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宣传广告_特斯拉的广告文案
1.特斯拉大战拼多多,不能只看到品牌价值和销售模式
2.特斯拉一季度在华收入同比大增238%,为什么特斯拉不打广告呢?
3.为什么特斯拉贵,看电机、电池、悬挂就能知道原因
4.特斯拉的车标起源于什么?
5.特斯拉几度电抵一升油
6.虚标、吹牛、欺诈……车企干的这些事该有人管管了
特斯拉于 2003 年由埃隆·马斯克创立,已迅速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汽车公司之一。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特斯拉始终走在绿色革命的前沿。特斯拉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其独特的营销方式。
首先,特斯拉不依赖传统广告。与在电视广告和平面广告上花费数百万美元的其他汽车公司不同,特斯拉专注于通过口碑和社交媒体打造强大的品牌。特斯拉没有试图通过华而不实的广告来说服人们购买他们的汽车,而是依靠其热情的粉丝和早期用者社区来宣传其产品。
这种方法对特斯拉来说非常成功。该公司围绕其品牌和产品培养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粉丝们热切地等待着最新的型号或更新。通过建立一个由忠实客户和拥护者组成的社区,特斯拉无需在广告上花费巨资就能够围绕其产品引起轰动和兴趣。
其次,特斯拉的营销侧重于其产品的独特功能和优势。特斯拉并没有试图吸引所有人,而是瞄准了对可持续性、技术和创新感兴趣的特定细分市场消费者。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不仅环保,与传统的汽油动力汽车相比,它们还提供卓越的性能和驾驶体验。
特斯拉的营销重点是强调电动汽车的优势,例如更低的维护成本、更好的加速性能以及在家充电的能力。通过展示其产品的优势,特斯拉已经能够吸引特定的客户群,他们愿意为最新最好的技术支付高价。
特斯拉的营销策略是由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推动的。马斯克是营销大师,能够围绕每一个新产品或公告引起轰动和兴奋。从将汽车送入太空到推出新型电动半挂卡车,马斯克知道如何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
马斯克对特斯拉营销的影响不容小觑。他的远见和魅力帮助特斯拉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并使该公司成为绿色革命的领导者。马斯克的个人品牌也与特斯拉紧密相关,他的个人推特账户是推广特斯拉产品和愿景的平台。
特斯拉的营销策略侧重于创新和颠覆。特斯拉不仅仅是在销售汽车,它还在销售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交通成为常态的未来愿景。通过将自己定位为汽车行业的颠覆者,特斯拉已经能够吸引正在寻找新奇事物的消费者的注意力。
特斯拉的营销在吸引对可持续性、技术和创新感兴趣的特定客户群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该公司通过口耳相传和社交媒体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形象,并将自己定位为汽车行业的颠覆者。通过专注于其产品的独特功能和优势,特斯拉已经能够吸引愿意为最新最好的技术支付高价的客户。
特斯拉的营销思路不同于其他车企,因为它专注于通过口碑和社交媒体打造强大的品牌,针对对可持续发展、技术和创新感兴趣的特定细分市场消费者,并突出其产品的独特功能和优势。特斯拉的营销由其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推动,专注于汽车行业的创新和颠覆。随着特斯拉不断突破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界限,其营销策略无疑将继续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你淘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大战拼多多,不能只看到品牌价值和销售模式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拼多多在其平台,推送了,万人团购特斯拉的广告,在拼多多拼成的特斯拉model,比购买的要便宜4万块!此次万人团购共有五人成功拼到新车。但是,后来特斯拉却拒绝向其交付车辆。因为特斯拉首先声称,自己并没有与拼多多有过任何的合作,所以说,此次团购活动,出售的车辆受到任何的争议或者是权益损失,特斯拉均不负任何责任。
后来拼多多为了解决问题,联系了此次购买成功的五名买家,让消费者去特斯拉的独立下单,最终由拼多多官方补贴差价。我认为拼多多这样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甚至更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但是此举却没有换来特斯拉的同意,特斯拉认为,这个订单是拼多多商家以个人的名义下单,实际上会造成隐瞒下单信息,所以拒绝交付车辆。
我认为特斯拉这样的做法有些问题,因为其消费者个人已经缴纳了全部的车款,并且,车也是在其个人名下,也不存在转手买卖行为。为什么不予支付呢?特斯拉声称,违反了禁止转卖条款。但是此次已经上了热搜,我们全部都有目击证明,消费者根本就不是在转卖车辆,而是仅仅是用来自用。只是因为有了拼多多的2万元补贴。最终特斯拉却选择不交付,我认为是特斯拉违反了公平交易的原则,而且他拒绝签署之前的合同,我们可以从网络上的一些消息看出来。
此次根据律师的消息来说,特斯拉的做法并不合法。消费者有权要求特斯拉交车,并且赔偿相应的损失。而且特斯拉的订购协议中,提到的禁止转卖或其它的条目,这些在法律上无效。
特斯拉一季度在华收入同比大增238%,为什么特斯拉不打广告呢?
