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汽阿里又合作了,智己汽车会不会重蹈斑马覆辙?

2.吉利,上汽,红旗,哈弗等,自产的双离合谁更靠谱,优缺点有哪些

3.拼多多“拍了拍”特斯拉

4.吉利汽车的小毛病多吗?

5.拉飞机、跑航母、搭火箭,车企们为卖车都拼了命丨盘点车市2019

荣威rx5报价宁波_荣威rx5最新优惠价格

2019年的车市并没有迎来预期的触底反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狭义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达2069.8万辆,同比下降7.4%,其中自主品牌下滑趋势最为明显,同比下滑14.3%。数据背后,自主品牌的马太效应凸显,两极分化严重,有的企业甚至已经在淘汰的边缘,而有的企业则练就了一身御寒能力,比如上汽乘用车。

上汽名爵:全年销量29.8万辆?逆势长11%

数据显示,上汽乘用车2019年销量达71.8万辆,其中名爵2019年销量为29.8万辆,逆势增长11%,超越马自达、领克、WEY,连续3年登顶运动汽车品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名爵品牌在海外斩获了13.9万辆的销售成绩,同比增长90%,位列中国海外销量榜第一。

具体来看,2019年名爵ZS全年累计销量12.2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占据6万销量;名爵6全年销量6.11万辆,上市十周年更是收获了25万车主,稳占“运动轿车前三强”;名爵HS则在12月斩获7187辆销量,同比增长104%。

产品方面,2019年名爵相继推出了新款名爵6?20T和50T、纯电动名爵EZS、插电混动名爵eHS等新车,并针对斑马系统做出了升级。斑马3.0系统针对700余项体验进行了优化,例如语音交互方面加入了中英文夹杂的语音指令识别;导航定位更加精准(官方宣称定位精度达到98%,高架道路识别率达到99%)。同时,其还增加了AI通勤模式、3D实景、酷我音乐、等28项新功能,可为用户用车与出行提供更加全面且细致的服务。

除了产品与技术方面的不断更迭,名爵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019年12月,上汽集团正式与新加坡Eurokars?EV?Pte?Ltd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旗下名爵品牌将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销售。此后,名爵eHS插电混动、名爵EZS等车型也将陆续登陆新加坡。

事实上,名爵对海外市场早有部署。相关信息显示,从首款纯电动汽车名爵EZS登陆泰国开始,截至目前,名爵有2019款名爵纯电动6?50T、名爵EZS等全球车型已陆续登陆海外多个国家。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曾介绍:“在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指导下,名爵不断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和拓展,已经实现在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是名爵。”

而新加坡则是名爵在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开拓的又一个重要新市场,之后还将继续开拓其他海外市场。正如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所说的那样,“随着燃油车的发展、新能源车的到来,我们发现海外发达市场更有秩序、更有需求、机会更大。”

除此之外,上汽名爵2019年在赛事方面同样也有着不小的收获,在2019?TCR国际汽车中国系列赛宁波站第二回合决赛中,经过13圈激烈较量,名爵6?XPOWER?TCR最终击败奥迪、本田等强队,一举包揽4座奖杯车队冠军、厂商冠军、车型冠军以及车手张臻东的全场季军。

上汽荣威:2019年销量42万辆?同比增长4%

除了上汽名爵之外,上汽乘用车旗下的上汽荣威在2019年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上汽荣威官方数据显示,其2019年销量为42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12月成绩尤为突出,销量高达4.71万辆,环比增长32%。具体来看,荣威RX系列月销2.75万辆,同比增长14%;荣威i系列月销2.1万辆,同比增长27%;荣威Ei5月销突破5000辆,成为当月同级车型销量冠军。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上汽荣威实现了更大市场占位,2019年全国市占率达2.1%,同比提升11.5%。

销量逆市上扬的背后,是上汽荣威长期坚持品质战略的必然结果。自2016年至今,上汽荣威凭借高可靠性、高质量的过硬产品实力,连续四次蝉联J.D.?Power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SM(VDS)中国品牌冠军。而在近期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C-IASI)碰撞测试中,上汽荣威旗下车型荣威RX5?MAX还取得了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安全指数三大项目“G”(优秀)评价,完美展现其在安全方面的同级领先实力。

在新车型方面,2019年上汽荣威相继推出了荣威RX5?MAX、荣威RX5?MAX插混版、荣威RX5超越系列、荣威i5领豪系列、新款荣威RX3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与此同时,其还于2019年4月在第三届汽车创行者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款5G零屏幕智能座舱”荣威Vision-i概念车,独创“SPV”车型新品类。

值得一提的,在2019年9月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结果中,荣威品牌获得了自主品牌销售服务满意度指数冠军,旗下荣威RX5、荣威RX3、夺得各自级别车型用户满意度指数冠军,荣威i5位列自主品牌冠军、总榜亚军。另外,荣威RX8也获得了自主品牌硬派SUV车型满意度季军。

根据规划,上汽荣威旗下全新纯电轿车荣威Ei6将于2020年4月份正式上市。同时,其或将还会推出荣威RX5、i5以及荣威i6的换代车型,而MPV概念车——Vision-i的量产版本则会在2020年下半年发布,并于年底正式上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汽阿里又合作了,智己汽车会不会重蹈斑马覆辙?

