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于同一民族的韩国比朝鲜富多少?

2.为什么韩国汽车工业比中国起步晚,可是现在比中国牛逼?中国的为什么干不过韩国?

3.缅甸和朝鲜哪国经济好

4.同样在朝鲜半岛为什么朝鲜和韩国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

5.朝鲜这几年的GDP是多少?

朝鲜汽车工业指导局_朝鲜汽车工业

韩国主要工业有汽车、造船、钢铁、电子、石化等。

1、汽车产业,韩国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2005年至2015年汽车产量连续11年排行全球第5,主要汽车生产企业有现代起亚集团、通用大宇汽车公司、双龙汽车公司和雷诺三星汽车公司四家。

2、造船产业,1999年,韩国接收造船订量首次超过日本,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主要承揽大型集装箱船、LNG船、海洋工程高附加值船舶及海洋设备。

3、钢铁产业,2007年韩国浦项公司钢铁产量达到 3278万吨,世界排名第4位,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六十个国家的用户提供二千六百多万吨钢铁产品。

4、电子产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将电子工业的生产重点从民用电子产品转向附加值高的工业用电子产品,三星公司有近20种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居全球企业之首。

5、石化工业,韩国石油化学工业所需原油全部依赖进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丽川为韩国最大的石化工业中心,其次是蔚山、台山。除满足韩国国内产业需求外,还对外出口。

扩展资料

大韩民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创造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6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同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国之一。19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

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产业产量均进入世界前10名。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业集团有三星、现代汽车、SK、LG等。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韩国经济明显下滑。韩国迅速取包括大规模财政刺激等一系列政策,金融市场全面回暖,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不断增强,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率先走出谷底的国家。

中韩(烟台)产业园-韩国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百度百科-韩国浦项钢铁公司

百度百科-三星集团

百度百科-韩国

源于同一民族的韩国比朝鲜富多少?

说到工业国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工业革命起源于西方,成长发展也在西方,所以总体上来说西方国家的工业底子是比较强大。其中以德国、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工业基础十分强大。

关于工业强国,历来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话题。当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这几个国家是工业强国没有争议,但是比如说韩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经常被人们误以为不是工业强国,其实不是,比如韩国给人的感觉是文娱产业发达,**、电视剧等文化影响较广。还有瑞士这个国家,我们的印象就是景色优美, 旅游 文化发达。其次瑞士的金融产业也比较发达。但是说到工业,我们不太会去注意像瑞士这种国家。

关于哪些国家的工业被低估了,韩国应该算一个。韩国的工业基础是比较强的。在传统制造业上,韩国的 汽车 工业与造船工业都是比较强的。虽然不能说世界领先,但也是排在世界前列的。其次,韩国在新兴 科技 领域也是不错的,电子领域制造芯片,人工智能发展也是快速且处于世界前列。

在重工业上,韩国的的大型财团类企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其表面看起来文娱产业支撑韩国,其实韩国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工业强大。

还有瑞士也称得上工业强国。我们比较熟悉的有瑞士的钟表。除此之外还有机械、化学等领域也是比较厉害的。瑞士的发展比较均衡了,工业发达,服务业也是有不少跨国名企, 旅游 金融在国际上都有较高声誉。其实像韩国、瑞士这种被忽视的国家只是因为其他领域更为著名盖过了工业的强大。

加拿大

很多人对加拿大的印象,是一个地广人稀,丰富的国家。但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拿大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强国。

作为七国集团中人口最少的国家,加拿大的工业实力却是不容小觑的。

早在1962年,加拿大就发射了云雀1号卫星,成为世界上仅次于苏联和美国,第三个能自行研发,建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加拿大是最早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国家,其生产的太空机器人“加拿大臂”技术先进,长期被国际空间站和美国航天飞机使用。

自1960年,加国的航天 科技 公司为商业市场设计和制造多种型号的卫星,其商用火箭技术也十分领先。

(安装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加拿大机械臂帮发现号执行STS-116任务)

瑞典

作为一个人口只有800多万人的北欧国家,瑞典总是一副人畜无害的面孔。但实际上瑞典也是工业强国。

目前,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 汽车 制造业、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

并且在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瑞典膺狮战斗机,属于第四代单发轻型战斗机,瑞典也是世界上少数能够自行生产战斗机的国家)

意大利

与加拿大样,意大利同属于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是从一个以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国家。其国际贸易与出口金额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

意大利工业实力强大,年原油加工能力达1亿吨,有“欧洲炼油厂”之称,钢铁产量也居欧洲第二位。而且,意大利在塑料、托拉机、 汽车 、电力、机械制造、电子工业、造船、化工、等工业也是十分领先。

(超跑迷心中的维纳斯——法拉利LaFerrari。意大利可以说是世界超跑之乡,如:法拉利、玛莎拉蒂、兰博基尼都出自于意大利人之手)

瑞士肯定算一个了。 瑞士和德国都是德语国家,在古代的时候民风彪悍,盛产职业雇佣兵,属于地地道道的“战斗民族”。打仗是瑞士的民族产业,因此这个国家十分擅长打造兵器、铠甲,以及火枪的零部件,手工业从业者非常多。可以说他们和金属和机械打交道的能力在欧洲属于顶尖水平。后来随着自由新教的出现,瑞士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国家的缓冲地带,从那时起瑞士就成了一个中立国家,因此很少被战火染指,所以本土经济建设几乎未遭到过破坏。后来法国人带来了先进的钟表制作工艺后,瑞士人在钟表和机械产业上发展十分迅猛,以至于世界首个钟表协会——日内瓦制表协会就是在瑞士于1601年成立的。

