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lus油电混动质量怎么样_秦plus混动还是纯电好
1.买比亚迪秦plus dmi十大忠告
2.油电混动哪个车好
比亚迪秦plus dmi混动还是值得买的。
比亚迪的秦plus dmi这款车,首先是插电混动版汽车,也是能够上绿牌的。其次这款车的油耗确实比较低,在网上也能查到百公里油耗只有3.9L,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油耗。
加满一箱油能够跑上千公里,可真是省了不少的事,加油的次数也少了,如果跑市区更加的省油,尤其是在停车起步和低速行驶时,主要靠电力在跑,还是很惬意。
比亚迪秦plus的参数介绍
1、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是4765毫米mm×1837毫米mm×1495毫米mm,轴距为2718毫米mm。
2、动力方面:配备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是81kw,最大功率转速为6000转,每分钟最大扭矩为135牛米,最大扭矩转速为4500转每分钟。
3、悬挂方面:前悬架使用的是麦弗逊独立悬架,后悬架使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
买比亚迪秦plus dmi十大忠告
比亚迪秦plus是一款经济实惠、性能稳定的新能源汽车。
1、秦PLUS搭载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DM-i超级混动系统,在市区及长途行驶时均表现出极低的油耗,对于追求节能和降低用车成本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亮点。
2、秦PLUS的售价区间仅为10.58-14.58万元,拉低了插电混动汽车的入手门槛,性价比相当可以,冠军版车型配置升级且价格相对较低,使得秦PLUS在同级别车型中极具竞争力,消费者能以较为实惠的价格获得媲美甚至超越更高价位车型的配置与性能体验。
3、秦PLUS的内外饰设计时尚且质感优良,前脸造型独特,车内空间布局合理,并注重了科技感的营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油电混动哪个车好
买比亚迪秦plus dmi十大忠告:1、后排空间一般,2、座椅舒适性一般,3、后备箱开口小,4、减震效果不够好,5、内饰味道比较重,6、隔音静谧性一般,7、仪表屏幕比较小,8、没有备胎,9、高速后段加速偏弱,10、等待提车的时间太长。
1、后排空间一般。
秦PLUS虽然尺寸比秦大,但空间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出色,而且秦PLUS的定位注定后排的乘坐率不会低,膝盖和头顶虽然还有一点空间,但其实也才三四指的空间而已,如果是胖一点的人或高一点的人坐在后排,恐怕会感到比较紧凑。
2、座椅舒适性一般。
后排除了空间比较一般之外,座椅的舒适性也有点不尽如人意,座椅的填充物偏硬,而且支撑不是很足,车身动作大一点后排乘客会有比较明显的滑动感。
3、后备箱开口小。
秦PLUS DM-i的外形有点偏向于轿跑,所以后备箱在外面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后备箱的纵深足够,容量还是挺可观的,就是开口小了点而且后备箱地台有点高,拿放一些大件的物品不是很方便。
4、减震效果不够好。
秦PLUS DM-i没有像EV版那样用多连杆独立后悬架,而是用了被广大消费者吐槽嫌弃的扭力梁,原因是底盘有电池导致油箱没有地方放,所以只能用扭力梁悬架给油箱腾出一点空间,这就导致了车辆的减震效果不够好。
5、内饰味道比较重。
秦PLUS DM-i内饰的质感确实很不错,一点都不像十五万都不到,但整套内饰的味道有点重,有些人为什么不建议买秦PLUS DM-i就是因为这个。对于异味比较大的新车,可以多放一些炭包和多通风,等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好一点。
6、隔音静谧性一般。
车辆跑起来之后,胎噪和风噪比较明显,此外在发动机介入的那一下声音也是比较突兀的,虽然说不是特别影响,但好像就影响到了内饰营造出来的高级感。
7、仪表屏幕比较小。
秦PLUS DM-i最开始是将仪表盘嵌在了仪表台里面,虽然清晰度没问题,但尺寸比较小看起来不太方便。比亚迪应该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又推出了仪表盘悬浮在仪表台上可以选装,但尺寸也不是特别大。
8、没有备胎。
上文有提到秦PLUS DM-i用扭力梁悬架给油箱腾空间,实际上光换个悬架还是不够,所以秦PLUS DM-i的备胎槽也被取消,给油箱腾出足够的空间。没有了备胎槽自然也就没有备胎了,作为弥补,比亚迪给配了一个可以插点烟器的充气泵和应急用的补胎液。
9、高速后段加速偏弱。
秦PLUS DM-i最大的卖点当然是其混合动力系统,7.3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在同级别家用车里面已经是上游的水平,可能是因为前面的加速给得太猛了,过了100km/h之后的加速感明显弱了不少,这种落差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不爽。
10、等待提车的时间太长。
由于产能不足,比亚迪所有DM-i车型目前的提车时间都延长了不少,很多车主等了好几个月了都还未能提到车。
有的车主吐槽比亚迪在自家需求还未能满足的情况下还在对外供应,我想比亚迪也是没有办法,这种东西都是有合同的,如果不能供应可能要产生不小的赔偿,现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等待了。