回答这个问题,咱需要有个理性、严谨的思路。比如说日产口碑好,很多人都觉得日系三杰都开不坏,日产皮实耐操省油。而事实是,日产的发动机甚至都跟不上国产一线的脚步了,2.0L自吸的动力还不如一些好的1.5T。省油也只能靠减重来实现,像是奇骏,尾门都换成了塑料的了。另外,CVT变速箱的故障率也奇高,有维修人员说,暴力驾驶十万公里左右必出问题,哪怕不暴力驾驶,15万公里故障率也极高,中国质量新闻网记者随机调查了两家日产4S店,两家店13个月因为变速箱索赔更换的就有51例,算下来平均一家店一个月换两个。这就是口碑好,但是质量不好的典型反例。

另外,品牌故障率也是一个伪命题。我用传祺来举例子,传祺GS4,最近一年所有SUV车型中投诉排第二,仅次于大众探岳。可是传祺的车不能买吗?也不见得。我们细研究会发现,传祺绝大部分投诉都集中在17年以前,而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广汽菲亚特的干式双离合上,而且那时候传祺还没有自己的发动机,用的还是三菱的。而现在新款GS4,发动机是自主研发第三代了,热效率超过40%,媲美本田地球梦,变速箱也改用爱信的6AT了,即便是双离合也改用了湿式双离合。投诉率大幅度下降。

一个品牌,十年前很差,五年前一般,最近三年突飞猛进,你对这个品牌的印象停留在那一年?其实这个品牌叫国产。

我们用质量来替代口碑、故障率低,接下里咱说:

国产品牌哪个质量最可靠?

最理智客观的答案是不知道。

说十年前的老款其实对现在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而新车会不会有问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一说车如何,有人总会留言:我买的XX开三年了,4万公里什么事都没有!其实汽车这玩意,4万公里基本上还算新车,机械磨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没有质量或者设计缺陷,开十万公里问题都不大。都说猎豹CS10质量差,投诉高,我表哥就是CS10,我也开过,三年多,就是油耗高一些而已,百公里13个油,起步肉,刹车软。但是说质量,它也没坏啊,基本上买来时候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

那我们如何来定义质量?咱不知道,可是厂家知道。我们看厂家对这车有没有信心。所以我会从两方面来分析,第一是厂家质保,第二看厂家实力。

从技术实力的角度,我把国产品牌分成三线,一线是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红旗,二线则是长安、广汽、上汽、一汽等等,三线就只能算其他了。三线里未必没有好车,品牌也未见得差,但是恕我水平有限,未必了解得那么全面。我认为二线基本上代表了同价位的合资水平,一线则普遍要优于合资。

一、红旗

我把一汽这个车企算作二线,但是红旗这个品牌单拿出来,放在了一线里。是因为这个品牌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所以不可能出问题,也不允许出问题!

一汽可以造不好车,可是你叫红旗这个名字,你必须造好,必须竭尽全力。这个品牌也是国家斥巨资打造的,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不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包括V12、V8都研发出来了。而且一出生就走高端豪华路线。红旗,本来自带高端血统,这是中国人印在骨子里的。

它是没道理出质量问题的,叫红旗的名字,我不信他敢在用料上偷工减料,而技术层面,哪怕他不是最高端的,但是做到可靠还是没问题的。而且最关键的是:红旗旗下所有车型,首任车主终身保!不限里程,不限年限!

终身质保,你说他质量可靠不可靠?即便有了问题,你作为消费者无需承担任何风险。

除了红旗之外,还要推荐奔腾T99,它也是奔腾旗下唯一一款终身质保的车型。

二、奇瑞(星途、捷途)

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正向研发的车企,中国芯发动机一度领跑全国。虽然目前仍旧靠1.6T+双离合一套动力匹配来打天下,但是对于家用车来讲,这套动力组合十分能打,也非常耐用。你看日系三杰,2.0L+CVT的动力总成吃了多少年?大众靠EA211+DSG造了多少款车。和这些合资车企比,奇瑞并不弱。

早年奇瑞、吉利的一些低端车型普遍曝出车身生锈的问题。其实大家想一想,想让钢材不生锈,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很难吗?家里的不锈钢家具,锅碗瓢盆都不生锈,汽车难道做不到?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早年第一是工艺不行,这一点咱得承认。其次就是成本压缩的问题,和合资车只能打价格战,那就能省钱的地方就省。其实你新车买回来,哪怕只是十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喷一层底盘装甲,生锈问题都能极大程度的避免。

不是国产车生锈,合资车生锈的也不少,其实应该这么说:低价车生锈。只要肯出成本,生锈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我为什么推崇奇瑞?奇瑞分出了两个子品牌,捷途和星途,其中捷途汽车走的是低价路线,不过整车保10年20万公里,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奇瑞对旗下车型的自信。虽然星途质保时间没那么长,但是作为更高端的品牌,你觉得质量会不如捷途吗?

其实这里面也挺有意思。大家想想,为什么走低端路线的捷途保10年,而走高端的星途只保3年10万公里?其实这和丰田耐用的套路是一样的。丰田为什么耐用,开不坏啊?它有什么可坏的?配置低啊,就三大件加个壳子,越是简单的机械越不容易坏,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你增加一个星空顶,看着好看,回头也增加了出问题的概率。人家低端车反而不坏,因为没有。

低端的捷途可以保10年20万公里,我有理由推定奇瑞、星途至少三大件的可靠性不低于捷途,你同意吗?

三、吉利(领克)

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的确发生了质变。之前我觉得吉利从福特手里买的沃尔沃,并没有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沃尔沃除了安全性方面,三大件技术也没有特别出色。不过事实证明,两者的确激发出了化学反应。吉利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否则只会毁掉沃尔沃。李书福先让一批吉利的核心成员去了沃尔沃,然后又让沃尔沃的一部分核心成员来吉利,从设计理念到品质把控,这样吉利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一次提升。双方诞下的子品牌领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发动机是吉利的短板,那个1.8T动力差油耗高,好在吉利的装配工艺和NVH做的都不错,像是博越,也能在SUV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现在部分车型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之后,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

领克全系和红旗一样,都提供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年限质保服务,同一款发动机,没道理在沃尔沃上没事,换到国产车上就出问题,对吧?同理,像是星瑞我也比较看好,虽然质保不是终身,但是质量还是值得信任的。

不过对于一些低端车型,比如说帝豪、远景,包括奇瑞的艾瑞泽5,其实国产合资都一样,价格所限,用料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分钱一分货在这里还是适用的。

四、比亚迪

你可能知道比亚迪现在很强,但是你未必知道它到底有多强!我说这是汽车界的华为,我说它让一众国际汽车大集团都瑟瑟发抖你信吗?比亚迪插混带来的是汽车产业革命,其实这场革命已经悄然无息的发生了,而且现在正在质变之中。

我们回想一下,五年前,全世界有几个车企搞插混?插电式混动是比亚迪独此一家,可是现在呢?谁家没有插混那感觉就是不想好好混了。上到奔驰宝马保时捷,乃至于是宾利,下到丰田大众和一众国产品牌,都推出了插混车型,哪怕是DM1.0的插混,哪怕一台不卖,也必须有!

