睐。而英特尔和英伟达也以为重复 PC 的老套路,以强劲性能作为卖点,但由于无法满足智能手机在续航力上的要求,也无法在移动设备的市场站稳阵脚。
这三家传统的 IT 公司无法转型为移动设备公司,使他们错过了价值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可能会被“后 PC 时代”所吞没。这个昂贵的教训,逼使他们在 2016 年痛定思痛,提早针对新的网络世界布局、针对新 IT 时代,及早转型。
基于 5G 物联网技术的微软餐饮业云计算平台。来源:微软香港。
曾是传统 IT 产业王者的微软,在 2016 年决定贱价甩掉手机业务,开始全面转型。没想到曾被大众看衰的他们,却成功在 5 年后华丽转身:2019 年,微软智能云业务收入已超越Windows,更有分析预测,云计算平台 Azure 的业务,在 2022 年将会取代 Office,成为微软的最大收入来源。可见微软能成功转型,成为全球第三家突破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头,与新 IT 转型有着莫大关系。
同样地,英特尔也在 2016 放弃手机芯片业务,改往新 IT 架构布局。他们开始大量投资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生态,更收购包括 Mobileye、Habana Labs 在内的几家著名的人工智能公司。结果在 2020 年,尽管英特尔的 PC 处理器业务面临严竣挑战,但英特尔早就成功转型,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绝对王者,并在 5G 网络基建市场取得 40% 的巨大份额。
英伟达推出针对 5G 架构而推出的人工智能加速器。来源:Nvidia。
而英伟达后来也借着自己在图像处理器 (GPU) 的优势,加速在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上的布局。到了今天,他们不再是 15 年前靠卖显卡赚钱的英伟达,而是全球最具价值的人工智能芯片巨头。他们的芯片不但经常出现在超级电脑、自动驾驶汽车上,也经常用于不少数据中心和 5G 边缘服务器之上(上图);Forbes 更表示,英伟达业已转型为一家数据中心公司,并进一步积极挑战英特尔的地位。
也许在一般人眼中,微软仍然是那个 Windows、英特尔仍然是在电脑里的处理器芯片、英伟达仍然是游戏玩家的玩意。但这几个本来属于传统 IT 范畴的科技产业巨头,在 5G 大潮来临之前,早已摇身一变,成为新 IT 产业的弄潮儿。如果说以 5G 带动的新 IT 时代真的不重要,那这几家科技企业又为什么要转型?他们又凭什么华丽转身?
06
转型中的中国企业
那中国的情况又如何?毕竟中国把 5G 作核心的新基建项目,使 5G 概念大热,不少传统 IT 公司也看到个中的机在,一直往新 IT 方向努力转型。
在中国,首批转型新 IT 的科技企业,是传统的服务器方案供应商。早在 2013 年,新华三就已提出新 IT 概念,推动“三大一云”战略,致力于通过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将企业的服务器“云化”。至新华三推动新 IT 开始,促使华为、浪潮等服务器供应商,一起推动企业私有云的智能化。
不久,中国新 IT 产业的发展再次转变,但这次的转变主角,却换成传统互联网企业。
多年来,阿里巴巴被很多人视作为电商巨头,就连维基百科的资料,也把阿里视作为单纯的电子商务线上而已。但先知先觉的马云,在 2016 年就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的“五新”战略,被坊间视为通过强大的数据能力,将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能力,向制造、物流、金融等各个领域渗透。
来源:Gartner via 虎嗅。
当大家还以为阿里就只有淘宝和支付宝之时,他们却在近年成立阿里达摩院,也推出人工智能芯片含光,深化人工智能的研究;也推出了菜鸟智能物流、以及智能工厂服务犀牛智造。更重要的是,虎嗅早前就曾报道,现在“阿里云”平台已经成为全球第三的云计算平台(上图),其市占率比 Google 还要高,仅落后于微软 Azure 和阿马逊 AWS 平台。
随着阿里巴巴的成功,吸引了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云计算战场,使中国新 IT 架构向前迈进一步。接下来准备加入新 IT 阵营的,就轮到传统的硬件产业了。
同样是中国传统 IT 阵营的企业,联想在很多人心里,仅仅是是 PC 市场的领导者,但往往忽略了他们也是新 IT 概念的先行者。早在 2017 年,联想 CEO 杨元庆曾公开表示,“AI 是信息产业的未来,联想已经赌上身家性命去 AI”。但不同的是,传统互联网产业出身的阿里云,用的是仍然是传统的云计算平台路线,而硬件产业出身的联想,在新 IT 上更着重于软硬件结合的全盘方案。
在联想生产线里使用的 5G 信号发射器。来源:虎嗅。
毕竟作为硬件产业的联想,更清楚在新 IT 架构下,海量的物联网数据会为云端带来巨大负荷,容易造成过长的时延,偏偏自动驾驶等新式智能,又需要低时延的处理。因此,新 IT 产业在部署时,不可能单靠传统“云-管-端”的云计算来操作,必须同时部署边缘计算。联想目前的,是新 IT 架构的幅盖范围,下深至“端(终端)、边(边缘)、云(云端)、网(网络)、智(智能)”等各方面。
可见,随着各家中国科技产业向新 IT 转型,而新 IT 架构也日渐下沉到各个方面,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科技产业很快也会迎来新一波的洗牌。
07
看不见的革命
3G 和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社会带来重大的变革吗?估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
今天,大家都在赞美乔布斯开创了移动设备的新时代,但试想想 2012 年还是微软 CEO 的 Steve Ballmer,当时就曾语带酸气地评价 iPhone:
iPhone 没有可能在市场上取得什么份额,一点也不可能。今天,大家都在赞美马斯克开创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时代,但又试想想在 2013 年,捷豹路虎 CEO Ralf Speth 也是语带酸气地评价特斯拉:
电动车电池太贵,也只能在市区内驾驶。所以我需要单单为了富有人士造电动车?5G 真的很重要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真的不太重要。
但我们再回想一下智能手机和电动车带来的变革,大家还真的能淡定地认为:5G 真的只是个噱头吗?