[汽车之家?新闻]?最近特斯拉杠上拼多多,你来我往大战多个回合,引起了轩然大波。说起来,拼多多蹭其他品牌的热度早已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化妆品到计生用品、从手机到游戏机、从家用电器到交通工具……谁火就蹭谁。在汽车领域,这也不是头一例。此前就有“五五购物节”上凯迪拉克与拼多多做切割,只不过凯迪拉克最后不得不半推半就的从了。但这次特斯拉的态度看起来十分坚决,似乎打算硬抗到底、绝不向拼多多妥协。
关于特斯拉为什么不妥协,业界的讨论很多,但都仅限于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管理这一层面。特斯拉需要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所以与拼多多撇清关系,这是十分自然的。●?品牌传播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商品并不是技术与汽车,而是品牌。技术也好、产品也罢,以及服务、传播,都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而存在的。上市的每一款车型、开发的每一项技术,都是在品牌定位与战略目标之下所作出的决策。事实上,在大多数领域,有一定溢价能力的企业,品牌都是核心,企业所有业务都是围绕着品牌而开展的。 因此,特斯拉不希望与拼多多产生任何关系是很正常的。 另外,业界普遍认为特斯拉几乎不做广告。不过特斯拉只是不做传统意义上的广告而已,事实上特斯拉一直在不遗余力的做品牌传播。无论是自带话题性的埃隆·马斯克个人,还是SpaceX、The?Boring?Company、Neuralink等其他关联公司,都为特斯拉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甚至“不做广告”这种商业行为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广告”。特斯拉的“广告”,本质上是对自身品牌价值的塑造,虽然不借用传统媒介,但也是需要巨额投资的。换言之,特斯拉自己就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传播渠道,特斯拉的“广告”只投放在自己体系内。也正因为如此,拼多多“蹭”特斯拉热度、借用其品牌影响力而扩大自身的传播、甚至希望通过建立品牌关联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说的严重一些就是直接抢钱了。 因此,从传播的角度而言,特斯拉也绝不可能让拼多多蹭自己的热度。●?销售渠道
特斯拉几乎是第一个成功实现直销的量产汽车品牌。 汽车作为复杂而贵重的大宗商品,销售周期长、交付流程复杂。尤其在没有实现全面信息化的时代,汽车在终端的销售服务并不能做到全国统一标准,车辆价格也无法做到完全统一,因此需要大量的终端销售人员来服务消费者。汽车厂商没有能力建立覆盖整个市场的销售团队,所以必须与各地的经销商合作。经销商不仅可以解决本地化、差异化销售服务的问题,还可以替汽车厂商分担资金周转、商品车库存、备件储备、售后服务等压力,甚至成为汽车厂商调节销量表现的蓄水池。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当下,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时空差异已经不是汽车厂商扩大市场规模、覆盖终端市场的障碍。并且,汽车的电气化架构也让维修保养变得简单。另外,由于汽车产品价格相对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便宜,买车也成为比较容易的事情。因此,终端零售与售后业务的复杂程度大幅下降,让汽车厂商实现直销成为可能,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服务更加规范化、更可控,而且还可以直连消费者,通过去中间化来节省大量分销渠道的成本。 不仅仅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也用直销模式,甚至多数传统车企也都在探索各自的直销模式。不过传统车企之所以没有马上实现全面直销,核心原因恐怕并不在于其售卖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能源汽车,最大的障碍反而是损害了此前与之共同经营、风雨同舟的经销商的利益。 以上是大家在讨论“特斯拉大战拼多多”这一中普遍共识的观点——品牌形象与渠道管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仅仅如此吗?让我们结合特斯拉近期的其他几条新闻,从业务布局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出行服务