古代瑞士以雇佣兵闻名欧洲

240年前瑞士钟表匠发明的写字男孩机器人,总共6000多个零件全部由手工打造,可以书写任意单词

如今的机械,电子和金属加工也是瑞士工业领域的第一支柱。这几个产业占了瑞士工业领域总就业一人的一般,出口额占到瑞士总出口额的40%。瑞士的钟表和军刀和这些一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瑞士机床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约在1%左右,远高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德、日(在0.1%-0.7%左右)。如果论斤两出售机床,瑞士机床每千克的价格是日本机床的2.8倍、美国机床的3.2倍,是中国大陆出口机床的10倍。

瑞士机电行业既有闻名遐尔的大公司,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例如ABB公司的电站和输配电设备、迅达公司的电梯、苏拉和立达公司的纺织机械、法因图尔公司的万用冲床、阿奇夏米尔公司的电火花机床以及布勒公司的食品加工设备,maxon的小功率电机等都是国际同类产品中的精品,为全世界众多专业厂商和客户所种爱。不过由于瑞士的传统市场还是在欧洲,这些企业在中国的知名度比起德国日本还是有所差距。

GF阿奇米夏尔的 CUT P 350 精密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

ABB机器人

瑞士钟表仅是瑞士强大工业能力的冰山一角(配图百达翡丽)

除此之外,瑞士在医疗康复方面也非常厉害,这方面往往会被忽视。比如,2018年排名前三的制药公司瑞士占了2家。

瑞士的Hocoma公司生产的康复机器人在全球范围首屈一指:

瑞士有这么多牛逼的企业,但人数仅有800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小而强的工业强国。

谈起工业强国,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这几个影响力很大的国家。当然也有不少被低估的工业强国,今天我就将我知道几个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题主说完瑞士了,西面就不介绍了)

欧洲

1.奥地利

说到奥地利,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都是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音乐的 顶级殿堂之一,无数音乐家在那里留下了自己的歌声。其实奥地利的工业水平也很不错,特别是机械工业和化工业在世界上很有竞争力。

格洛克、AUG突击、曼利夏(中.国也曾是曼利夏的客户之一,光绪年间有购)、斯太尔重型载重 汽车 等产品都是奥地利工业的代表产品。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不然奥地利的工业会更强。

2.芬兰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同时,芬兰也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大名鼎鼎的——诺基亚公司,就是芬兰的坐地户,也是芬兰工业的标志性企业。

3.瑞典

瑞典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工业门类也很齐全。在航空业、核工业、 汽车 制造业、电讯业、医药研发、软件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等诸多领域瑞典居世界领先地位。

鹰狮战机,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多用途战斗机,即使与美国F16比也毫不逊色;哥特兰级潜艇世界上第一艘装配斯特林发动机绝气推进系统(AIP动力系统)的潜艇;爱立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设备商。

4.荷兰

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海堤、风车、郁金香、奶牛、足球和宽容的 社会 风气而闻名。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荷兰的工业也很发达,鹿特丹有欧洲最大的炼油中心;ASML公司的光刻机闻名世界;菲利浦的电器更是家喻户晓。

非洲

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有着“彩虹之国”的美誉。曾经是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非洲的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超越矿业和农业产值之和,成为真正的工业化国家。南非的卫生医疗也曾是世界前列的,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就是在南非完成,那时是1967年。南非的工业也很发达,涌现出了不少经典武器。“石茶隼”武装直升机、“号角”主战坦克、“大山猫”装甲侦察车、G6自行榴弹炮。

美洲

1.巴西

作为南美最大的国家,巴西以桑巴和足球闻名于世,这使得巴西的工业往往被人忽略。巴西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 汽车 、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巴西工业的代表性企业。目前该公司现已跻身于世界四大民用飞机制造商之列,成为世界支线喷气客机的最大生产商。

亚洲

1.印度

印度能够自行研制生产包括轻武器到坦克、飞机、军舰、航母、战略核潜艇、核弹、弹道导弹等绝大多数武器;印度IT产业也很发达,综合来看印度的工业实力不可小觑。

2.伊朗

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在工业上,伊朗可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国。伊朗在全球工业排行排第38名,从数据可以看出,伊朗工业实力在世界上还是能够数得着的,不过短板在于研发能力不足,大多数成型的产品还在于“山寨”。目前伊朗已经能够独立制造坦克、战斗机、弹道导弹这样高精尖的产品了。

3.朝鲜

朝鲜很穷,工业基础与工业强国比差了一大截,但是放眼全世界,朝鲜也算的上是工业强国(沙特很有钱,但是工业确实比不过朝鲜)。

朝鲜可以国产轻武器、主战坦克;也可以国产自行火炮和大口径牵引火炮;还能自造一些微型舰艇朝鲜;弹道导弹在世界上也勉强能排上名号。除了极为高精尖的自己国家空军部队装备的相关战机之外,朝鲜自己的军事工业可以提供,朝鲜军队几乎所有的制式武器装备。和世界上绝大多数连都无法自足,只能靠进口的国家比。朝鲜的工业还是不错的。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说到工业强国,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美国、日本、德国,有的还能想到英国、法国、韩国或者加拿大(中国目前还是工业大国,而不是工业强国)。很少人会注意到瑞士。因为瑞士在外人的眼中工业并不强,他最为知名的产业,是银行、保险、还有就是手表。