15年唐上市,542策略一下给大众丰田奔驰宝马干懵了——你特么百公里加速5秒,油耗两升,我车怎么卖?为什么18年唐二代上市的时候,大众总裁都要特意跑到上海去试驾?一代唐那时候是不知道,那时候比亚迪也不起眼,当然还入不了大众的法眼。18年唐出了新款,不能不重视了!

要是说口碑的话,比亚迪是最差的,也是最好的。不了解比亚迪,本能感觉这是一句骂街,本能的瞧不起。其实我也一样。可是开上比亚迪之后,尤其是和燃油车一比较,才知道什么叫一入插混深似海,从此燃油是路人。觉得比亚迪不行的,大多都是没开过比亚迪的,尤其是插混,而我们这些老车主,车友群里聊的都是卖秦买汉,卖唐买唐的事。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三大件保8年15万公里,整车保6年15万公里,电池电芯终身保。这一点必须要赞一下比亚迪,它是第一个推出电池终身保的车企,树立了行业标杆,现在新能源车,不少车企都跟进了。我这么说——所有电池不终身保的新能源车都是耍流氓,都是不自信。

五、长城(哈弗、WEY)

WEY全系保5年15万公里,发动机和变速箱对首任车主终身质保,基本上也解决了车主的后顾之忧。H6作为常年蝉联SUV销量冠军,连续十几年,如果质量不稳定的话,早就被打落神坛了。像是前面提到的GS4,之前也是销量前十的常客,可是因为干式双离合的问题,口碑一落千丈,现在再难回到巅峰了。

H6完全可以当做是国产车质量的标杆。我们看车质诉,最近一年,H6的投诉仅仅排在SUV的第9位,还要低于荣放、逍客、途观、CX4、奇骏等合资车型。这里统计的是绝对投诉量,销量越大,市场保有量越大也就意味着基数越大,然而H6全年只有372例投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和三大件无关,远比同级别的合资车要强!

别再说合资车质量比国产强了,H6很多合资车就比不过,而且是明睁眼露的比不过!咱们别臆测,拿数据说话!

我说H6质量可靠,故障率低,谁不服?你觉得奇骏好?RAV4好,他们销量没H6大,投诉却高了很多,不说明问题吗?

只是我心中的五大国产品牌,从质量稳定性来说,是国内一线。有人可能说我遗漏了长安,以前我也是长安粉,然而曝出参数虚标,又被懂车帝扒出减配之后,让我印象大打折扣。代表国产水平的车不应当有这些不诚信的问题,所以我在一线品牌里把长安拿掉了,补上了销量并不出众的红旗。

还是那句话,今年新款车质量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或许厂家比我们更清楚。我说日产质量不行,你作为消费者别和我叫板,我倒是希望厂家来和我叫板——你觉得我说错了,日产质量靠得住,你也学领克红旗终身保啊!为什么做不到?我觉得消费者也应当破除所谓的合资迷信,拿质保说话。你终身质保,我就相信你质量可靠,你就质保三年,那三年后的风险谁来承担?

如果消费者有了这样的理念,通过脚来投票,选择质保更长的产品,无疑也是对车企的一个倒逼,车企要承担质量风险,要延长质保,当然也就不敢丧心病狂的减配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所有的消费者。

吉利,上汽,红旗,哈弗等,自产的双离合谁更靠谱,优缺点有哪些

文/Zoe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国家队纷纷走起了高端路线,广汽埃安、北汽ARCFOX、东风岚图之后,长安和华为以及宁德时代也高调宣布要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没过几天,上汽也官宣了。

在有全国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中心观光厅最高层,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智己汽车,投资额高达百亿。其中上汽拿出了54亿,浦东张江拿出了18亿,阿里等出资28亿,上汽与浦东新区持股72%,阿里巴巴持股18%,剩下10%由员工与用户持有。

和其他新造车相比,智己汽车是妥妥的富二代,背后的爸爸们背景雄厚,要钱有钱、要地有地、要技术有技术、要经验有经验,这样的条件,好像想不成功都难啊。

但是,这个时候我又要扫兴地说一句但是了,造智能电动汽车这件事,真不是排场越大就越强。尤其是上汽+阿里的组合,之前已经有过一次教训了。

“国家队”冲击高端,心情可以理解

为啥突然间,几家国有汽车集团都要一窝蜂冲击高端了?其实不难理解。

看一眼几天前的全球上市车企市值排行榜,特斯拉以碾压优势雄踞榜首,蔚来和小鹏都超越了上汽,其他自主车企也都被理想汽车甩在后面。

乘用车销量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蔚来ES6和理想ONE都能挤到BBA的队伍里去了,一台自主车卖三四十万的价格,每个月还能卖出去大几千台,这是几大汽车集团多少年的心愿啊,砸了那么多钱都没搞定,曾经入不了他们眼的几个新造车却做成了。

不管是几年前市场条件不够成熟,还是中国用户以前不识货,反正自主品牌冲击高端的事业,“国家队”们都没办成,被新造车抢了先,如今必须借着光赶紧补上。

虽然上汽乘用车刚在广州车展上宣布了走高端路线的R品牌独立,与荣威和名爵并列为上汽乘用车三大品牌,也没能阻挡上汽从整个集团层面推出定位更为高端的智几品牌。

这个已经秘密谋划了19个月之久的项目,首款车型都已经打磨好了,年底就开始冬季测试,明年1月就能全球发布,感觉距离量产交付近在咫尺。

所以上汽这次绝对是有备而来,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找的两个合作伙伴也都很有来头。浦东张江有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生态和AI、芯片等技术,阿里巴巴则拥有达摩院的技术和阿里云等生态圈。

如此完美的组合,为啥我还要加个“但是”呢?