特斯拉控制渠道,除了保护直销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将用户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中。因为,特斯拉卖给用户的不仅仅是汽车,而是基于汽车的一整套出行服务、以及未来在出行场景中更具市场想象力的其他增值服务。 汽车营销,按照利润主要来源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售卖汽车产品;第二阶段,售卖汽车服务;第三阶段,售卖出行解决方案;第四阶段,售卖基于出行场景的增值服务。当前,汽车市场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售卖汽车服务”向第三阶段“售卖出行解决方案”过渡的初始阶段。 汽车作为硬件,盈利点将越来越少、利润率也会越来越低。而用户购车背后的需求本质是出行,围绕着出行的一系列服务,才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机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电气化变革,让OTA得以实现并逐渐普及。汽车不再单纯由硬件来定义,而是可以通过在线升级来保持最新的状态、拓展功能应用,甚至提升性能。车辆的核心利润将来源于系统更新、功能权限开放、性能升级、应用购买、充电服务等一系列出行场景中的新需求。而这恰恰是特斯拉开创的模式。 特斯拉正不断的压缩硬件成本,在通过不断降低车辆售价来获取相对竞争优势的同时,将自己的利润来源转移至OTA升级、家庭充电服务包,以及超级充电站充电服务等。 因此,特斯拉必须把持住车机入口,将用户及用户的出行消费牢牢握在手中。这也是特斯拉必须与拼多多撇清关系的原因之一。●?自动驾驶
在第三阶段的营销竞争中,特斯拉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其他竞争对手都已经在特斯拉的领跑下不知不觉的走进了特斯拉提前写好的“剧本”中。并且,特斯拉已经对未来做好的布局和预案:自动驾驶,就是汽车营销第四阶段“售卖基于出行场景的增值服务”的核心与基础。 未来,不仅包括上网在内的通讯会变成人类的基本权利,出行也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基本权利。享受基本的免费出行服务将是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的可能之一。而从提升物流效率、释放人类在途时间、解放生产力的角度而言,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几乎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人类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以及车辆实现自动驾驶带来的大量的在途闲暇时间,将必然需要用各种服务填满,这将是巨大的商业空间。 特斯拉积极推进自动驾驶业务,其目的就在于抢先获取这个巨大的商业机遇,通过先发的时间差,以及独占的车机入口,构建一个价值寻租空间。这样即使在对手普遍进入第三阶段的出行解决方案竞争情况下,特斯拉仍然可以保持领先优势、吃第四阶段的第一口蛋糕,通过在出行场景中的增值服务获取巨大收益。 这么具有想象力的未来机遇,特斯拉怎么可能让拼多多现在就搭上便车呢?●?产品技术