实际上瑞士的工业实力非常强。瑞士它远不止有手表制造,还有制药、化学、食品等工业。而且这些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非常高。公司并不需要很高的出货量,就能赚取高额的利润。

在2017年全球制造500强排行榜中,瑞士有8家企业入围,数量排名全球第十。但瑞士的经济规模却是全球前15都还排不上。这也就可以看出瑞士的制造业企业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在手表制造领域,瑞士诞生了大量的全球知名品牌,包括劳力士、欧米茄、天梭、浪琴、百达菲丽、江诗丹顿。这些手表的售价动辄上万,甚至有几十万的,有的售价还超过百万。

(这款江诗丹顿手表的售价高达680万元人民币)

瑞士的制药行业也非常有名,共有两家制药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分别是罗氏制药和诺华制药。在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罗氏制药以566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169位,诺华制药以501亿美元的营收排名第203位。我国作为一个医药大国,还没有医药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瑞士的食品行业长得也相当不错。在这个领域它当成了一家世界级跨国巨头,就是雀巢。目前雀巢的营业收入接近1000亿美元,和我国的华为相当。一家做食品的企业,规模竟然可以做到这么大,真是不可思议。我国两家著名的食品品牌——太太乐和银鹭均已被雀巢收购。

所以梳理下来,瑞士可不仅仅只有银行和钟表。他还有很多行业发展的相当不错,所以综合下来他算得上是一个工业强国。

应该有瑞士,瑞士这个不起眼的国家有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他的精密机械仪器制造、化工、化学制药等等绝对是世界领先。在二战期间他的厄利康高炮在德军中击落了无数敌机他们生产的轴承更是德国武器装备不可或缺的,既便是现在瑞士的轻武器也是世界顶级的。

意大利吧

瑞典,荷兰,西班牙,韩国,以色列,捷克,印度

绝对中国啊,世界工业门类最全的国家,工业GDP超过美日德的总和,仅就工业方面而言,未来世界上只会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举个例子,奥运会上有一个人,报名参加了所有项目,而且基本所有项目都能进前五名,很多项目可以拿到奖牌,也有很多项目是世界第一。大家反而说他大而不强,因为国人觉得只要不是第一就等于落后。

被严重低估的工业强国是中国,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所有工业类别的国家,说中国不是工业强国,外国人是不信的。

为什么韩国汽车工业比中国起步晚,可是现在比中国牛逼?中国的为什么干不过韩国?

朝韩分离已逾60年,源于同一民族的朝鲜与韩国,经历了数十年各自的发展,如今究竟差别几何?一份来自韩国统计厅的“2013年朝鲜主要统计指标”给出了直观的答案:朝韩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正日渐增大。从国民收入来看,2005年,朝鲜国民总收入为24万7910亿韩元,韩国为864万4270亿韩元,二者相差34.8倍。而现在,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2012年,朝鲜国民总收入为33万4790亿韩元,韩国则达到1279万5460亿,是朝鲜的38.2倍。而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当前韩国的2559万韩元是朝鲜相应数值的18.7倍,也就是说,朝鲜人民的收入水平仅相当于韩国人的1/19。

此外,由于朝鲜封闭的对外政策,朝鲜与韩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差距也日益悬殊。除去朝韩之间的贸易往来,2012年,朝鲜进出口总额为68.1亿美元,韩国却达到10674.5亿美元,是朝鲜的157倍。

从矿石产量来看,韩国则显得相对贫瘠:2012年,朝鲜的煤炭产量达2580万吨,是韩国产量的12倍;朝鲜的铁矿石产量为519万吨,韩国仅为59.3万吨。这一差异主要源于朝鲜本身丰富的矿藏储量,其矿产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但实际上,韩国早已脱离了依赖煤炭的经济发展阶段。因此,这些弱势丝毫不影响韩国工业远超朝鲜的辉煌。在工业生产方面,韩国的水泥产量、汽车产量、钢产量均大大高于朝鲜。2012年,朝鲜的汽车产量约4千辆,韩国是其1000余倍。

从社会间接资本和能源领域来看,韩国对朝鲜亦具有绝对性优势。其中,韩国公路总长为10万5603千米,拥有亚洲最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尽管韩国山地居多,但由于发达的交通,任何两座城市之间几乎都能轻松实现当日往返。朝鲜的公路总长为2万6114千米,约为韩国的1/4。发电量方面,韩国2012年总发电量为朝鲜的24倍,发电容量是朝鲜的11倍。

对于韩国人而言,这一日渐扩大的差距却未必带来的都是乐观情绪。韩国相关官员表示,由于南北人均收入差距已由90年代的6倍扩大到现在的19倍,若考虑未来的统一,这一差距扩张的趋势将为韩国和国民带来巨大的负担。

缅甸和朝鲜哪国经济好

两国都是在二战末期日本投降后获得解放。都是满目疮痍。直到朝鲜战争后,双方才算是安定下来。朝战期间,韩国变成焦土,中国国内算是基本稳定。但是后来中国又经历了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又经历了十年懂栾,双方基础、机遇基本差不多。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大庄园的话,韩国就是一块一步就能跨过的小菜畦。