春风吹入户,润物细无声。无疑,以 5G 为首的新网络技术,目前仍未能为一般用户带来太大的改变。但我们可以从微软、英特尔、英伟达、联想、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的转型里,就可以见到 5G 已经对整个科技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尽管这些改变,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察觉得到,也不会这么快能察觉到。
随着 5G 在 2021 年逐渐商用化,推动着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些新 IT 先驱也会比别人更早获得新 IT 时代的红利。而那些无法追上新 IT 架构步伐的企业,很可能就会像诺基亚或摩托罗拉一样,被时代所淹没。
(完)
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
2023年的车市将朝什么方向发展?2023年的上汽通用将如何走出销量低迷的困境?是摆在上汽通用面前的一道难题,从上汽通用过往的市场表现来看,如今的上汽通用正在从昔日的天之骄子走向四面楚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众所周知,通用汽车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不短了,在中国市场里面也创下了辉煌的成绩,可以说是南北大众、丰田和本田等合资品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是阻碍国产品牌崛起的拦路石,但今日不同往日,面对国产品牌的强势出击,通用汽车已没有了往日的锐气。
燃油车销量不给力,低迷的上汽通用有些焦虑
作为汽车市场中的头部车企,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布局了三大品牌: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各自主打的消费群体是中端、中低端和高端,如果非要说有对应的话,也是类似于大众汽车旗下的斯柯达/捷达、大众和奥迪。可以说是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布局了不同的汽车品牌。
说实话,通用汽车旗下的品牌不少车型也有很多,但能够让人心有所记的产品曾经有那么几款,比如凯越、英朗、别克GL8、迈锐宝和昂科威等。现如今除了别克GL8外,其他热销车型基本上都是在喧嚣过后留下了一地鸡毛,别克GL8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面对丰田赛那和腾势D9的强势出击,也只有被迫接招且无还手之力了。
从乘联会公布的销售数据不难看出,在过去的2022年上汽通用已被挤出了汽车厂商年度销量榜的前五名,全年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8.8%,不仅落后于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国产品牌,也输给了丰田、大众等竞争对手,给人一种江河日下的感觉。
当年A级轿车年度销冠凯越就不用多说了,为了给英朗让路,在经历了停产又复出后,不仅没有实现崛起,反而沦为了市场中的鸡肋。作为朗逸、思域、宝来和轩逸的竞品,英朗同样走的是凯越的路线,尤其是推出搭载三缸发动机的车型后,即使是凭借大幅度的价格优惠,勉强收获了一些销量,但也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撞了一头疙瘩。
现如今为了给威朗腾路,曾经让轩逸和朗逸等竞争对手夜不能寐的英朗,也步入了凯越的后尘。其实,其他车型如科鲁泽、迈锐宝、君威和昂科威等,在各自所属的细分市场中,面对比亚迪秦家族、凯美瑞、比亚迪唐家族等竞品,基本上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的高端消费群体的凯迪拉克,凭借以价换量勉强保住二线豪华品牌的销冠,但在宝马、奔驰和奥迪面前,市场表现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因为以价换量也让凯迪拉克的美誉度受到了伤害,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尤其是特斯拉的到来,更像是刺在凯迪拉克身上的一把尖刀。
合资阵营比不过南北大众和丰田等,又斗不过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和奇瑞汽车等国产品牌,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一点点流失的上汽通用,已经露出了从天之骄子走向四面楚歌的苗头,而且,新能源车型又如同千斤巨石,拖住了上汽通用走出困境的后腿。
新能源跟不上市场节奏,上汽通用走向四面楚歌
当汽车行业变换到新能源赛道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正在猛烈的冲击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接连数月超过50%的背景下,无论是南北大众和现代起亚还是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等合资品牌,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当然了,包括别克等在内的上汽通用也在所难免。