“功能决定形式”。 电气化、自动驾驶的发展会改变车辆的形态结构。虽然当前汽车还处于从E时代(电子时代)向i时代(智能时代)过渡的阶段,但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电架构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车轮四角分布,获取更大的轴距布置电池;A柱前移,提升有效空间利用率;减小进气格栅面积甚至直接取消,获取更优的气动布局…… 不仅仅是造型和结构,生产工艺和材料也发生了变化。 最近特斯拉公开了车身一体成型工艺:用压铸工艺制造一体化铝合金车身。虽然目前只是用于生产Model?Y的后地板总成,但终极目标是用于除开闭件与外覆盖件之外的整个车身。 当前的车身主要用冲压+焊装的工艺生产,为了保证各部位的结构强度、刚度等性能,需要进行复杂的钣金件结构设计与大量的反复的CAE计算,难免会造成结构和性能的冗余。如果用压铸一体成型工艺,车身结构的每一部分都可以设计的“刚刚好”,?将底盘空间节约出来用于布置更多的电池。不但可以提高安全性能,同时也能够降低整备质量。另外,没有了冲压与焊装工艺,可以节省模具、压力机、夹具、焊装机器人等大量的设备投入,降低车辆的开发成本和生产制造成本。 另外,马斯克还曾评价过用热处理工艺实现冷轧不锈钢呈现不同颜色的可行性。如果这一工艺能在车身的外覆盖件上实现,那么整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基本上就会完全以总装为核心了,生产效率将大大提升。 近期特斯拉还有多项专利披露:用7nm制程工艺的高效能运算芯片(HPC)、短程运动传感器、新的线束布局架构……可以预见,特斯拉未来的汽车产品将更加智能化,机械结构也更加简洁,甚至可以实现除车门、行李厢、充电口等必要开闭件之外的完全封装化。这一切技术方向都在为实现自动驾驶、车辆的终端化做铺垫。特斯拉未来的产品,将会在性能上保留一定程度的冗余,以便通过用户付费升级和解锁功能来盈利,或者搭载更多功能的车机应用。这也是未来汽车营销第四阶段——“售卖基于出行场景的增值服务”的必要条件。 金融保险 特斯拉近期还有另外一个新闻引起业界关注,那就是在国内成立了一家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特斯拉涉足保险业务并不奇怪。业界喊了多年的UBI保险无法落地,原因之一就是无法获取车主的驾驶行为数据。一方面是因为车辆型号众多、通过车机数据来分析用户的驾驶行为异常复杂,另外自然是因为数据——尤其是车机数据都是车企的命根子,不可能共享。但特斯拉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掌握自己的车机数据、而且具备自行分析车主行为的技术能力与可行性。虽然特斯拉的保险经纪公司只能代理保险,但它可以有足够的数据来左右合作伙伴的保险定价。如果特斯拉能够为自己的车主提供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那么不仅用户可以享受更便宜合理的保险费用,同时特斯拉也能够在以车辆为核心的相关业务中具备成本优势,甚至可以在保险中获得不菲的利润。 另外,前面提到的车身一体成型工艺虽然有诸多好处,但是因为铝合金材质的延伸率低、难以焊接,所以可维修性差、维修成本高。不过特斯拉未来的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走类似苹果的“AppleCare+”的路线,以换新替代维修。并且铝合金的回收价值率高,如果特斯拉能够延展回收再制造业务,配合自己的保险服务,将会大大压缩综合成本。 而一旦L5级别的自动驾驶得以实现,甚至取消了方向盘,那么车辆上路的责任认定将完全指向汽车厂商。因此汽车厂商将可能不直接售卖汽车,只提供出行服务。自动驾驶时代的汽车保险将是更巨大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特斯拉有足够的动机将自己车辆的保险业务握在手中,以寻求利益最大化。 知识产权 早在多年前,特斯拉就宣布将开放专利,供业内免费使用。不管特斯拉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无论是品牌传播也好、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也罢,显然,真正的核心技术并不会在开放之列。 特斯拉开放专利的目的,个人认为有点像《三体》中的智子:锁死对手的技术进步。通过提供免费的专利技术,让一些竞争对手走上“剧本”设计好的技术路线,限制甚至锁死竞争对手发展的可能性。毕竟,免费的才是最贵的。而特斯拉则会在这些开放专利的基础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还将带来额外的收益:整个产业都建立在特斯拉标准之上。 