中国在这个庞大的庄园里种植了国防、农业、轻重工业、交通、制药、教育、通讯、第三产业等数百个不同时期开花结果的科技树,逐一精心照料,因为穷,没钱投入高效肥料,所以这些科技树长得慢,枝不壮,叶不多,果子也不多。但随着发展,中国慢慢富了,有钱给这些科技树投入很多的钱来照料,所以科技树们长得很快,现在这些科技树都开花结果了。虽然有几根枝条长得还是不行,结的果子还差点,还得悉心修剪嫁接一些年。但是绝大部分科技树长得枝繁叶茂果丰。于是,我们现在有了独立的国防工业,能自己制造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能修建绝世的港珠澳大桥和天眼,能把嫦娥送上月球,能化一大把昂贵的化学合成品,能产出高产水稻,能给北斗组网、能一个手机走遍天下,.......能和最早发达起来的大庄园主---美国叫板。

而韩国呢,在这块小菜畦里只种植了重工、轻工业、交通等有限的十来颗科技树,而且,后面有干爹美国撑着,给钱给技术,把这些科技树照料的很精心。纵然是这样,韩国的科技树长得也很不均衡,虽然树的躯干还算稳固,但是枝不繁叶不茂,只有有限几根科技树因为照料的极端精心,树枝长得算是旺盛(造船、美容、汽车、手机等)。

同样在朝鲜半岛为什么朝鲜和韩国的经济状况相差很大?

从经济总量看,缅甸经济规模更大。2012年按照购买力计算缅甸的经济总量是920亿美元的GDP,朝鲜是540亿美元的GDP。按照汇率算法,缅甸是490亿美元;朝鲜是370亿美元。

从人口上看,缅甸人口6280万。朝鲜人口2476万。从面积和上看,缅甸是朝鲜国土面积的5倍多,总量上看,缅甸与朝鲜的都比较丰富,缅甸勘探还比较弱,估计缅甸的总量当在朝鲜的几倍。

从实际经济结构来讲和发展程度来讲,朝鲜的经济更好。朝鲜有相对完整的和独立的工业体系,朝鲜的重工业发达,其钢铁、机械制造、汽车、电子工业都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尽管朝鲜穷但是世界上发展中小国能有朝鲜那样的工业水平的可不多。

朝鲜实际人均GDP按照汇率来说2012年约为1900-2100美元左右,按照购买力来说是3500-3800美元左右。而缅甸按照汇率是820美元,按照购买力是1600美元左右。从人类发展指数看朝鲜是0.656,缅甸是0.495.朝鲜的人民生活水平要高于缅甸,但是吃的方面并不比缅甸强。主要是居住、医疗、教育比缅甸强不少。朝鲜的经济水平和形态停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缅甸则还是传统的农业国,经济形态是四五十年代水平。

从速度上看,缅甸发展更快。但是从发展最近十三年速度上看,朝鲜平均发展速度是3.3%,且朝鲜经济发展的波动度较大。缅甸实际达到了7.5%,缅甸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战略打破经济封闭,缅甸的经济成就正在越来越大。

朝鲜这几年的GDP是多少?

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

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朝鲜从2000年以来已把强国战略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然而,由于半岛目前的不战不和的态势,朝鲜又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经济建设。在今后一个时间内,沉重的军费负担仍将继续拖累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朝鲜只能继续取“建设与军事并举”的方针。朝鲜自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对与军事工业直接相关的重工业的高投入,结果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而军工生产却发展迅速,消耗了巨大的国民财富,不仅直接排挤了农业和轻工业,也排挤了民用生产资料的生产。目前,朝鲜人口总数为2300多万,朝鲜拥有现役正规军105.5万,准军事部队18.9万,预备役470万。其兵力占世界第五位。据外电报道,近年来朝鲜每年的军费支出约占其GNP的20—25%左右,1994年其军费支出为56.6亿美元,占GNP的26.7%。这种巨额的军费不能不严重阻碍并延缓朝鲜现代化的正常进程。

东欧剧变和苏联崩溃,使朝鲜失去了原来与这些国家协作保有的战略物资来源和主要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停止与朝鲜进行易货贸易后,朝鲜又没有足够的外汇继续进口石油、棉花、焦炭等战略物资;而这些国家对西方国家开放市场,又使许多朝鲜商品失去了竞争力。美国对朝鲜的经济封锁和制裁,进一步缩小了朝鲜的国际经济空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朝鲜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封锁和制裁。东欧剧变后,在美国要求停止与朝鲜进行贸易,否则西方国家不提供的压力下,东欧等国家都停止了与朝鲜的正常贸易,导致出现了朝鲜有竞争力的商品也无处输出的局面。1995~19年连年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给朝鲜的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能源、原材料的短缺和工业生产的瘫痪,使朝鲜不仅难以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而且不得不砍伐森林作为工业和民用能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恶性循环。与美国进行的核对峙,使安全问题陡升为最紧迫的课题,致使朝鲜无法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经济结构,结果更加恶化了经济困境,逐渐降低了国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解决方法和越南一样:加快市场经济改革步伐,国家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如---裁军放权,改变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模式,逐步将经济管理权下放,取按劳分配制度,提高国民劳动生产积极性,鼓励发展个体和私人经济,扩大市场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韩国经济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动荡与恢复阶段(1945年~1961年)。韩国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经历了大规模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动荡。1948年成立的为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使其生产设施几近毁灭。1953年停战后,在美国及联合国的经济援助下,经过近三年的恢复,于1956年在很大程度上完成重建工作,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尽管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是韩国经济停滞的时期,但是,1954年韩国实施的“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的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即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土地分配给实际耕作的农民,结果一种佃农耕作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收益分成佃农耕作制度,使农业部门的生产率得到提高。事实上,在这个时期实施的几个重要政策目标,成为60年代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1953年至1962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3.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0.7%。