斑马走过的坑

论眼光,上汽绝对是车企里最好、最有前瞻性的。早在2014年,人家就第一个提出了新四化的概念,而且很快就开始了在后市场、智能网联、共享出行、电商等领域的布局,先后成立了车享、斑马网络、EVCARD、享道出行等业务板块。

只是几年下来,摊子铺得挺大,实际效果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前面提到过智几汽车是上汽和阿里巴巴的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就是2014年斑马网络的推出。

6年前斑马的成立,可以说引领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热潮,2016年7月斑马智行车联方案推出,同时上汽与阿里合作的首款产品荣威RX5上市,第一个月就大卖了2万多台,荣威智能网联SUV的名头一炮而红。

但是在荣威RX5热销的背后,则是上汽和阿里在斑马发展方向上的分歧开始出现,双方对话语权的争夺战不断升级,两个团队的内部融合效果并不好,最后的结果是斑马团队大洗牌,前任CEO施雪松、CTO黄佑勇、CFO凡莉,副总裁周平、谢平生,首席产品官潘家骅、研发总监谷志磊等相继离开。

所以在智能网联技术最茁壮成长的这两年里,斑马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没有太大提升,合作品牌的拓展也没有太多进展,全都被内耗消磨了。

2019年夏天,博弈终有了定论,阿里巴巴与上汽宣布重组斑马网络,阿里成为大股东,占据了绝对控制权,同时将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注入斑马网络。今年5月,斑马正式完成与AliOS的战略重组。

如今斑马在上汽的妥协让步之下,终于可以重新出发了,只不过它也错过了最黄金的发展期。

在第三方机构IHS?Markit发布的《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中显示,在今年1-7月的新车销量市场占比中,百度车联网实际搭载新车销量占比高达49%,腾讯占比35%,阿里占比16%,排名末位。

而上汽在冲击智能高端电动车方面,也不是第一次出手了。早在2017年,上汽荣威就宣布要推出一款能够比肩特斯拉的智能电动车,2018年MARVEL?X上市,价格直接杀入20-30万区间,车很惊艳,但是终端表现惨淡。

上市至今,荣威MARVEL?X累计销量只有五千多台,去年底在销量榜单上就找不到它的身影了。MARVEL?X为啥卖不动,至今都是谜。同为自主品牌,同样续航不如特斯拉,比它更贵的蔚来ES8就有人愿意买单。

上汽新四化路上遇到的坑不少

除了与阿里的第一次合作经历了不少坎坷,以及旗下自主品牌冲击高端首战失利,这几年上汽自己在后市场OTO和共享出行方面的尝试,也是同样如此。

主机厂做后市场OTO,上汽也是尝鲜者,2014年就成立了车享,2015年启动车享家,要从维修保养切入,延伸到保险、新车、二手车等业务,布局一个大生态。

只用了两年功夫,车享家直营门店就突破了1000家,成为了行业第一。但是2018年开始,车享家扩张的脚步放慢了,如今在上汽集团的财报中也找不到关于车享家盈利还是亏损的数据,在公开的新闻访中也没有相关信息披露。

而和车享家同时期起步的途虎养车,今年10月工厂店数量已经突破了2000家店,并且对外表示单店盈利能力良好,工场店单月平均毛利收益在15万以上。

共享出行方面,上汽同样是整车厂中最早涉足的。2016年5月,上汽推出了EVCARD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2018年推出了网约车品牌享道出行,2019年推出享道租车,完整覆盖了分时租赁、网约车和租车业务领域,打造了“新出行综合体”。

但是业界对于共享出行的盈利模式,始终参不透,国外的Uber、国内的滴滴出行,都是出行领域的一哥,都是至今没能实现全线业务盈利。烧钱、靠集团输血也一直是国内出行平台摆脱不掉的现状。

对于上汽旗下这几个出行业务的盈亏情况,也是很难看到公开数据。在2019年集团财报中,有过一段描述,“享道出行在上海、郑州、苏州、昆山、杭州、宁波相继开城,截至2019年年底,注册用户已超700万,日均订单稳定在10万单以上,用户满意度高达98%。2019年,享道出行还发布了面向企业级租车服务的“享道租车”品牌,已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而分时租赁业务EVCARD的盈亏情况,也没有公开数据,在《每日经济新闻》此前的一篇报道中,有未经证实的共享汽车业内人士透露,“EVCARD亏损非常大,具体数字不会小于40亿元。”

共享出行业务不好做,当然不是上汽一家遇到的问题,只是上汽在这个领域的摊子铺得格外大。对于整车厂来说,共享出行啥时候能赚钱,不知道,目前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帮助集团内消化了不少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说,从2014年他们在全球第一个提出“新四化”的概念至今,在技术、商业形态、对外合作方面做了很多深入布局,形成了一颗颗珍珠,但是还没串成一条珍珠项链,而如今L项目(也就是智已汽车)就是串起项链的绳子。

这个想法确实特别美好,不过想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不是找到了绳子就能办到的,希望这次上汽在踩过了这么多坑之后,能够少走弯路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拼多多“拍了拍”特斯拉

国内现在也有不少厂家生产双离合,对外也称是自主研发的,其实核心部件都是国外购的,选择双离合变速箱还是选湿式的好点。

吉利和奇瑞的双离合是用格特拉克变速箱,质量轻,能耗相对也较低,东风 汽车 和格特拉克合作建厂,生产双离合变速箱,吉利和奇瑞很多车型都用格特拉克变速箱。格特拉克电子控制系统技术很先进。