由此可见,拼多多蹭特斯拉,可能仅仅是为了借用其品牌影响力。但从特斯拉的立场来看,岂止是蹭热度、破坏渠道,那简直是动了其远大理想、美好蓝图的根基,因此坚决不能妥协。 有道是:“扁担长,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和板凳的捆绑Play互相推就了几百年,拼多多与特斯拉各执一词的销售渠道之争恐怕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结果。那就让我们持续关注吧。(文/汽车之家大数据分析师?刘雪杉)为什么特斯拉贵,看电机、电池、悬挂就能知道原因
特斯拉一季度在华收入同比增加283%,跟去年的这个时候比特斯拉还是有很大增加的,虽然近些日子特斯拉站在风口浪尖上,出现了好多刹车失灵这样的事情,但是这是4月份的事儿,一季度的时候也有一些负面消息,但还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呢。
为什么特斯拉不打广告,因为特斯拉打广告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这种车子都是中高端市场的车子,因为特斯拉比较便宜的车型,它也是在15万左右15万以上,那才是他车子的市场定位,每天看电视的看广告的,你觉得他会花15万买一辆车子吗?那还是最便宜的特斯拉平均的均价还应该在20万到30万,所以它面向的市场不是普通消费者,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并不会花将近30万买一辆汽车。
这个道理像什么呢?就是说你为什么看法拉利,兰博基尼这些汽车从来不在电视上面打广告呢?因为打广告没有意义,它面向的客户群是不一样的,普通的消费者是买不起这么贵的东西的,所以它不需要通过电视打广告这种形式,当然它也会有其他的宣传形式,比如说线验店的这种模式,比如说线下销售针对你的这个收入情况,给你做出一定的车型推荐之类的,所以他们的这个销售顾客群体不是普通大众,没有必要做这种大众媒体上的广告。
做广告最重要的就是找对消费群体,你这个东西到底是卖给谁的,你才需要向那些人去宣传,如我是卖方便面的,那是不是大多数普通大众都会用到这个东西啊,而且又不贵,那么肯定要在电视上面打广告,但我如果是卖房子,我天天在电视上打广告有什么用,因为一个人一辈子正常来说他就买一套房子买两套三套的,这都算是挺厉害的了,我不是指望销量去赚钱的,所以没有必要在大众媒体上去打广告,就算打了效果也不明显。
特斯拉的车标起源于什么?
特斯拉 汽车 把广告宣传做的很到位,被认为是纯电动 汽车 的领航者, 科技 含量满满的特斯拉,当然车辆的售价也很高,为什么售价这么高,我们看过特斯拉的电机、电池、悬挂就能知道原因了。
首先我们看电机。
特斯拉用的是交流异步感应电机,照片中的特斯拉电机是由我们富田电机设计生产的,最大功率根据不同车型和配置,单电机功率可以达到275千瓦到385千瓦,甚至更高。这种电机的优点是不管用多久,都没有退磁风险,功率不会下降。缺点是,低速效率低,耗电量高。
下面我们看特斯拉的电池。
特斯拉高压电池组用的是由18650三元锂电池组成,全车根据容量的不同电池个数也会有所差别,通常在7000多节以上。照片斯拉的电芯是由松下提供的。今后特斯拉会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21700电池。也会使用我们中国宁德时代生产的类似于比亚迪的刀片状的磷酸铁锂电池,到时候电池会更安全。电池用冷却液进行散热,冬天可以对电池进行加热。车辆的续航里程,取决于全车电池存储的总能量。
然后看特斯拉的悬挂。在这里先看前悬挂。
特斯拉前悬挂用了,双叉臂独立悬挂,上叉臂用了钢制结构,羊角及下支臂用了铝合金材料。类似的悬挂结构还用在高端的奔驰宝马等车型上面。优点是可以提高驾驶的操控性,减少侧倾,提高车辆安全性及乘坐舒适性。
然后看后悬挂。
特斯拉的后悬挂,用的是多连杆独立悬挂,使用重量轻强度高的铝合金材料。类似的悬挂用在劳斯莱斯、宾利等高端车型上面。一般与前面的双叉臂独立悬挂相组合,成为高端车的绝佳配置。
上面就是特斯拉的电机、电池、悬挂。从这些配置就可以看出为什么特斯拉卖的贵,当然了除了这些还有特斯拉的其他配置,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都是非常先进的。你认为特斯拉怎么样呢。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特斯拉几度电抵一升油