(二)高速增长阶段(1962年~1992年)。1961年5月,朴正熙军事上台后,开始以主导、出口导向和不均衡发展等战略,推进了韩国经济的有开发。1962年开始连续实施了6个五年经济开发。

这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可谓外向型经济形成时期。“一五”期间作为振兴出口、引进外资、引进技术的步骤之一,1965年韩国和日本实现了邦交正常化。60年代,韩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都达到7.6%。1962年至1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23亿美元增至81亿美元,增加2.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87美元增至252美元。“二五”结束时的11年,出口额由1962年的5480万美元增至10.68亿美元。

70年代是韩国实施第三、第四个经济开发五年,继续推进自立经济建设、解决发展不均衡时期,也是重化工业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针对韩国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提出“各地区均衡发展”、“划时代地扩大出口”、加紧“重化工业建设”等目标,改善了地区间、产业间的不平衡发展。为了继续扩大出口,13年制定了重化工业发展,将造船、汽车、钢铁、石化及有色金属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对重化工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此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1.2%,创造了该时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的最高纪录。同时,产业结构向工业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16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二产业的比重31%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24.8%。“四五”期间(17年~1981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仅为5.8%。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朴正熙总统遇刺,1980年光州及粮食的大幅度减产,重化工业投资失控,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尽管如此,应该说整个七十年代韩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在“新村运动”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当局在宏观调控上的失误,出现了工业投资过猛,工业设备运转率过低等问题。11年至19年,国民生产总值由95亿美元增至614亿美元,增加5.5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288美元增至1662美元;出口由10.68亿美元猛增至150.6亿美元,年均增长39.7%。

进入80年代,韩国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五五”(1982年~1986年)和“六五”(1987年~1991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2%和9.3%。八十年代上半期,韩国出口增长率超过进口,贸易赤字逐渐减少,1986年终于出现盈余。年~1985年韩国同其出口市场的发达国家产生贸易摩擦,使得出口增长速度放慢。但是,1986年以后,进入低汇率、低油价、低国际利率的所谓“三低”时期,使出口连续几年大幅度增加(1986年增加14%,1987年36%,1988年28%),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达到11%,199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757美元

(三)调整改革发展阶段(1993年7月至今)。1992年开始实施第七个经济开发五年。可是,1992年12月当选的韩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民选总统金泳三,1993年2月上台后提出了“新经济五年(1993年~1998年)”。在此中提出行政改革、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改革。1992年与中国建交。由于韩国具有的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对日本出口大幅度增加、设备投资增加等因素,1994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1995年也保持了这种良好势头,增长甚至超过1994年,达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10037美元)。1996年由于日元升值导致韩国出口下降和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率回落为7.1%,可是,在这一年韩国成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这标志着韩国基本上摆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19年10月开始韩货价值暴跌,被卷入亚洲金融危机漩涡之中。年11月末,韩国可用外汇储备降至73亿美元,陷入无法支付外债之困境。韩国不得不于当年11月21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金融救助,并于12月1日与IMF签订了金融救济协议。550亿美元的紧急资金救助实施后,不稳定的外汇状况随着1998年1月韩国同国外债券组织签订短期外债向中长期转换的协定后开始趋于稳定。以IMF的金融救济为契机,韩国摆脱了全国范围的危机。而受到金融危机洗礼的韩国经济,九十年代末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进入21世纪以来,调整改革中的韩国经济,于2000年显示出有力的增长,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2001年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增长3.8%。2002年新当选的卢武玄总统提出了四大方面的经济施政纲领。2002年经济年均增长7.0%。而2003年仅增长3.1%,国内生产总值为6012亿美元,人均为12646美元。

纵观韩国经济的发展,“根据霍利斯·钱纳里(H.B.Chenery)的研究,韩国经济的主要转换增长时期(transitional growth)为1963年~1983年。1963年随着第一次经济五年的制定实施,工业化正式启动。10年韩国成为了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ation country)。1983年韩国经历了19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机,1980年负增长后经济得以恢复,并在经济稳定基础上促进自律化、开放化。”而经历了1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挫折之后,韩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韩国不同历史时期促进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评价

通过韩国经济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促成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从世界经济发展宏观角度来讲,韩国处于后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更发达国家技术革新成果,“浓缩”工业化进程之优势地位;以及超越传统贸易理论所指出的一个出口国需先在本国国内市场上充分收集消费者偏好使其成熟后再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漫长过程;还有对像韩国这样匮乏国家,战后节约型技术得到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发展中匮乏束缚得到大大缓解;亚当·斯密的贸易理论,即“在不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富国与穷国之间的贸易将使双方受益,而后者比前者受益更多”又一次得到部分验证。而从韩国本身来讲,实施的以下几种经济增长战略不能不为其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所谓主导是指的“定向”和“导向”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作用。对韩国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规划、指导、管理和调控经济。其主要手段是:首先,运用经济开发战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方向。韩国60年代中期提出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经济活动重点由国内市场转向国外。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重点由轻工业转向重化工业,提出“重化工业化”经济开发战略,80年代以后,又提出“技术立国”等。其次,根据经济发展远景目标,制定五年经济开发,以自由与相结合为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开发。第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法规及措施并加以执行。第四,韩国首脑亲自干预经济。由于将干预经济活动视为其重点职能之一,所以,最高层直接干预经济、直接处理经济运行中的重要问题。