不过,现在吉利与沃尔沃合作生产了自己的七速双离合,质量还不错。

一汽同博格华纳合作,博格华纳是变速箱生产巨头,博格华纳专门研发双离合变速箱。但一汽实际用双离合的车型并不多。

只有红旗H7四驱版上有安装。博格华纳湿式的双离合模块比较耐磨,使用寿命是干式的5倍以上,博格华纳每年有80多万套双离合模块使用在各类 汽车 上。

大众和LuK公司研发的干式双离合,问题很多,换成博格华纳湿式双离合,故障率得到了控制。

那么我们看看长城,长城是拿来主义,把各个知名品牌的零配件拿来,然后组装,不管怎么说长城也算是自主开发吧。

代号7DCT450就是双离合,表现还可以,变速箱185公斤,能够承受500牛米的扭矩,能够匹配动力3.0T的发动机了,噪音控制突出,比其它品牌同一级别低噪音要低10个分贝。

这款变速箱每年只能生产50万台左右,长城哈弗H6一年就要卖50多万辆,所以对于长城来说,肯定不够用。长城目前只用在它的豪华品牌WEY上,长城哈弗大部分车型还是用格特拉克双离合变速箱。总体来说,哈弗双离合很不错。

还有上汽,它和通用以及博格华纳多方合作的,用的湿式双离合要比干式的双离合好很多,上汽自主研发的TST双离合,是通过多方合作的。

7速干式双离合DCT250和通用合作,如别克昂科威、上汽荣威i6、RX5等车型都是用了这款变速箱。6速湿式双离合DCT360和博格华纳共同研发,双离合模块也是和博格华纳合作的,质量相当不错。

上汽荣威RX5车型上就是用这套装置。还有如众泰SR9、宝骏560等也是用这款双离合的,感觉可以。博格华纳6速湿式双离合表现优异,投诉吐槽不多。

接下来再看看广汽的双离合,广汽有FCA集团支撑,但它们开发的干式双离合问题特别多,广汽双离合由FCA集团提供。

对于FCA不熟悉没有关系,但大家一定知道菲亚特克莱斯勒吧,代号C725在传祺GS4、GS5上都有装配,这款变速箱不仅仅广汽自己用,菲亚特也在使用。

华晨 汽车 自主品牌中华 汽车 也用过一部分,重量大,性能表现平平,质量一般。滑阀箱故障发生频率很高。跟大众DSG的问题差不多,大众都没有治好,广汽倒给传染了。

这款双离合变速箱经常出现温度过高,导致滑阀箱里液压控制油出现问题,严重时会使变速箱失去效果。这款双离合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表现都不行。

总结一点,从整体性能表现来说,湿式双离合各项性能都表现得比干式双离合要好。

虽然国产的双离合有优点也有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其实有些进口品牌的 汽车 ,它们用的双离合很不尽人意。如沃尔沃进口车的双离合,宁波制造。国内自主研发的双离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质量和知名品牌相比,差距还是很大,需要加油。

吉利汽车的小毛病多吗?

文|李一帆

7月20日,拼多多“拍了拍”特斯拉。

在拼多多首页的限时秒杀一栏,宜买车汽车旗舰店推出了“特斯拉中国Model?3?2019款?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的万人团购活动,并宣称“万人团价?251800”。

且不说这个价格比Model?3官方指导价便宜了整整4万元,单说现在Model?3的二手车行情,都要25万元上下。于是,理所应当地,热搜了。

可没想到,一天后,“被拍”的特斯拉亲自下场撇清关系,表示从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有任何合作或委托销售,特斯拉大中华区总裁朱晓彤还转发了声明,补了句“大家别上当。”

尽管拼多多很刚地回应,降价4万元属实,车子也绝对是全新正品,但活动或多或少被蒙上了阴影。?

其实拼多多团购特斯拉的逻辑不难理解,它的合作对象是宜买车,提车或配送地点也是宜买车门店,而宜买车本身,就是有着广泛供应链的全国连锁汽车超市。

虽然咱不知道在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下,宜买车的Model?3是哪里来的,但汽车这东西,正品肯定没跑,无非是售后服务日后能否到位的问题。

就像之前拼多多团购Switch风生水起,腾讯发声明说没有授权Switch国行版本给拼多多。那又怎样呢?照样秒光。

(网友:拼多多:我自掏腰包补贴用户还需要你的同意?)

见多了世面的拼多多既然敢把Model?3上架,这些后果肯定都是预料到的,然而他们,就是要在汽车路上,狂奔死磕。

拼多多瞄准汽车

拼多多开卖汽车,是从去年开始的。

2019年5月19日,拼多多以3.49万元的价格挂售了400台五菱宏光,结果,仅18秒,瞬间抢光。

试水高开后,拼多多直接和长安、奇瑞、北汽等自主品牌发起了“66拼车节”,宣布将给消费者最低6.6折的折扣。于是,又是活动上线仅1分钟,387辆奇瑞全部售罄,这相当于一家奇瑞4S店的半年销量。

从五菱宏光开闸,到奇瑞“放水”,拼多多的汽车经营思路,从一开始就是想稳步上行。

今年,他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合资品牌。

五一期间,上海市推出了“五五购物节”活动,拼多多直接参与到购物节中,投入了号称史上最大力度的25亿补贴,对汽车品类,更是发出了直接5.5折的直降优惠。

凯迪拉克XT5、大众途昂、大众途观L、别克英朗、雪佛兰科沃兹、荣威RX5等等车型,都在拼多多上以最低5.5折的售价同步开售,而且,两轮抢购,款款深情。30台XT5、途昂、途观L全部秒光,英朗、威朗的累计补货超过10轮……

“五五购物节”期间,从5月1日到5月20日,拼多多一共售出了3600辆汽车。这相当于一家德系或日系4S店近三个季度的销量。

5月21日,拼多多又用12分钟卖空了吉利和领克旗下的共计160辆汽车。

在汽车市场上攻的路上,拼多多愈发轻车熟路。

所以这一次,他们瞄准了既拿得出人气又卖得上价格的原价291,800元的特斯拉。

这场拼多多的汽车局和当年的手机局颇有类似。拼多多从小米、OPPO、VIVO逐渐卖到三星、iPhone,2019年,拼多多“百亿补贴”专区累计售出超过200万台苹果手机,已经成为iPhone在中国市场最大的销售平台之一。

谁敢说拼多多汽车正在吞掉的,没有4S店的市场份额呢?