其实每个车标的由来都主要是跟董事长的一些经历有关,会请专业的设计师结合一些自己的经历还有向往的元素,最终也会定稿无数次,才能选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作品。
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一家以美国硅谷为基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电动车生产及设计公司,其总部位于加州。特斯拉由斯坦福大学的硕士辍学生埃隆·马斯克与硕士毕业生J.B. Straubel于2003年创立,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其推出的首部电动车为Roadster。特斯拉Tesla汽车集独特的造型、高效的加速、良好的操控性能与先进的技术为一身,从而使其成为公路上最快且最为节省燃料的车子。
特斯拉的英文名称是TESLA,中文名译为特斯拉,目前特斯拉的CEO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TESLA这个名称来源于埃隆·马斯克最崇拜的科学怪才尼古拉·特斯拉 –出身于塞尔维亚与举世著名的明家。其知名度虽然不如爱迪生如雷贯耳,但是历史上论起对全人类的贡献却丝毫不亚于爱迪生。众所周知爱迪生发明了直流电让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特斯拉的交流电技术才是迄今广为使用的输电形式。因此马斯克以特斯拉为名来命名他的第一款纯电动 汽车,希望这款电动汽车能最终改变人们的未来生活。
电动汽车的英文是 Electric Vehicle,缩写是 EV。Logo 中间的豁口就是字母“V”,中间是一个侧着的字母“E”。另外,整个的字母T 代表电动机的转子 rotor,上面的一道弧线代表电机的定子 stator。
虚标、吹牛、欺诈……车企干的这些事该有人管管了
三度电。
1、特斯拉是一个来自美国的纯电动汽车制造产商,特斯拉旗下的车型有models、modelx、model3,modely等。
2、根据特斯拉投放的广告上看,显示的是三度电抵一升油。
2020年,江西人章先生冲着“自动驾驶”的亮点,购买了一辆特斯拉,还不惜花费5.6万元加装了“基础版驾驶功能”,特斯拉上对这个“基础版驾驶功能”的描述是——“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自动泊车、自动变道、自动导航驾驶等。喜提爱车之后不久,章先生的车在“自动驾驶”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竟然直接撞向昌栗高速一个施工路段的路障,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章先生非常纳闷,特斯拉大肆宣传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居然连最常见的路障都无法识别,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做出任何制动等应急反应。随后,章先生联系了高速交警,令他意外的是,交警认定司机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事后,章先生去找特斯拉“讨说法”,而特斯拉则教章先生长了记性,工作人员指着页面下方的一行小字标注让他看——“车辆尚未完全实现自动驾驶”。章先生花了5.6万元买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实际上不过是一个L2级的自动驾驶,类似的功能,其他厂家的选装价格仅为一两万元。
2020年底,特斯拉将一个L2级驾驶系统,命名为FSD(Full Self-Drive),即“完全自动驾驶”。
『 吹牛已成新能源车市场营销常态 』
像章先生这样被厂家过度宣传所误导的消费者并不是个案。
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宣传,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场尤其严重。汽车不同于其他商品,它直接关乎消费者以及公众的生命安全,新能源车行业愈演愈烈的“吹牛”之风应该有人来踩踩刹车了!