关于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初期是比较有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韩国当时经济条件下,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旨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由充当其经济活动的总指挥。主导经济的主要手段为宏观经济决策、指导、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经济立法和行政手段等。然而,这种依靠主导,30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自有其弊端。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制度演进存在路径依赖。由于主导的企业制度、金融支持政策的安排,造成了企业对的强力依赖。韩国大企业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竞相不计后果地扩张,沿着规模扩张的路径走下去。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大企业集团没有适时地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技术创新;企业的高负债、财务结构不合理,以及企业集团的制度缺陷,终使企业管理失控。到19年金融危机时,大企业集团纷纷倒闭也就不难理解了。韩国主导型经济发展的另一弊端在金融体制上表现显著。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金融系统是一个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信号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将金融配置到相关部门中去,推动社会生产的正常发展。可是在韩国,其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使然,金融业的职能仅是行使指令、干预经济的工具。决定利率、存贷、投资等,使金融机构丧失了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因,大量的呆账成为其沉重的负担,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融扭曲与滞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19年的金融危机,将其所有弊端都展现给国人,使其始于90年代初但又未能痛下决心的改革调整不得不真正使上轨道。由此转向旨在减少干预、建立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上。这种由主导经济向重点规划经济的角色转变,使如三星电子这样的大企业集团脱颖而出,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韩国现任总统卢武玄当政之初提出的四大经济施政纲领,并非言之无物。首先提出确立自由公正的社会秩序,具体包括建造易于创业的环境、构筑透明公正的竞争机制、构筑先进的金融基础系统和进行财政税收改革。在建设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中,提出要用东北亚时代的视野,构筑以物流中心基地与国际化金融为两翼、围绕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商务中心。而建设科学技术为中心的社会和面向广阔未来的农渔村社会都有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韩国主导型经济开发战略基本完成其使命,成为其历史的一部分。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六十年代初韩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两种选择,其一,继续发展以进口替代产业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建立独立的、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社会生产和人民所需要的产品尽量不进口或少进口;其二,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以出口产业为中心的外向型经济,通过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选择后者,使韩国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韩国当时剩余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有效地弥补了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资本积累不足等方面的劣势,为韩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韩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相对来讲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源于其取的正确方针和措施。概括起来韩国实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有以下特点,其一,以比较优势为其出发点。针对缺乏原材料、资金不足但劳动力丰富的现状,韩国决定了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工业。其二,适时地进行结构调整。保持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能够适时地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其三,实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出口。尽管这些优惠政策,如直接补贴,随着外部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减少,但在出口企业的发展初期,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平衡增长战略。韩国在增长方式的选择上,理论上受经济学家哈士曼(A.D.Hirschmann)的“不平衡发展论”的影响,认为在短时间内可以牺牲部分产业和工业部门而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业,通过发展重点产业来积累资金,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在财力、物力和技术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同时实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均衡发展,因此,选择“倾斜式”的重点投资,“不平衡中求平衡”发展,取“先工后农”,“先出口后内需”,“先轻后重”,“先大后小”,“先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后一般产业”,“先增长后稳定”,“先速度效益后技术效益”,“先内涵后外延”,“先效率后公平”以及“先增长后发展”等一系列经济不平衡增长战略。

对于韩国所推行的这种不平衡增长战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1962年至11年第一、第二个五年期间,韩国重点发展投资省、见效快的轻纺工业,增加出口创汇,以此增加对基础工业设备投资和扩大生产能力资金的积蓄,取得显著成效。而70年代初期起,由于重点转向重化工业过程的过急过猛,出现了对重化工业的重复、过剩投资,降低了经济效益。再则,效率与公平上的不平衡,出现经济增长之同时工潮迭起等并非完美之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应该说不平衡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交错的平衡增长。

(四)与国际经济变动协调的产业政策与国际化发展战略。韩国在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及时捕捉和积极利用各个时期国际上产业结构变动的有利机遇,以其协调的产业政策来调整其产业结构。80年代开始,韩国开始推行国际化,力图把其企业全面推向国际市场,按照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冷战结束后,随着愈来愈多的国家重视发展经济,韩国更加强调其经济的国际化、世界化发展,同样,这符合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发展潮流。

(五)高科技与人力开发战略。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及其人力要素的支撑。韩国历来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同时加大对科技开发的投入。而此战略得到产业界的普遍赞同,认识到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素质。韩国的大企业大都创办了职工业余学校、职工训练所、人力开发院等职工培训机构。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现任总统卢武玄提出的“构筑技术中心的社会”经济施政纲领,体现了韩国在经济日趋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中,以高尖端科学技术立国的志向。