油电混动比亚迪秦PLUS DM-i、丰田雷凌双擎、本田凌派锐混动、博瑞GE、丰田凯美瑞双擎好。
第一款:比亚迪秦PLUS DM-i。
现如今国产混动车型中,比亚迪的超级混动DM-i毫无疑问热度最高,而它的DM-i车型中,秦PLUS则是最受欢迎的一款。就价格来看,显然该车已经跟大众朗逸、日产轩逸等车型处于同等价格区间,但它却是一台混动车。而它搭载的混动系统,在做到同级领先的7.9秒加速的前提下,综合油耗还能低至4L左右,相比普通的家用轿车自然有着绝对的优势。
动力强还省油的同时,秦PLUS的空间、配置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空间上,定位紧凑级轿车的它轴距来到了2718mm,属于同级别中等水准,乘坐和载物都能满足用户需求。与此同时,该车也标配了运动风格座椅、自动空调、远程启动、无钥匙系统等相当实用的配置。而主流的驾驶系统、手机无线充电、电动座椅等配置,该车身上也都有出现,家用肯定没啥毛病。唯一可能有些难度的是,目前选择该车需要等待的时间比较长,就看你愿不愿意等了。
第二款:丰田雷凌双擎。
如果说比亚迪混动是目前国产汽车品牌的领军者,那丰田混动则算得上是全球汽车品牌的引领者了。曾经在油电混动领域,丰田混动还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今的丰田混动依旧有着比较强大的优势。因为芯片短缺,丰田雷凌双擎目前也要等车,但它在市场终端该车的优惠力度着实不小。至于油耗,雷凌双擎百公里也能保持在4L左右,日常家用有着不俗的经济性表现。
其它方面,雷凌的综合性表现也很出色,2700mm的轴距保证了它的整体空间表现,而配置部分,整车标配8气囊、自动空调,以及次低配开始有驾驶系统,这都能体现出它的诚意。当然,选择一款丰田车,最重要的还是它的可靠性,从家用注重的坚实耐用、省心的角度出发,选择丰田雷凌同样没有毛病。
第三款:本田凌派锐混动。
合资混动中,除了丰田也就是本田了,目前本田在紧凑级轿车的混动,也就凌派有着一定的优势,算是比较值得推荐的一款。而凌派搭载油电混动系统,百公里综合油耗也能低至4L。同时该车的提速成绩也能保持在8秒出头的样子,算是兼顾了低油耗和性能输出。值得一提的是,等车时间相对不那么长。
而且相比前两款车,本田凌派也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该车的轴距就来到了2730mm,算是A+级轿车的水准,所以其后排乘坐空间表现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配置上,其刚上市不久的2022款车型,还标配了方向盘换挡、主动降噪、后排小桌板和自动空调等配置,对比同级别的合资家轿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当然,比较令人诧异的是,该车只有高配车型才有倒车雷达这样实用的配置,就连次低配也只有倒车影像,确实有点寒碜了。
第四款:博瑞GE。
今年5月上市的一款中型混动轿车,包括PHEV和MHEV,这里要推荐的就是博瑞GE MHEV啦,也就是油电混合混合动力。整车外观设计内饰设计和新博瑞相差无几,但是空间变大了很多,长宽高分别为4986/1861/1513mm,轴距为2870mm,车内空间能够保证前后腿部空间充足,长途乘坐舒适度能得到保证。
它的混动系统用此前仅在奥迪A8L等高端车型上运用的48V轻混系统,这套系统最大的好处是对发动机的启停、起步、刹车等工况下的优化,能直接省下不少油。
还可以取纯电驱动,从而避开燃油车起步时最耗油的怠速阶段,刹车滑行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发动机制动收回一部分动能,减少过程中的能量消散。经过一些供应商提供的数据,48V轻混系统可以降低大概15-20%左右的能耗和排放
另外,搭载了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1.5TD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42kw,最大扭矩为300N·m,匹配的是7DCT双离合变速箱。1.5TD+48V动力响应积极,起步不费力,但是不能有非常强劲的推背感,毕竟这是一款主打节能舒适的B级轿车。
第五款:丰田凯美瑞双擎。
要说混动技术,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丰田,凯美瑞双擎是去年11月上市的中型车,其中有汽油版和油电混合动力版。油电混合动力版和汽油版的外观内饰设计差别不大,长宽高分别为3885/1840/1455mm,轴距为2825,空间也足够使用,便准的家用B级轿车空间。
两款车都标配了双7英寸大屏、胎压监测、倒车雷达、丰田规避碰撞套装、无钥匙进入等主流配置,整体看配置很高,而且较实用。
混动版车型动力上市搭载的是2.5L阿特金斯循环自然吸气发动机(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发动机,最高热效率为41%)+电动机组成,其中发动机功率为131kw,最大扭矩221N·m,电动机总功率88KW,总扭矩202N·m,动力表现相当出色,百公里油耗也仅为4.2L。
以上五款轿车,算是目前十来万价位下,整车性价比、可靠性和品牌力都不错的选手,从销量层面来看,除本田凌派其余两车的表现也都不错,可见消费者对这它们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由于它们搭载了混动系统,所以油耗经济性表现都比较出色,如果说比较在意油耗的话,不妨多多关注这几款车。有了它们,相信油价再涨,也不会影响你踩油门的力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