要知道,曾经的南北大众燃油车在中国市场中,可以说是只手遮天,但在2022年却被实现华丽转身的比亚迪刺痛了,再加上新势力中理想汽车、特斯拉等品牌的助力,现代、丰田、本田等也是压力倍增,其实,上汽通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乘联会公布的2022年新能源厂商年度销量排名来看,前十名里面除了特斯拉外,已经不见了国外品牌的身影,即使是南北大众各自的全年总销量超过了9万台,也只是排在新能源年度销量榜的第14名和第15名,拥有别克、雪佛兰和凯迪拉克三大品牌的上汽通用,排在新能源榜单15名以外,足以说明旗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更是不堪一击。
作为凯迪拉克重点主推的纯电动中大型SUV,LYRIQ锐歌疲软的市场表现,给人一种扶不起来的阿斗之感,该车2022年累计销量只有2538左右,今年1月销量为502台,难以媲美特斯拉Model Y、腾势D9等竞品,甚至在极氪001和理想L9面前,都是被碾压和讥讽的对象。
别克旗下的微蓝系列也是如此,市场表现不温不火,去年累计销量只有3.9万台左右,今年1月销量为2538台。无论是微蓝6还是微蓝7,在比亚迪秦家族、元PLUS、哪吒V和大众ID系列面前,也没有什么话语权。整体上来说,上汽通用旗下新能源车型,并没有跟上市场节奏。
在燃油车优势渐失,新能源车型市场表现不给力的情况下,面对大众、丰田强有力的冲击,以及比亚迪、蔚小理等新势力的压制下,上汽通用表现出来太多的焦虑与惶恐在所难免,毕竟,汽车市场是强者较量的舞台,此消彼长之下带来的危机感和压迫感,上汽通用又不是不知道。
虽然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很多国外品牌赖以生存的风水宝地,但Jeep、铃木、雷诺等国外品牌迫于市场压力退出中国市场,也给通用汽车提了一个醒: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同情弱者,抱着躺平的心理是没有出路的。
写在最后:前些时有坊间传言上汽通用有可能要对部分员工进行优化,对此,官方也对此消息进行了澄清说是空穴来风。但是,裁员对包括车企在内很多行业来说,是压力山大之下的无奈之举,不少车企和其他行业都有过这样的做法,本就无可厚非。
不过,从上汽通用日渐下滑的市场表现来看,也已经露出了滑向市场边缘化的苗头,虽然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在国产品牌强有力的冲击下,包括别克和凯迪拉克在内的上汽通用,已没有了往日的锐气,从天之骄子走向四面楚歌,也是不争的事实,你说呢?
温馨提示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来源网络,归原作者所有。有趣有料有热度,从细化解读国内车市。更多精彩内容请查看汽车行业比较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车市速递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速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没有赶上早集的小米,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1年2月19日,一则小米确定要造车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小米集团(证券代码:HK0181)的股价盘中一度涨幅逾12%,截止收盘,涨幅为6.42%。
其实,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并非第一次,也非空穴来风。之前,小米方面曾多次明确表态,“小米没有造车”、“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纵观此次的表态和反应,多少有些预期差和想像空间。
雷军们的情结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大家都不陌生。技术达人,又做过风投,理念超前,眼光一流,富于创新精神。
雷军对于 汽车 的情结,始于多年前。早在七年前的2014年11月,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就投资了蔚来 汽车 ,据说,他当时还去硅谷拜访了马斯克,可见确实具有前瞻性。此后,他还投资了另一家车企小鹏 汽车 。
造车这件事,也不是一家 科技 公司独有的商业行为,近年来,一众 科技 巨头已经纷纷杀入。前有运筹数年、壮心不改的乐视,后有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还有互联网大鳄BTA(阿里、腾讯、百度),以及索尼、富士康等的加入。
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小米先知先觉的观望,却没有真正置身其中,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也只是作为战略投资人,涉足造车界。
为什么 科技 企业钟情造车这件事情,纷纷跨界染指?