朝鲜GDP估算战后朝鲜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先盛后衰的发展历程。朝鲜在80年代之前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亚于中国和越南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甚至也不低于韩国。1960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仅是朝鲜的40%和55%,15年时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朝鲜的90%和84%。直到1980年韩国才刚刚赶上朝鲜。韩国GDP与人均GDP分别是603亿美元和1589美元,朝鲜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13亿美元和1161美元。 此后韩国则快速发展,把朝鲜远远抛在了后面。详见下列图表一 1990-1996年间韩国和朝鲜总体经济指标对比 年度 经济成长率% 国内生产毛额GDP亿美元 人均国民所得美元 韩国 朝鲜 韩国 朝鲜 韩国 朝鲜 1990 9.5 -3.7 2,536 2,620 5,883 2,020 1991 9.1 -5.2 2,941 1,710 6,757 1,010 1992 5.1 -7.6 3,079 1,640 6,988 1,020 1993 5.8 -4.3 3,328 1,620 7,484 1,020 1994 8.6 -1.7 3,807 1,270 8,467 840 1995 9.0 -4.5 4,565 1,310 10,037 740 1996 7.1 -3.0 4,864 1,260 10,548 640 90年代后朝鲜经济发展则每况愈下。自1990年开始直到1998年连续9年负增长。它们分别是-3.7、-5.2、-7.6、-4.3、-1.7、-4.5、-3.0、-6.8、-1.1 。直到1999年才开始出现出正增长6.2。。详见朝鲜经济发展图表之二。表二:1990—1999年朝鲜GDP情况表年度 增长率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953 7.1 46 1960 35 177 1980 413 1161 1990 -3.7 231 1064 1991 -5.2 229 1038 1992 -7.6 211 943 1993 -4.3 205 904 1994 -1.7 212 923 1995 -4.5 223 957 1996 -3.0 177 811 19 -6.8 131 740 1998 -1.1 126 573 1999 6.2 1999年朝鲜经济增长率为6.2%,9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据韩国中央银行一份报告称,去年朝鲜建筑业增长最为强劲,为24.3%,农业增长9.2%,矿产业和制造业为9.9%。 尤其是近年来停产的4000多个地方企业开机生产。这无疑是好的征兆。但是,尽管如此,朝鲜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极为低下。有的学者认为1999年的朝鲜经济依然仅达1989年的75%。 实际上,这是较高估计,其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只有当时50%左右。 (二) 朝鲜主要工业产量 90年代后,随着苏东剧变,朝鲜的贸易环境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越来越少,原料、燃料和原油的进口激减,从而导致冶金、煤炭、电力生产大幅度下降,整个工业生产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1990年至1998年,煤炭产量由3 315万吨减少到1 860万吨;发电量由227亿千瓦减少到170亿千瓦;钢铁产量由336万吨减少到94.5万吨;原油进口量由252万吨减少到50万吨。由于原料、燃料、电力的严重不足,大多数大中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设备运转率仅达到20%。 详见图表三表三:朝鲜主要产业生产量 年度 项目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电力(亿瓦) 227 263 247 221 231 230 213 谷物(万吨) 481 443 427 388 412 345 369 钢铁(万吨) 336 317 179 186 173 153 121 水泥(万吨) 613 517 475 398 433 422 379 肥料(万吨) 159 144 139 161 132 121 96 煤炭(万吨) 3,315 3,100 2,920 2,710 2,540 2,370 2,100 纺织品(亿公尺) 2.0 2.1 1.7 1.9 1.9 1.8 1.5 原油输入(万吨) 252 189 152 136 91 110 94 进入1999年后,朝鲜工业生产开始呈现好转的迹象。据朝鲜内阁外务相白南舜说,朝鲜经济已全面出现转机,全国数千个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正常化,1999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有资料表明,朝鲜2000年电力生产同比增长了140%,煤炭生产同比增长了113%,有2 500多个工厂企业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 (三) 朝鲜粮食生产状况 60年代时,朝鲜粮食生产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1964年朝鲜产粮500万吨,那时仅1200万人口,既能让国民过得舒服,还有余粮可供出口,被国际舆论称为“经济奇迹”。 70年代中后期,朝鲜年产粮食超过700万吨,80年代前半叶曾超过800万吨,年甚至达到1000万吨。 但是,90年代以来直到2000年,朝鲜自产粮食每年平均在400万吨左右。(详见图表四)表四:朝鲜粮食供应情况年度 生产量(万吨) 不足量(万吨) 输入量(万吨) 输入后不足量(万吨) 1964 500 14 700 1000 1991 481.2 165.8 129 36.8 1992 442.7 207.3 83 124.3 1993 426.8 231.3 109 122.2 1994 388.4 278.6 49 229.6 1995 412.5 259.5 96 163.5 1996 345.0 328.0 105.2 222.8 19 369.0 306.6 163 1998 389 127 104 1999 422 100 71 2000 359 100 据韩方报道,2000年朝鲜的粮食总产量约为359万吨,比1999年(422万吨)减产约15%。其中1999年大米的产量为163万吨,2000年减至142万吨,玉米从192万吨减到144万吨,大豆从13万吨减到12万吨,只有红薯从31万吨增至39万吨,增产约25.8%。 朝鲜目前的全国总人口为2400万左右。按平均每人每天460克粮食消费计算,朝鲜全年粮食需求量最低应为400万吨上下。朝鲜全年正常粮食需求量为746万吨左右,其中口粮480万吨,工业用粮120万吨,饲料用140万吨。 可见朝鲜每年缺粮大约250-300万吨。自1991年以来每年进口80-160万吨粮食左右。近两年朝鲜取一些措施如号召农民开垦荒地种植土豆,实行所谓“土豆革命”,粮食危机有所缓解。据朝鲜农业部门统计,2000年,朝鲜土豆种植面积已达20万町步(每町步约合1公顷),若按每町步产量20吨计算,朝鲜去年土豆产量约达400万吨左右。据悉,今年,朝鲜再扩大20万町步的土豆种植面积。