越来越虚的续航
新能源车最常见的虚宣传就是续航里程虚标。今年1月,特斯拉就因为续航虚标被韩国重罚28.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
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称,特斯拉在广告中夸大了在韩销售车型的电池性能,包括Model 3在内的特斯拉车型在零下气温中行驶时,续航会下降,而这些情况在和广告中都未注明,涉嫌违反韩国《公平标签和广告法》。
在被KFTC调查后,特斯拉韩国将Model 3的续航里程,更改为“单次充电高达528公里”,此前的宣传为“超过528公里”。
国内也屡有相关投诉。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一位来自天津的王女士称,系统在未行驶的情况下显示满电状态下该车续航里程仅为378公里,而非当初销售人员告知的480公里。王女士主张特斯拉北京公司、特斯拉天津公司在向其销售车辆时对于车辆行驶里程存在欺诈行为,要求退还购车款并三倍赔偿。
另外,北京新诚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某购买Model 3长续航版后,发现车辆表显的续航里程为520公里,实际续航里程只有400公里左右,远远达不到厂家宣传的668公里。新诚公司认为,特斯拉构成虚宣传,存在欺诈行为,诉求判令退车退款。
曾深陷车主连环维权的小鹏汽车,也被曝出续航虚标的问题。一位小鹏P7车主张先生投诉,小鹏P7提车半个月后,出现一晚上掉电10-20公里的现象,当时宣传480公里的续航,实际也就跑240公里左右,最多大概270公里。张先生担心到了冬季车辆续航里程还会进一步缩水。
明目张胆的欺诈
2022年小鹏P5遭大量用户投诉,原因是消费者发现,在小鹏P5 2021年的工信部轿车公告中,锂电池生产商赫然写着宁德时代,但其更改供应商后却依旧以宁德时代为卖点。对此,小鹏汽车则表示从未以电芯品牌作为卖点,并不存在误导行为。
但众所周知,电池、电机和电控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一直是车企对外宣传的重点,也是消费者买车时关注的重点,小鹏汽车所谓“没有将电池作为卖点”的说法不仅荒唐而且可笑。
小鹏P5 550E维权车主发现,该车的电池用中航锂电的电芯,电池包封装贴牌“肇庆小鹏”。
这种以次充好、货不对版的事,特斯拉也干过。2020年有特斯拉车主爆料称,原本应该安装的整车控制器型号从Hardware 3.0硬件变成了算力较差的Hardware 2.5,“拆了自己的新车才发现芯片被掉包”,车主称。
直到越来越多的车主现身说法,特斯拉才承认是因为供应链问题才更换了部分车辆配件,并为涉及到的车辆进行更换,之后特斯拉也被工信部约谈。
与续航虚标相比,零部件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行为性质更加恶劣,这不仅是过度或者虚宣传的问题,本质上是欺诈。
“永不自燃”的电池
针对担心电池安全的用户痛点,不少厂商开始标榜自己的电池“永不自燃”。
比如宁德时代就曾宣称自己的NCM811三元锂电池“永不起火”,但在投入市场后,搭载该款电池的许多车型无一幸免,连续出现多次爆燃事故——
2021年2月,一辆小鹏P7在广东肇庆街头发生自燃;2021年7月,一辆蔚来EC6在高速上受到撞击后发生自燃;2021年8月,上海市静安区一辆蔚来ES6发生自燃事故,经调查是电池原因发生爆炸起火……
尽管多个搭载了宁德时代NCM811电池的车型发生了自燃事故,宁德时代依然表示不会放弃NCM811电池发展路线,不仅有NCM811高镍三元锂电池,还有NCM523、NCM622等电池。
越来越快的“零百加速”
纯电动车的“加速性能”一直是车企们津津乐道的卖点,也是很多消费者追捧电动车的理由。随便一台电动车加速性能都堪比超跑,但事实上,某些纯电动车宣传的0-100km/h加速是有水分的。
要达到厂商宣传的“零百加速”3秒多,必须满足满电、路况良好等前提条件,但宣传广告上却没有此类标识和备注。在只有50%电量时,这些车型的0-100km/h加速都比宣传数据变慢了不少。
而且,如果没有其他性能配套,比如更好的刹车系统、抓地更好的轮胎、更好的车身刚性、更好的悬挂系统、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过快的加速性能不仅不是优点,反而因为更容易导致失控而是一个缺点,而且这个缺点还可能很致命。但这一点,EV厂家是不会去考虑的。
望眼欲穿的交付
2022年某投诉平台上,众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都表示遭遇了延迟交车的情况,等待超过3个月的情况十分普遍。