近日一则消息,不可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
力帆今年的第一份“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份,力帆生产新能源 汽车 105辆,同比增长600%;售出107辆,同比增加613.3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1月份生产传统乘用车12辆,同比减少91.6%;售出1辆。同比减少98.18%。
一个月,107比1,这样的悬殊,令人咋舌。此消彼长,这也反映出目前车市的一个现状:智能 汽车 势头正劲,而传统 汽车 销量下滑严重。因此,力帆正通过重组,向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倾斜。
“智能 汽车 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新四化’的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 汽车 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 游戏 规则将被重新定义,变会出现史诗级的机遇。”这是安信证券投资报告中的一段话。
“智能 汽车 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它们都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 汽车 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以 汽车 座舱为突破口,通过仪表智能化、自动驾驶变革,驱动 汽车 的角色从传统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报告如此描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雷军这些 科技 大佬们、特别是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些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要积极布局、跨界到智能 汽车 行业中来。毫无疑问,也许落后的脚步就会让行业的发展机会失之交臂,毕竟市场足够大,未来很美好。
造车新势力
历史 就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当年的手机行业,后起之秀苹果,干掉了老牌霸主诺基亚。如今,这种叠代和变化,或许正发生在 汽车 产业。
“ 汽车 行业变革开启了 汽车 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出发。”2月20日,李书福在吉利集团内部讲话中表示。
“传统 汽车 产业链是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新 汽车 产业链是信息、通讯技术加机电一体化形成了生态圈产业链,从这个意义上讲, 汽车 公司正朝着软件公司方向转型。”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吉利作为的传统车企一员的危机意识。
“新势力造车一定是未来。造车新势力是苹果,传统 汽车 是诺基亚”。这样的说法为 时尚 早,但小米要造车,就不得不说一说,它的竞争对手们。
先说百度,是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今年1月11日,百度和吉利控股牵手,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面向乘用车市场,百度占股51%,吉利占股49%。2月18日,李彦宏表示,已经完成新品牌和首行执行官的确立,并且三年内将推出一款全新智能电动车。
众所周知,做搜索引擎出身的百度,在云计算、搜索方面积累颇深,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高精地图等领域也是深耕多年,未来,百度会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百度地图、小度车载等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智能电动车。
再说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将向起亚 汽车 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
此外,阿里、上汽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智已 汽车 ;华为和长安以及宁德时代牵手合作。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特斯拉。特斯拉以其类似“苹果”的商业模式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 汽车 。理想 汽车 始使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 汽车 。”因为它基于软件+硬件,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 汽车 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 汽车 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利用软件,特斯拉实现车载信息 系统的更新,并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即软件应用商店和高级连接服务收费。
也正是特斯拉的成功,让外界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智能 汽车 的希望,这也是资本市场不遗余力地给予造车新势力们超高溢价的重要原因。
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了7倍,蔚来 汽车 的最高涨幅则高达14倍。就连2020年才上市的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300%。可见,外界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未来给予了巨大的肯定。
小米的优势?
小米十周年时,雷军曾提出要升级“手机 AIOT”战略,而智能电动 汽车 无疑是下一个增长极。
当然, 科技 公司跨界车市,有它们的优势,这是指软件而非硬件。比如:腾讯做智能车联网方案的供应商。华为则为车企提供“三电”、芯片。
实际上,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巨大。根据麦肯锡的预测,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从20020年的340亿美元,将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元,期间的CR为9%,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
如果小米造车,它手里有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另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许多 汽车 主机厂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 汽车 ,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智能 汽车 是否可以降至10万元?也许并不太遥远。2月14日,媒体报道称,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表示,正在研发一款面向大众更廉价的车型,预计零售价只有16万元。不过,此说法并未得到特斯拉的官方认可。可是,证券分析师们却认为,利用中国工厂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仍然有很强的降阶空余,10万元的价格,并非无稽之谈。
当然,特斯拉不吝降价,它的意图在于抢战市场份额,依靠软件赚钱。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自2019年发布以来,获取超过30亿英里的道路数据,为其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选择包(FSD)提供了支持,价格也一路上涨,从5000美元涨至1000美元,涨幅达100%。
回归到正题,如果小米造车,会如何?目前,新入局的 科技 巨头,跨界造车,取的主要是和旧玩家合作的结盟的模式。
“华为+长安、百度+吉利,阿里+上汽、富士康+拜腾、苹果+起亚”是目前最活跃 科技 巨头入局造车的结盟对象,即 科技 巨头+传统车企。
小米虽然之前,做手机时,有对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的经验,但是净利率并不高,2020年第三季度来看,其净利润率为5.7%。可见,如果小米跨界造车,在硬件方面,它并不具备优势。抢占智能车联、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这些增量市场,才是 科技 类企业的长项和积累。
目前,小米的智能 汽车 版图中,投资了凯立德、蔚来、小鹏 汽车 、博泰,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布局了车联网项目。如果小米真的要置身智能 汽车 行业,没有赶上早集,又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