这样朝鲜土豆种植面积将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人均粮食供应量从上年的150克上升到300克 。但仍不足满足所需正常数量。1999年11月出席世界粮食组织(FAO)总会的朝鲜农业副部长说,2000年将缺少粮食120万吨。200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FAO地区会议上,朝鲜代表尹寿昌说,“因春旱延误了插秧,粮食状况仍然困难”,请求国际社会继续予以支援。 (四) 朝鲜外贸情况进入90年代后,随时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鲜对外贸易受到极大的冲击。苏联一直是朝鲜最大的贸易伙伴。1990年朝苏贸易额为25.6亿美元,占朝鲜贸易总额的54.2%。苏联解体后,1991年朝俄贸易额急剧减少到4.7亿美元,比上年减少80%以上。此后贸易额逐年减少,1995午朝俄贸易额只有2.3亿美元,在朝鲜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则下降到11%,5年间朝俄贸易规模缩减了50%以上,因此造成朝鲜对外贸易严重滑坡,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进出口贸易急剧下降。 1991年贸易总额由1990年的47.8亿美元下降到27.2亿美元,1992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6亿美元,1993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6.4亿美元,1994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1.1亿美元,1995年贸易总额下降到20.5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下滑至14.42亿美元。1998年朝鲜对外贸易额为14.42亿美元,同比减少33.7%,其中进口额为8.8亿美元,同比减少30.6%;出口额为5.59亿美元,同比减少38.2%。这是90年代以来,朝鲜贸易额首次低于15亿美元。 1999年为14.79亿美元。2000年略有回升(19.7亿美元),2001上半年骤增八成。其中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241%,从中国进口矿物性燃料和谷物分别增长112%和89%。 90年代以来朝鲜外贸情况,见图表之五: 1989—1999年朝鲜外贸、外债表年度项目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8 2000 贸易总额(亿美元) 45.9 47.8 27.2 26.6 26.4 21.1 20.5 19.8 14.42 19.7 输出 16.9 18.6 10.1 10.2 10.2 8.4 7.4 7.3 5.59 5.5 输入 29.0 29.2 17.1 16.2 16.2 12.7 13.1 12.5 8.8 14.1 输出——输入 -12.1 -10.6 -7 -6.2 -6 -4.3 -5.7 -5.2 -2.81 -8.6 外债 67.8 78.6 92.8 .2 103.2 106.6 118.3 120.0 121 (五)朝鲜产业结构及现代化水平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朝鲜已认识到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服务业比重增长较快,1990-1995年5年间增长了9.4%,同期重工业比重5年间下降了6.3%,农业林渔业的比重也略有下降,但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的局面。 详见表六表六:1991—1995年朝鲜国民经济结构比例表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农、林、渔业 28% 28.5% 27.9% 29.5% 27.6%矿工业 38% 33.8% 32.9% 3l,4% 30.5%轻工业 8% 6.3% 6.8% 7% 6.8%重工业 22% 18.3% 17.9% 16.6% 15.7%社会间接资本 13.2% 14.2% 13.3% l l% 11.5%服务业 20.9% 23.5% 25.9% 27.9% 30.3%近几年又由于粮食危机和工农生产的急剧下滑,其工作重点放在恢复生产的正常化和解决人民的粮食问题,无暇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其经济结构基本上与90年代中期相近。在朝鲜经济结构中占份额最大的是农业,其次为制造业,第三是服务部门。如果按产业来划分,则第一产业即农业的份额为27.6%,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十水电气业)份额为42%,服务行业份额为30.3%。 详见见表七。 表七:朝鲜国民经济结构(1995年) 经济部门 占GNP比重 (%) 农业 27.6 制造业 22.5 建筑业 6.7 服务行业 9.6 矿业 8.0 电力、天然气和自来水 4.8 服务部门 20.7 合 计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其一,朝鲜经济中占总人口37.6%的农业人口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7.6%,这表明朝鲜和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质地位。其二,第三产业(30.3%)中2/3的份额(20.7%)是服务部门,因此这并不代表第三产业的繁荣,恰恰说明朝鲜经济中的服务行业仍处在比较初级的状态。朝鲜的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钢铁、煤炭、电力、造船、纺织等部门。其经济部门比较齐全,并具有潜力。但是,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重工业中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比重大;而轻工业和社会间接资本比重小;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还很低下,因此,从总体上讲,朝鲜属于典型滞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处于现代化低水平阶段。这与韩国国民经济结构形成显明对照。 见表八表八::韩国国民经济结构(1990-1995年) 项目年份 农业 工业(制造业) 服务业 1990 8.7 29.8(29. 2) 61.5 1991 7.7 29.0(28.5) 63.3 1992 7.4 28.2(27. 8) 64.4 1993 7.0 27.3(27.0) 65.7 1994 7.0 27.2(26. 8) 65.8 1995 6.6 27.2(26.9) 66.2 1996 6.3 26.1(25. 8) 67.6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朝鲜工业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也相当之大。据韩国发展银行估算,朝鲜主要部门工业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大约在17-25年。其中造船23年,钢铁20年,机械工具制造20年,汽车 25年,家电23年,计算机17年,纺织23年,食品饮料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