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具体的消费者而言,交付了定金和车款之后,车辆迟迟不能交付不仅很熬人,也是有成本的。现代社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有时候是最大的成本。从厂家的角度,不能如期交车,就是承诺无法兑现,就是违约。
更过分的是,部分车企会用躲避的方式来“冷处理”,消费者的权益在他们心目中完全可以无视。
不自动的“自动驾驶”
近10年,汽车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吹牛”,恐怕就是“自动驾驶”。特斯拉首先提出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但所谓的“自动驾驶”套件FSD只不过是一个L2级驾驶系统。
特斯拉的这种夸大宣传已经造成多起恶故,特斯拉也由此在国外受到多家组织的调查和指控。美国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DMV)指控特斯拉在广告中对自动驾驶进行了虚宣传;在德国,特斯拉Autopilot和FSD的描述也被认为是误导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但在中国,特斯拉依旧用“完全自动驾驶能力”的宣传字眼,试图迷惑中国消费者。
国内造车新势力也跟着特斯拉大玩文字游戏。在之前的宣传中,多家造车新势力将营销重点放在了“自动”二字上,例如蔚来的NI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小鹏的XPILOT 3.5自动驾驶系统,还有“放心开 有我在”的理想自动驾驶系统等。
到了2021年,蔚来ES8车主林先生在使用自动驾驶功能(NOP领航状态)不幸发生离世,才惊醒了消费者,大家明白了所谓“自动”驾驶功能并不靠谱。新势力车企也纷纷悄悄删除了“自动”二字,改用更加含混的“智能驾驶”等表述方式。而在2022年,蔚来汽车又忍不住将驾驶系统改成“蔚来自动驾驶”。
蔚来自动驾驶,普通人按字面理解就是完全自动驾驶,但实际上它依然只是L2级驾驶。
“500万内最好”
2022年理想发布了L9,这台车最让大家记住的是李想那句“500万内最好的家用SUV”;随后上市的小鹏G9则自称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而蔚来ES7则自称“50万SUV天花板”。
华为余承东在问界M7首批车主交付后表示,“我们的车最大缺点是价格太低”,并称“问界M7舒适程度体验可谓是超越了百万级的豪华车型”。
不得不说,在汽车营销领域,造车新势力们靠这种不惜与广告法“死磕”也要吹牛的精神,收获了一波又一波关注度,在流量为王的今天确实是赚到了,但企业和品牌的诚信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瓦解,最后破产。
编者按:
过度和虚宣传应承担法律后果
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种种过度宣传、虚宣传,还有抹黑对手的攻击性宣传,层出不穷,事实上对消费者已经造成了严重误导(不少人打开自动驾驶系统之后,真的以为可以躺着开车),产生了严重后果,对整个行业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一方面,过度宣传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这毋庸多说。另一方面,务实严谨的车企吃亏,敢吹能吹的车企却火了,长此以往车企只会比谁更会吹牛,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有些车企之所以这么敢吹,主要还是因为处罚力度不够甚至不会受到处罚。为了行业更加健康发展,也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关管理部门该出手了,对于那些言过其实的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宣传要“零容忍”;对于消费者,我们的建议是“最好的维权就是不用维权”,买车时大家要远离那些喜欢吹牛的品牌、三观不正的品牌。?(文|葫鹿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Dear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