为什么是汽车?

拼多多卖车总能秒光的原因很好理解。

就像Costco刚开始卖车的时候质疑声也非常多,结果实际一操作,大家发现摆放在Costco里的汽车,又便宜又正规又不用讨价还价,到处都写着“买买买”,结果Costco的汽车销量非常好。

拼多多的原理也是一样,他们帮助消费者与品牌商或者经销商完成了提前议价,将原本被转嫁到线下的门店租金、人力成本让利给了消费者,原本冗长的流程和复杂的变量被缩减,消费者的购买效率和成本都大大提升。

说白了就是:便宜、方便。

这是个利人利己的卖车模式,每次拼多多要上线新车,提前预约的用户都是数以万计的,这给了拼多多很好的引流。

就拿这次的特斯拉为例,我们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拼多多自己出钱补贴降的价,4万元里其中2万元是国家补贴,一共5辆,也就10万元。相当于拼多多只花10万元,就给自己在全网打了“我和特斯拉在一起”的头条广告,不要太赚。

日常10万元,哪买得了这样的活动关注度和品牌形象提升。

拼多多为什么这么渴望汽车?

最直接的理由,就是汽车贵啊,能帮助拼多多大幅拉高客单价。

客单价,是拼多多近两年一直在发力的成长点,换句话说,就是品牌向上。

由于拼购型产品价格低廉,拼多多一度被称为“五环外”APP,但在下沉市场完成跑马圈地后,拼多多开始渴望向中高端目标人群进军。

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水平高,留给拼多多的利润空间更大;另一方面,只有覆盖了这部分目标人群,才能让拼多多的电商体系更完整,生存也更具活力。

因为消费本身就是在不断升级的嘛,所以你看汽车市场大盘下沉,可豪车市场就是不降反增。

因此,就像当年淘宝在为阿里赢来强劲的现金流,也带来山寨货等品牌危机后,阿里开始向上寻求成立中高端品牌天猫;现在的拼多多,也开始多渠道地寻找升级方向。

增加高价位产品品类、提高客单价,就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从去年开始,拼多多就在不断向高端消费品砸补贴以笼络一、二线城市用户。6·18期间,拼多多将iPhone等高客单价商品作为促销的核心。年底,他们更直接拿出了100个亿,把爆品放在优先的位置,比如iPhone、茅台、SK-II神仙水、戴森吹风机、Switch、AJ、椰子等等,都是无限量补贴,而且向消费者保证100%正品、售后无忧。

同时,还增加了汽车这一高价商品品类。

成果也是显而易见。2019年,拼多多全年平均客单价为51元,而这一数字在2017、2018年分别是33元、42元。

2019年,拼多多活跃用户净增了1.67亿,超出了阿里与京东的净增用户之和。

但这并不能抹平拼多多的压力。

2019年,拼多多的人均消费同比大涨53%,涨到了1720.1元,于己而言非常不错,但与隔壁京东的5760.77元相比,仍然差了三倍还多。

随着拼多多的崛起,阿里重启聚划算,上线了百亿补贴,京东也对标推出了“京喜”,向拼多多的大本营发起争夺战。

阿里京东的向下,让拼多多的向上更加“时不我待”。

而汽车能够为之带来的客流量、客单价与客质量,显然比此前的各类商品都要高。

车从哪里来?

在这场中高端用户的争夺战中,相比阿里和京东,拼多多遭受的最多质疑,就是官方货源不足。

别说售价高昂的汽车,就连普通产品,拼多多都屡遭品牌商的“碰瓷”指责。这对其打开品牌向上之路,显然非常不利。

而汽车这种价位和门类的产品,相比价格,消费者更在意的可能恰恰是正规渠道与售后服务。这点保证不了,与特斯拉们的“罗生门”就不会是最后一次,拼多多也很难在汽车售卖环节站住脚。

那怎么拿到官方货源呢?

与车企合作自然是最佳方案,绕过各种中间环节,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双重薄利多销。

但拼多多的向上之路毕竟还没走完。现在的拼多多在大多车企眼里,依然属于下沉市场。担心被拉低身价,很多车企并不愿意直接和拼多多合作,比如特斯拉,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那除此之外,我以为最适合拼多多的,只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通过。

拼多多5月的几场汽车热销,归根结底都算与合作的结果。

上汽系列车型,归属于上海市的“五五购物节”活动,上海市经信委亲自出马,说要“推动拼多多和本地车企合作,改进线上线下购车体验”。

吉利系列车型,则是“台州制造优品购”线上产业直播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当月台州市与拼多多达成战略合作,台州有不少于10,000家企业正式组团登陆拼多多,还有市区领导来到拼多多直播间站台带货。

这种出面的品牌背书,车企愿意配合,消费者也喜闻乐见。

现在,拼多多已经战略合作了宁波、青岛、东莞、泉州、佛山、烟台、南昌等城市,之后如果再攻下北京、重庆、广州等汽车重地,那还愁没有官方货源么?

其二是合作经销商。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拼多多这次团购特斯拉,其实就是合作的“经销商”,只不过由于特斯拉都是直营,所以此经销商不够正统和官方。

但宜买车是有自己的货源渠道的,上个月拼多多秒杀了300台五菱荣光售货车,就是通过宜买车销售的。

拼多多需要宜买车和正统的经销商,因为买车跟其他物件不同,它的程序更加复杂,提车要试驾要查验,买后也要定期保养换件,这些都要依托4S店,销售渠道远没有服务渠道重要。

正统的4S店和经销商,其实对拼多多同样存在需求。他们需要消费者,而拼多多的重要优势就是庞大客源。它能帮助经销商货找人,而不是人找货。

经销商近来的日子本来就不大好过。车市下行,消费者买车越来越多地货比三家,经销商之间的竞争本身就在愈演愈烈。这两年,不少电商或者厂家更是绕过经销商,通过建立粉丝群的方式,直接和消费者联系,走团购价,甚至有些媒体和KOL,也加入到了这种团购方式之中。

所以经销商需要拼多多为之找找客流,刷刷存在感。

毕竟不用讨价还价四处推,就能被引流拿到用户购车的“第一桶金”,基于此,在后续利润更大的售后环节留住用户也就有了更多可能,何乐而不为呢?

尤其对大型经销商集团来说,和拼多多合作,消费者从网上下单后,集团还可以选择离消费者最近的经销商仓库为其进行配送,大大节省物流时间和成本。

品牌官方可以入驻天猫,经销商就能联手拼多多嘛,各自披上适合各自的铠甲,没什么不合理,一切都是为了活得更好。

所以,拼多多于汽车市场而言,不但不是价格破坏者,反而是有可能重新定义市场规则的救市者。

当拼多多的价格屠刀杀向30万元区间市场,这场中国汽车电商真正的裂变,可能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拉飞机、跑航母、搭火箭,车企们为卖车都拼了命丨盘点车市2019

这个问题在下很感兴趣,愿意在这里抛砖引玉。

不打诳语,在下就是吉利车主。从十年前的第一辆车算起,就和吉利?可狭恕?/p>

第一辆车就是吉利。是吉利2008款自由舰,2007年十月入手的。开了十年有余,然后换了现在的这辆吉利新帝豪百万款。

之所以选择吉利,就是因为感觉吉利的随意便捷,抗造抗折腾,不娇气接地气。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花钱不多,在下也没那么多闲钱来买一个高端制作,这是实话。

入手第一辆吉利,并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但十年多下来,这个车还真的给我们出了不少力,也没惹什么麻烦,顶多是换了一个球笼,并没有大的花销,很省心,发动机也很好,一直很有劲儿,就是有点儿费油,1.3的排量,居然要7个多油,还不仅于此,最初阶段,也是刚上手的原因,竟然油耗达到9个,一度心灰意冷。

在换车的好时候,就胆战心惊地问店小二,这个车油耗怎么样,店小二自己就买的帝豪向上版,说是磨合期间在7.5左右,磨合以后6.6-6.8。店小二还特意让我试驾了一回,切身感受是很稳很顺,油耗不是很高,就是减震过硬,a柱过于宽大,安全性固然有了保障,但也碍眼挡视线。除此之外,还真是没发现什么明显的缺点。

尤其是内饰部分,那简直可以亮瞎你的双眼,一部几万块钱的车子,能有如此高的配置,真是少见,完全可以吊打同类型或同价位的车。

挑车的时候,并不是百万款首选,是准备入手博瑞的,后来店小二乐了,说博瑞一般人消费不起,整车过重,虽然厚重,但家用实在没必要,油耗起码在11个以上,最为关键的是,一般人还不认,别看入选了国宾车,但是买的人确实不多。

还有就是gl,虽然比百万款厚重一些,但性价比不是很高,没有百万款适用性高。几下相比,就果真选了百万款。现在已经开了一月有余,跑了2700多公里,加了1250块钱的油,续航里程还有260公里,算下来的话,每公里0.4元左右,百公里6.8左右不到7个油,而且平顺性很好,就是起步不能太急,有些慢,但要是舍得加油,也不差。

至于远景suv,在下没多关注,据说很好用,但没试过不敢胡说。不过在店里,销路很好。

要说最中意的,应该是博越,不仅外形美观大方,冲击力和平顺性都足够用,是一款实用型车,不过在下不喜欢越野类型的,就没过多关注。

真实车主反馈

本人吉利博越车主,跑了将近两万公里,确实感觉不错。除了轮胎被扎了两个钉子补过,其余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感觉这车品控非常好,细节方面特别用心。在隔音以及驾驶体验包括底盘等方面,在同级别车子里面确实做到了极致。如果外观设计再进一步,能够达到荣威RX5这种层次,则几乎找不到缺点。必须承认,荣威RX5的颜值确实更好,但是吉利博越也不难看。

在抖音上经常可以听到这首歌:“你这一辈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这句话你问谁估计都没法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但如果你问车企的话那可就停不下来了。2019年车市仍未复苏,逼得汽车品牌们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一般的上市营销、野外试驾,到跨界联名、综艺赞助,一般的营销节目已经无法满足车企们的胃口。今天,汽车生活就来个不负责任的盘点,看看在2019年谁是最“拼命”的车企?

荣威拉飞机

2019年8月20日,荣威RX5?MAX以一己(车)之力,拉动了比自重超21倍的波音737。当天下午,荣威RX5?MAX作为“牵引车”,将一架重达36吨的波音737飞机一口气拖拽前行了40米。不过荣威也不是拉飞机的第一“车”了,在此之前,大众途锐、保时捷卡宴、日产途乐等车型也完成过这一挑战,但荣威RX5?MAX是唯一的中国品牌SUV。

荣威RX5?MAX搭载上汽“蓝芯”400TGI高功率发动机,匹配6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170kW,最大扭矩370N·m,实测百公里加速8.4秒。当然,此举考验的是考验的汽车三大件的彼此的配合,强悍的底盘和车身架构,以及性能出色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车辆才能在低速时爆发出巨大的扭矩,实现“小车拉动大飞机”。

名爵跑航母

就在荣威拉飞机后的两个月,全新一代名爵ZS在换代上市前,在基辅号航母甲板上进行了一场全球首次0-100km/h加减速挑战。在88.6米距离内,名爵ZS的百公里加速用时仅3.6秒,在33.1米的距离内又将车辆刹停。有趣的是,这次完成挑战的车手就是MG?XPOWER车队著名车手张臻东,他就是《飞驰人生》林臻东原型。

这个挑战也是考验汽车性能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加速和刹车性能;再加上航母甲板的地面是不平的,对车辆轮胎的抓地力有很大的影响。航母甲板只有121.7米,如果没能刹住,失败的后果就是掉入那无际的海洋。

而全新名爵ZS除了拥有强劲动力之外,还搭载了德国博世全球领先的L2+自动驾驶技术,以及上汽阿里最新一代斑马智行3.0系统,再一次成为小型SUV的标杆。

奔腾搞空投

除了“入海”,还有“上天”。

一汽奔腾为了证明自身的高安全性,在宁波举办了一场大型空投翻滚试验活动。直升机将奔腾X40吊到空中,然后以120KM/H的速度从空中直接抛向地面!玻璃瞬间被震裂,轮胎也被砸得四处飞,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奔腾X40车身并没有明显变形,车内试验人没有受到“伤害”。

随行的中汽研权威安全专家检查后,发表结论,奔腾X40车身结构保持完整,四个车门在无外力作用下能够顺利打开,经过注水测试,燃油箱没有发生泄漏;在约束系统的保护下,驾驶员和前排乘员位置的试验人坐姿正常。堪称汽车“小装甲”。

有人说奔腾这是哗众取宠,谁会开着车被飞机扔下来?但是在汽车生活看来,这次空投实验重点不在高空,而是翻滚,模拟汽车从盘山公路、高架桥跌落的极端危险情境。这时候,汽车材料的被动防护、框架、用料至关重要。而早在2016年,奔腾就完成过B70的斜坡翻滚事故模拟,同样驾驶员毫发无损。

WEY飞上天

在6月5日的时候,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CZ-11?WEY号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取得圆满成功。CZ-11?WEY号火箭外面有“中国航天”标识与WEY品牌logo,这个跨界要“上天”!

而除了发射火箭,WEY品牌与中国航天打造的"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也在同步推进中。这次WEY品牌与中国航天的合作,也开创了四个“中国首次”:汽车品牌首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达成中国首次海上发射合作伙伴关系、国家级火箭首次与企业品牌联合命名、中国航天与中国汽车首次联手打造“联合技术创新中心”。

在众多车企还在努力从地面营销玩创新,长城汽车就开辟了太空营销的新思路,更是代表中国汽车与中国航天完成了一次经典的跨界合作。并围绕着航天事业,WEY品牌还开启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在还向公众发起了“与平行宇宙的自己对话”的全民号召,在成都、武汉、广州等全国十城开展“WEY品牌航天科普亲子挑战赛”活动,以及相关的互联网互动,不仅推进中国航天科普事业发展,也传递出WEY作为中国豪华品牌温度,

吉利顶8吨

一向脑洞大开的吉利也不甘示弱,在春晓基地举行了“吉利博瑞军工品质公开众测”活动,一辆2020款的吉利博瑞要挑战顶起8吨重的集装箱。

在测试过程汇总,由两台10吨叉车配合起重机吊起12米长配重超8吨的集装箱,缓慢移送至博瑞车顶。根据测重仪数据显示,集装箱的重量已经超过8吨。在30多秒的时间后,检测结果显示博瑞的A柱、B柱几无变形,车门也能正常打开。

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活动是吉利的突发奇想,它是为了模拟汽车在翻车事故中,车顶承受压力时对乘客的保护能力。我们都知道,车身的A、B、C柱是重要的传力路径,也是保障车内成员安全的关键,此次挑战也是对A、B、C柱以及整车强度和稳定性的挑战。

博瑞能够顺利完成,其秘诀就在于它的A、B、C柱使用了1650Mpa的超高强度板笼式车身,能够把车顶的所承载的压力分散传递到车身其他部位,以此保证顶盖区域和侧门能够不变形,乘员得以逃生。另外,博瑞还具备超60%的高强度钢板使用比例,超精确焊接技术等真材实料,不愧为“中国B级轿车新旗舰”。

欧尚大拆车

拆车我们见到过很多,但是在车展现场直接拆的可不多。毕竟要在那么多同行、竞争对手、普通消费者之间把自己扒得干干净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长安欧尚X7就在自家展台上来了场360°无死角直播拆车。这也是行业首次用户+媒体亲自拆车现场直击,整个拆车过程持续了6个小时。

通过拆解,我们看到了欧尚X7的高强钢环形车身设计、长安车系首发P档自动驻车以及33处震动解决方案、40处NVH解决方案,还有100%环保材料打造的内饰等等。长安欧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整车内外的材料与零部件公之于众,让观众切切实实地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汽车底子到底如何。

而长安欧尚X7在经历“庖丁解车”之前,还经历过经过第一站“极致挑战”、第二站“当红品质极致工艺”之旅。此次活动是长安欧尚X7超级测试员系列活动的收官战,让用户直击外观、内饰、核心三大件和智能安全配置。敢于让消费者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长安欧尚就有这个底气。

以上几个案例仅仅是2019年诸多汽车营销中的一小部分,为了卖车,车企们都拼了老命。上天的、下海的、跳伞的、拆车的……一些看似浮夸不切实际的测试,其实都隐藏着与汽车相关的考验。通过吸引眼球的方式将消费者的目光吸引过来,以过硬的实力赢得测试结果留住消费者的心,车企们也是用心良苦。

来源:官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